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這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卻早早地體會了留守兒童的多種不好,因為我的侄女就是一個留守兒童。改革開放之初,大批內地人湧向沿海城市,我的弟弟也成了其中的一員。弟弟很快戀愛,奉子成婚,侄女誕生在九十年代。生下孩子後,夫妻兩把孩子留給我媽帶。當時我也不在家,我媽怎麼帶孩子的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盡心盡力肯定是有的。當侄女四年級時,我弟把她接到身邊,這時候才發現,孩子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學習成績不好,心理素質不好,個性也不好,弟弟後悔不已。
從此我就發誓,絕不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我從戀愛找對象就要開始考慮着一情況,做不到這一點的一律不考慮。有志者,事竟成。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自己帶。過程雖然幸苦,但是孩子的成長情況很好,頗令人欣慰。弟弟也深切地體會了留守兒童的不好,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再艱苦也一直堅持自己帶,目前第二個孩子各方面都很好。
隔代教育,留守兒童的問題很多,我就不囉嗦了,想知道的自己去百度吧。總之困難是可以克服的,父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愛孩子,就不要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