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外汉语老师这些年,我发现:初看,华裔孩子们普遍听说强于读写;再一接触,其实华裔孩子们听说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懂,不一定是真的懂。
由于受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多华裔孩子可以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他们似乎能够听懂老师所说的话,甚至当老师确认他们是否明白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no problem’。然而如果老师再多问一句“What does this mean?”,他们不一定可以说出正确答案。
比如,一位八岁的学生A,学习非常自觉,且学习能力非常强。一次上课时说到“大家”这个词,学生信心满满地告诉我没问题,他知道大家means “big home”。大big,家home,大家big home,逻辑满分!
这样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所以面对华裔孩子,老师家长反而需要更加细心,更加耐心,才能确保孩子是真的明白了某一个词汇或是句子。
我也在此建议所有的家长和老师,给我们的孩子多一点时间。如果他不懂你的问题,或者他理解错了你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请不要责备他傻,也不要一句“你不懂”就把孩子打发了。如果孩子不懂,那咱们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些解释。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孩子的变化会让你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说,不一定说得好。
华裔孩子们普遍基本沟通没问题,评估孩子说的怎么样,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词汇量。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觉得孩子已经能完成日常沟通了,进而忽视扩充孩子的词汇量,导致孩子说话词不达意,绕着说,像是在和大人玩你说我猜的游戏,不能言简意赅。一写作文就通篇大白话,因为孩子肚子里就那么些词。学语言就像建房子一样,词汇量就是那一块块的砖,没有砖房子拿什么来建?
其次,词汇量也会影响到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比如,我有两个学生,姐姐B和妹妹C。妹妹在早期中文学习中学到了大量的常用词汇,故而对中文学习信心满满,不管课上课下都会努力用中文表达自己,就算偶尔说错了也毫不怯场。
而姐姐B,同样是非常聪明的孩子,由于中文词汇量不够,即使在中文课上也更愿意说英文。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词汇学习后,姐姐也变得更愿意开口说中文了。
综上所述,老师家长在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切不可忽视词汇学习。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好好抓,地基牢了房子才不会倒。
那词汇学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给大家一个简单有效的小办法:老师家长可在孩子中文学习计划中,加入每天学习两个新词汇的任务,以图片及小视频等来引导孩子进行初步记忆,再以“看图说词”、“大小声”、“疯狂猜词”等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大量词汇。
另外,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如果孩子想表达什么,但一直绕着说,等孩子说完后,家长不能觉得自己听懂了就好了,还要告诉孩子,刚刚那一段话用哪些词说更方便、更精准。
以上是今日份分享,你们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