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一活中,孩子常常因达不到某种愿望,遇到无力处理的挫折或难以摆脱的困境而产生种种雋虑、忧愁、愤懣、羞耻和痛苦等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孩了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它不但能使孩子还不健全的神经系统失调,甚至大脑皮层细胞遭到破坏,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容易导致疾病,而且也能对机体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削弱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变得厌烦、消沉、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么办?当然是要对孩子进行安慰。通过安慰,使孩子平静、愉悦,从消极的苦恼情绪状态中摆脱出来。
在孩子遇到令他痛苦、伤心的事时,父母对他的苦恼应是关切的,不要把孩子的痛苦抛之脑后,认为小孩子很快就会好的,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安慰和帮助孩子,学会用你的手去抚慰。用你的胳膊去保护。必要时把孩子搂抱在怀里使他恢复平静。
当前,“竟争”、“状元”,已成为教育孩子们的中心内容,而“平常心”却被忽视了,冷落了。其实,“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培养孩子的平常心,才会使孩子不因得失而使情绪大起大落,这样反而更易达成目标。
人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许多迷惘与困惑,孩提时代的迷惘与困惑,需要有人为他们解疑释惑,要有人帮助他们拉直心中的问号。除了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老师外,就是家长。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缠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有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私下查找书中的解释,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感觉。
随着社会和经济状况迅速的发展,“90后”和“00后”的成长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价值观、家庭结构与功能、社会信息的传播、人际交往的形态、教育制度的改革,就业结构的转型等等。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
家长应从小注意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教育孩子对人要真诚、友善、助人。那么无论你的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他都会赢得友谊。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愉悦地度过一生;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快乐的学生时代。现在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更要培养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就没有办法与人相处,烦恼自然而然随之而来。
同学间总会由于这样发样的原因,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其原因是相互间缺乏心理的沟通,缺乏尊重与理解,他们往往得到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不懂得去理解别人,总是看到别人的问题,却不反思自己的毛病。
家长应该学会运用心理沟通的方法,来调节他们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如角色换位法,促使他们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从而相互同情与谅解,建立一种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为孩子解忧不是等孩子忧愁了才去做。而是要先防患于未来,未雨绸缪,做好预防,使孩子少产生困惑。当然,再好的预防也不能彻底杜绝,问题出现了一定要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家长。
(莫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