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怎么办?
幼儿开始说谎,是故意还是无心?家长该如何正面管教,而非让孩子更害怕说实话?波士顿大学幼儿教育博士李坤珊提出「同理、进入问题核心、传达爱」的三阶段处理方法。
作者:吴佩儒 出处:亲子天下
大多数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出现说谎大约是在三岁左右。通常孩子说谎的原因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想像与真实不分,也就是编造故事,常见于五岁半以下的孩子;另一种则是趋利避害,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些行为以逃避惩罚,或是想要达成某些目的。
虚实不分的非事实性言语
虚实不分是学龄前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的常见原因。三到五岁孩子正处于想像力发展的阶段,尤其四岁半会到达颠峰,在难以区分想像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下,孩子常会编造故事,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背后也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例如,明明没去过迪士尼乐园,却跟同学说自己昨天去了迪士尼乐园;或是告诉同学,上学途中看到一头好大的狮子,自己还被狮子吞到肚子里。这些编造的故事都与想像力发展有关。 三到五岁的孩子想像力丰富,当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像世界是存在的。如果父母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将与事实不符的言语都视为说谎,就会觉得五岁半以下的孩子经常在说谎。
参与想像但不鼓励说谎
五岁半以下的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绝大多数是因为虚实不分,父母应该谨慎面对,不可以当成错误行为处理。通常孩子说出这种想像式言语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期待,例如想去迪士尼乐园、想看到很大的狮子。 以我班上四岁多的孩子为例,当孩子告诉我:「昨天妈妈带我去迪士尼乐园玩」但我清楚知道没有这件事,我不会说:「哇!好棒喔!」因为若大人过度反应,会鼓励他这种行为。我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你很想去迪士尼乐园玩对不对?所以你想像了去迪士尼乐园玩,那么玩了些什么……」我会先用很清楚的直述句,让孩子知道他很希望去乐园玩,所以想像了自己去乐园玩,接著才问他玩些什么,不动声色的开始参与他的想像世界。 运用想像力将不存在的事物变成真实想像,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特性,父母一方面不能鼓励孩子说谎,一方面也要导引他了解想像是有可能的,大人喜欢他的想像力、愿意参与。上述处理方式的优点,在于孩子不会认为大人是在戳破他、指责他,甚至让他感受到想像是有可能的,并不算说谎。而大人在参与他的想像世界时,也达到鼓励他发挥想像、帮助想像力发展的效果。等孩子五岁多之后,可以渐渐区分出真实和虚幻,也就不会出现这种非事实的言语。 相反的,如果大人劈头就说:「你骗人,那是假的。」立刻给孩子贴标籤,在分不清真实与想像的阶段,会让他以为自己的想像是错的,反而扼杀了想像力发展。
透过谎言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孩子说谎的另一种最常见原因,是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例如,当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看得出来大人会生气,因为害怕被惩罚,就说是妹妹或小狗打破的。或是为了买太空超人的玩具,即使妈妈不答应,却私下告诉爸爸已获得妈妈的同意。 父母若发现,孩子说谎大多是因趋利避害而不敢说实话,大人必须先自我检讨:为什么孩子会一天到晚说谎?是不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能让他产生安全感?是不是大人没有提供鼓励孩子说实话的环境?因为一个在安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敢于指正大人的;但如果孩子发现每次说实话,只会挨骂挨打,他为了保护自己,自然会编织许多谎言以求得生存。因此,提供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即便还是可能说谎,但机率会比较低。
使用直述句切入说谎事件
面对孩子因为趋利避害而说谎,我建议父母应保持理性的处理态度,藉此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养成诚实的习惯。例如,若很清楚是孩子打翻了牛奶,他却推说是别人做的,我会平心静气的对他说:「我知道你把牛奶打翻了,现在该怎么办?」立刻进入事情的中心点,接著告诉孩子:「我教你怎么清理洒在地上的牛奶。」让孩子知道要对自己做的行为负责,同时学习如何处理。 过程中,我会用直述句切入事件本身,避免使用「你有没有打翻牛奶」这类的问句,因为当大人这么问,孩子就知道大人在生气,一定不会说实话。但是也不能对孩子说:「牛奶打翻了没关系,妈妈帮你处理」,这会让孩子误以为什么事情都有大人帮忙收尾,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若孩子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父母一定要立刻称讚:「你说牛奶是你打翻的,妈妈很高兴,因为你对我说实话,你很棒。」透过这种正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好的、会被讚许的行为。
三大处理原则:同理、进入问题核心、传达爱
从儿童发展理论来看,五岁半以下的孩子还无法完整区辨想像和真实,不清楚自己是在说谎,也不了解这是错误的行为。六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说谎,则大多已经知道自己在说谎,同时明白这是错误行为。 处理六岁以上孩子说谎,父母可以掌握「同理孩子→切入事件问题核心→传达爱」这三个基本步骤,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懂得改以正确的方式面对类似问题。 我记得儿子国小二年级时曾对我说谎。原因是白天他和同学在学校玩电动玩具,老师发现后,要他们写下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带回家让家长签名。儿子担心我们生气,回家后拿一张小纸条来找我,说要看我怎么签名,我一时没想太多,就在纸上签了名。隔天老师跟我提起这件事,我一脸茫然,随后才了解事情的始末,而老师这时也才发现那是假签名。 这件事让我非常生气,但我还是静下心来处理。我告诉儿子:「昨天你拿了妈妈的假签名,我知道你是怕被骂才这么做。但你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在不对的时间和场合玩电动玩具;第二是伪造文书,那是说谎欺骗的行为。你知道自己做错了吗?」接著我提出一个月不准玩电动玩具的处罚方式,并再一次明白的告诉他做错了什么。最后我跟他说:「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但这件事你做错了,不过只要你肯改过、负责任,我们还是很爱你,你是一个很棒的小孩。」 面对这个说谎事件,我第一步先同理孩子怕被骂而说谎的想法;第二步是清楚让他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必须要负责任、接受惩罚;第三步则是再次表达爸妈的爱,让他了解爸妈的爱没有条件,和事件是分开的,虽然他处理这件事情的行为错了,不过可以改正,改正之后永远都是好孩子。
开启亲子讨论及对谈的大门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若想要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父母应该主动打开与孩子讨论的大门。当孩子知道只要透过正向讨论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是消除担心害怕,自然不会倚赖说谎。 保持亲子之间的良好对谈应该从小开始,但即使孩子已经多次因为趋利避害而说谎,建立对谈关系也永远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重新信任这种沟通模式,说谎行为就可以获得改善。 有些大孩子说谎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同,增加自信。面对这种形式的说谎行为,父母要先懂得反省,为什么孩子无法建立自信,必须靠说谎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或自己和别人一样。同时,父母也要找机会与孩子沟通,让他认识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培养一定的自信。 最后也别忘记,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大人做错事被孩子知道时,一定要诚实以对。尤其六岁以上孩子已经了解什么是说谎,大人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行为,当大人很诚实的面对错误,孩子也比较容易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希望孩子做个诚实的人,大人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正确行为来指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