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而上的角度看,孝道是爱、良知、理性三位一体的。孝道包含了古人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和圣贤哲人的大智大慧。我们所讨论、已讨论、未讨论的种种问题,古人都早有答案。有这种可能吗?请大家深思。
从普遍人性的角度看,孝道精神表达了人类的良知,具有全人类性。正如Bach的转贴所述, 摩西十戒中就有孝敬父母的教训。大家一定还记得“当我老了”那首诗,讷猜想原文有可能是用西班牙文写的。诗人借一个母亲的口,来启发世间做儿女的良心,推得更广一点,叫做人的侧隐之心,同情心吧。其他民族虽然没有象中国人这样从自然存在的亲情中提升出孝的概念,但心同理同。也正是基于这个普适于全人类的人性基础,孝道是永存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一脉相承生存到今天的,只有华夏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沧海桑田,哪一个民族没有经受过灭顶之灾?正所谓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中国文明凭什么能够一次次地在兴衰更替的潮起潮落中劫后余生?老子有两句话“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远的不说,认真了解一下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就可以明了,如果没有孝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从认识论和思想观念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懂得思维的辨证法,历史的辨证法。五四精神是一种“时代思潮”,和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孝道思想)不在同一个思想层次上,五四遗产已经从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渐渐转变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新思想已经变成了旧教条。西方文化是二元文化,五四只请来德、赛两先生,就好像让一个远行的旅人只带干粮不带水,不会饿死,但会渴死。上一个世纪的各种主义,把中国人带入了人性的沙漠,在这沙漠中寻找绿洲,对整个民族而言必然而且只能是传统。说得无奈一点,西方有文艺复兴,中国人为什么就一定要把传统弃之如敝屣呢?现在是用公正的、客观的、独立的精神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了。华夏民族精神永远是向前看的,但与时俱进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上的。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用至纯至洁的母爱来理解整个亲子之情,人间之爱,会有盲点。不求回报固然是很伟大,可是不让孩子明白感恩报恩的道理就错了。真正的母爱是把孩子培养成有爱心,有同情心,知恩知义的人。因为心中没有爱不愿(能)孝,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而这实际上是一种个人的痛苦和不幸,同意Engineer的说法,理解和宽容。但与父母有恩恩怨怨,不妨碍我们存一颗恻隐之心,以及做一个慈父(母),并且教育出存爱知恩的好儿女,这不正是真正的孝道吗?至于其它反对孝道的观点, 存在很多常识错误和逻辑问题, 奇文同赏, 疑义相析,欢迎大家继续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