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了,是谁在疼? |
送交者: 善良的小灰狼 2015年03月20日00:36:49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
孩子跌倒了,是谁在疼?
文/练丽丹
在育儿生活中,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常常对孩子的真实感觉、感受视而不见,而是惯于用自己的感觉、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觉、感受,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觉、感受。这其实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要和真正感受,是对孩子这个“人”的忽视。这显然是不尊重孩子。
镜头回放:是谁在“疼”
林 荫小道边,一对父母带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在散步。那孩子看上去三四岁的样子,一路上连跑带跳的,跑在爸爸妈妈前面,谁知不小心跌了一跤,“哇”地一声哭 了起来,捂着膝盖直叫“疼”。妈妈急忙走近一看,并没有受伤,就安抚孩子:“乖,没关系啦,男子汉跌倒了不疼,勇敢点!”没想到孩子哭得更凶了:“就疼, 就疼!”那副可怜相,惹得旁边当爸爸的也不耐烦了:“行了行了,别娇气了,哪像个男孩子,我说不疼就不疼,不准再哭!”哭声嘎然而止,却是一脸的惊恐。
分析:
孩 子跌倒了疼不疼,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去感觉和体会的,要孩子本人才知道。妈妈看到没受伤,就推断孩子应该不疼,是小孩子自己小题大做;爸爸更以为是孩子太娇 气,本来不疼却要喊“疼”,还强硬地说:“我说不疼就不疼。”意思是,疼不疼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可以想见这位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多么霸道、强权, 他的行为显然充满了控制意味。大人自己在替孩子感觉、替孩子体验,理所当然地以为那就是孩子的感觉,而感觉是属于生命个体的,体验也需要个体来体验,别人 怎么可以代替孩子的感觉、感受呢?就像保温瓶,里面的水是冷是热,只有他内心才知道。外人是无法感知的。
消极影响
1.使自我认识模糊,迷失自我
每个人生来具有四种功能: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这些功能可使人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当孩子要表达自己的感觉、描述自己的体验时,被父母否认,被迫接受 父母的感觉,那么孩子就会对这种来自自己身体和内心的感觉产生怀疑,造成感觉混乱。正如《不要用爱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所说:“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 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所以,如果孩子被 迫认同父母的感觉,而把自己的感觉抛在一边,就会丧失自我感觉,最终,失去了依靠感获取信息的能力,失掉了满足自我内在需要的动力。
2.不善于表达感受,没有自己
由 于小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判断力、感觉力也不强,需要倚仗别人的评价、判断来确认自己的感受。虽然孩子一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和感受,但是他的感觉、感受都被 父母的感觉、感受替代了,他被否定了。经常受这类父母控制的孩子,渐渐地对人和事不敢轻易下结论,也不再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是常常习惯于考虑别人的 感受和需求,从而失去了自我,习惯于受别人的影响,被别人控制。为什么有的孩子接触不良环境容易被环境同化,污染,而有的则不会?为什么有的孩子容易和坏 孩子混一起,而有的则别人如何教唆也无动无衷?这就和孩子从小形成的自信度、价值感、判断力有关。
指导建议
1.改变主观的感觉强加,尊重孩子的感觉
心理专家武志红说:“我们不是没有感觉,只是在后来的成长中,把感觉给丢了。感觉的丢失,首先是因为身边最重要的亲子不断否认我们的感觉。”所以,我们要 把孩子的感觉找回来,就得尊重孩子当时的感觉,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孩子,放下家长制作风,倾听孩子诉说,允许孩子表达情绪。
2.不强化孩子的感觉,也不否认孩子的感觉
如 果孩子摔倒了真的“疼”,那父母就理解他当时的“疼”带来的感觉,可以蹲下来对孩子说:“哦,是吗?我看看。”然后用关切的目光,轻柔的动作,搂孩子一会 儿,或做个对着膝盖吹吹气的动作,表示我在理解你的感觉,我在接纳你的感受。我们既不要过分强调“疼”,也不要否认“疼”,让孩子觉得摔倒只不过是很平常 的一件事。像被蚊子叮咬了一下,过会就没事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玩具推荐 | |
2014: | 美国幼儿园关于孩子使用药物的规定 | |
2013: | 避免孩子打架应遵循的六点 | |
2013: | 区别对待孩子的三种哭闹 | |
2011: | 帮父母树立威信的十个字 | |
2011: | 中国式婆婆的十大误区 | |
2010: | 犹太人的幼儿教育 | |
2010: | 老二:天才二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