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唐诗妙用:另类催眠法
送交者: 毛米 2005年08月09日10:38:10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为人父母的许多头痛之一,是哄孩子睡觉:不管是你想打麻将、写论文、看情色电影,或单纯是为了孩子健康、早睡早起,总之都想让孩子早早上床入睡。最可怖的莫过于连讲五个睡前故事,孩子却仍兴奋得又叫又跳,到十一点半又要上厕所、换睡衣、肚子饿、或是跟你拉家常,总之犯赖不肯入睡。在海外,让孩子学中文也是一件高难的事,其难度不亚于哄孩子睡觉。大多数小假洋鬼子都说学中文很boring (乏味),哪个不是一提中文就打哈欠?仿佛中文是强力催眠魔法。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干脆用中文来催眠呢,而且用唐诗,最上好的中文?一定魔法无边!睡前学唐诗,其逻辑结果必定是:如果孩子很兴奋,必然会很快记住,而且也会很快平静下来。如果人家已经有点困,像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样的绝句,背起来就会象绕口令般晦涩拗口,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就双眼迷蒙,哈欠连天,亲亲额头说“爸爸爱你”“Mommy love you!”,关了灯一会儿就呼呼不省人事了。真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啊的毒计呵!让孩子反反复复、毫不理解地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千古佳句,一来把那些美好的东西乘人不备,迷迷糊糊灌输进去,二来又使她睡意朦胧,加速排除杂念,平心静气进入梦乡。两件难事合在一起,竟有以毒攻毒之效,至少解决一个问题,好爽呵!

这灵机一动的创意施行半年,成效颇丰。也不用什么雷霆万钧的严格规章,每天五分钟、十分钟,到现在小人儿已经能背快四十首唐诗了。我们所用的,不过是国内随便就能买到少儿版《唐诗三百首》,带拼音和彩图。刚开始时,女儿还是有点抗拒,而且她发现自己不能一下记住,先对自己有了挫折感。丈夫说,这是为了训练她的“brain power (脑筋威力)”,她一听就很合作。这个词好象是从她爱看的动画片里捡来,我们跟她说,有了brain power,就会象Pokemon里面那个哥哥那样,很厉害,牛鬼蛇神和monster就会怕你的。其实,总结我们从小死记硬背过的那么多东西,除了保证考上了大学,唯一觉得得到的好处,是锻炼了记忆力,说白了不就是brain power吗?古人从孩子五岁开始私塾教育,四书五经不就是这么望着天一气乱背, 才换来那些国学大师所谓“深厚的国学底子”?小孩子精力旺盛,记忆力好,不拿来背书是浪费地球资源呵!古人的教育方法,未必一无是处,倒是源自三百年前的英国、现在世界通行的教育体制,充分忽略了这一点,难怪西方人自己也感叹,现代教育只能培养合格的公民,不可能造就莫扎特式的天才。我们也不想培养什么天才地才,只是不愿让孩子停留在几首“张打铁、李打铁”或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饭,专吃大坏蛋”这样的童谣上,更不愿把力气浪费来学那些“我们吃饭不挑食,爸爸妈妈都喜欢”这种毫无想象力的口水话上面。

说起“上山打老虎”的事,女儿属虎,特别爱画猫、画虎,有一年的圣诞愿望就是变成一只虎,在亚洲的山林里仰天长啸…..所以无论如何没法跟她理性论证为什么要“打老虎”。不过这跟唐诗无关;跟唐诗有关的是“打老虎”童谣的一个新版本:“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女儿竟有本事把它跟王维那首著名的“相思”混在一起!有一回孩子念叨:“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几枝)?让我数一数…一二三四五….” 听见的大人都哈哈大笑,孩子自己也有点纳闷,怎么回事,….

念诗念到三十首,念串的事就开始发生了。特别是在昏昏欲睡的时候。比如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跟“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窜起来,因为都有个“日暮”。于是就跟她解释什么是“日暮”。小人“哦哦”地,也不知到底明白没有。把“日暮苍山远”跟“春深杏花乱”串在一起也是可能的,“垂钓绿湾春”跟“风雪夜归人”串在一起也是可能的,管它呢!人家搞古典名曲大联奏,不还专门把交响乐串起来演奏,高潮迭起,多快好省。虽然此“串”非彼“串”,但“串”的道理是相通的,就是语言内在的节奏韵律感。这一串,我反而高兴地知道,孩子已经能感受到抑扬顿挫、平平仄仄的汉语之美了。当然念串了还是要纠正的,要不咱就成了破坏文化传承的坏人了。有时候孩子会说,想不起下面了,拿给我看看,居然能看着拼音,按幼儿园教的英文的拼法读了出来,而有些重复出现的字,久了居然也记住了。

由于我们总是标题作者连正文一股脑儿地背诵,要把“山中/王维”、“杂诗/王维”、“竹里馆/王维”、“鹿柴/王维”后面的东西区分清楚,还是有一定难度:不都有个“王维”嘛!这时就要跟孩子讲“王维”是什么了。有时她会根据图画来挑她想学的,比如那首孟浩然的“送朱大人入秦”,画着两个文士,一人捧剑相赠,一人俯首承接,因为孩子对那把宝剑看入了神,就曾主动要求学这一首。还有画着大义凛然的荆柯的“易水送别”。女儿喜欢那些图画,这在催眠的时候是一个打岔分心的事,因为她会猛地坐起来,说“想看看picture”,这时大人就有点紧张。由于唐诗多山水抒情,那些画也是山水画风,前两天她突然问,为什么这些画都不画地平线?一看还真是的,这才顺便讲起中国画空白不是空的大道理来。为了避免得来不易的副产品学得快也忘得快,我们时不时地从头复习,从“蝉/虞世南”开始,念过十来首,孩子也就困不可支、困不可知了。奇怪的是,女儿从不问那些“孤云独去闲”什么的是什么意思。跟她解释,她反倒觉得罗嗦,说搞懂意思是大人的事,她小人只管背。尽管如此,迄今她最喜欢的是一首署名“七岁女”的诗,大概她觉得此诗最与她贴近,自己再过两年就满七岁,就也成个“七岁女”了吧,殊不知此诗题为“送兄”,甚感伤,诗云:“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


每天晚上这样学唐诗,自己也跟着长进,因为说实话,自己一共也没记住几首唐诗(我小学三年级的整个早读时间,都用来记诵长篇社论“我们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了)。现在在功名利禄的间隙,能有十分钟徜徉于唐诗的空灵山水之间,把自己和孩子跟千年前古人们的思绪联系起来,那是何等的境界呵!我可不愿意我家女儿象那些上中文学校“聊胜于无”的小朋友,学了几年还是那几句“爸爸、妈妈、来来、去去”的,或者象我们的家庭医生,第四代华人,连“上火”也不知是什么,多没意思呀!有时周末跟孩子耗时间,会突发奇想拿唐诗跟她玩,夫妻俩一个拿四川话念,一个拿海南话念,孩子会笑翻在地上,一手拍地板一手揉肚皮。她还真学会了用四川话念“两个黄鹂鸣翠柳”,怪怪的象武汉话;她有时也会学着她爸,模仿老夫子拖着长长的腔调大呼小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想想我们拿“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句子哄孩子睡觉,真是有点罪过。可是看着明明一稚童,却口唱“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实在要使劲憋着不笑,否则孩子眼睛一亮,翻身坐起来跟你嘿嘿嘿一起笑将开去,催眠的千秋功业自毁一半,今晚论文还写不写?

“唐诗催眠法”说道底,第一功效,还是哄孩子睡觉。现在,女儿已经成了条件反射,说了半天睡觉,刷完牙、洗完脸她也还会做过场,打马虎眼,拎着个毛绒老虎说还要玩一会儿,可只要我们一念起什么“莲花坞,王维,日日什么?”她马上会自动回答:“日日采莲去。”再问“洲长什么?”答曰::“洲长多暮归”,这就穿起睡衣,往被窝里钻了,自动得跟摁了电钮开关一样灵。有时候大人敷衍,没有念够钟点就匆匆溜掉,一小时后就会看见小人开门出来,找借口说睡不着,妈妈没有念唐诗…. 瞧唐诗厉害,足以成瘾,怪不得一瘾千年,流传至今!

说笑归说笑,个中的真乐趣,则是看着孩子躺在被窝里,小嘴一圆一瘪地跟着我们念那些完全不知所云的brain power,半句半句地学唐诗。因为你知道你“捉弄”了她,特别当有时候她撅着嘴说“这个很tricky(太难了)”, 拒绝再念下去,而你又想出新的招数骗她再来最后一遍以巩固催眠战果,眼看着她不停打哈欠揉眼睛求饶说“….too sleepy (太困了)”,再问她“苍苍竹林寺,杳杳什么?”而她瞪着眼睛半天没反应,这时你一边用坚强意志忍着不笑,一边端详躺在那里的孩子,明明觉得跟五六年前在摇篮里的模样没什么区别,仿佛时空倒转,心中一下涌起万股柔情来。

版权所有“唐诗催眠法”真谛,欢迎推广使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上大学要上名牌
2004: 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