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禅让”,起源于何时?据说黄帝得天下后,曾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后来黄帝连天下也不要了,隐居成了道人。这是“黄老之学”的传说,黄帝到底还是禅让不成,据《史记》记载,黄帝的位子还是传给他的孙子颛顼。帝位的承传,一直到尧帝这一代,都是家族政治,代代相传,尧也是黄帝的后代。
从历史的记载“尧舜禅让”,最为现代中国人津津乐道。有人认为,尧舜的“禅让”,比现代西方的民主还进步,他们不用斗争,落落大方就让政权和平过渡了,而且禅让的继承者德性很好,治理国家的能力更强。所以“尧舜”被称为圣人,“尧舜”时代是中国唯一出现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礼书‧礼运》就对此宣扬过。
中国人对“禅让”制的向往,以我看来,是对中国种姓专制制度无奈的一种折射反映。中国历代王朝的权力继承,都是传给自己的后代的,此举是引起社会不公和朝廷兴衰的原因之一。人们幻想能有像“尧舜”那样的“禅让”来使社会长治久安。刚好历史上出现过尧舜禅让,也就被中国人传为佳话了。
尧年迈后,问他的手下“共工”(即大臣、部长之类)谁可以接他的班?共工都说他的儿子丹朱可以接班。尧知道他的儿子不行,让共工再推荐,于是舜就出线了。尧并不是马上让位给舜,尧是有备而来的:他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对舜进行考验。整整三十年,舜才得以正式接班。尧深知他的儿子无德无能,把帝位传给舜,也算是“知人且哲”吧?
而舜禅让帝位给禹,则是最有风度和深明大义的举动。舜在位时,禹的父亲鲧因治水无能,舜亲自下令处死他。按理说,禹与舜有杀父之仇,可是舜还让禹接他父亲的班,当水利部长去了。可见舜的心胸是多么广阔。后来禹治水有功,舜毫不犹豫地将帝位禅让给他。以此来说,舜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皇帝。在历史上,舜可称得上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我认为舜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赞的圣人。
后来历史上的“曹植七步诗”,也有人认为是曹植不愿意当皇帝,让位给他的哥哥曹丕的诗话,实则曹植这个“煮豆诗”是出于无奈,不忍见骨肉相残而自动放弃皇位。且曹植也没有当上皇帝,谈不上“禅让”。
中国现代史上,说得上禅让的,可能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了。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已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后来孙为了中国的前途,主动让位给袁世凯做总统。这也算是一个禅让的佳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