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公长久以来的一个迷误,是对事物现象理解的简单化,并试图用自己简单的思维
来理解事物复杂的规律和法则,这种努力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是正确的。
佛教揭示和阐明的因果律本来就非常精深复杂,因为缘起万物的生灭关系错综复杂,
任何人想真正理解因果,都必须正视这一点,戏论因果,于己于人都有害而无益。
“因缘甚深”,是在一种非常广阔的时间、空间中来观察理解的,因果现象有的一
目了然,有的业因久远,不象我们所见到眼前现象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比如所谓
的“花生因果”。
世间法中也有讲“历史的必然性”,这也是要从大尺度时、空看事物,才可能明了
本末始终以及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果眼睛只盯著当下的现象,那就会觉得一切
都是混沌无序和随机偶然的,这就是庄子讲的“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
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没有时空视野,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拒绝探索复杂现象的复杂原理,而试图用简单思维理解复杂事物,这是一般人对待
因果法则的态度。而因果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也使得因果教育一般只能以概说的
方式存在。真想透彻明了因果,只能通过学习业力论、唯识论、因缘理论的复杂原
理,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当我们前瞻性地观察巨细不等的悠悠万事,一切的未来都是不确定和或然的;但当
我们换一个视角,用回溯的视野,追踪巨细无遗万事万物的缘起,一切的结果只可
能有一个或一组因,同一件既定事物的生成,不可能同时存在有两个或两组不同的
因。对这一点的认真体认,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对现象世界随机偶然的错觉。
具体到这个花生公案,从因果定性来讲,属于横祸一类的案例。单以当下的现象而
论,看不出善恶因果,甚至有人一生行善却遭遇灾难的,所以没有「三世因果」的
时空概念,是无法正确理解比较复杂的一类因果现象的。从三世因果来看,任何人
都可能在过去生中造了无量的善业和恶业,那一种善业、恶业中的那一类、那一项今
生缘至果熟,凡胎肉眼是无从明辨的,这就是上面引用庄子所言的“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语冰只可能是夏虫之“冰”而非冰雪之冰。再从存心和造业来看,就譬如世间
伤人,也分意外伤人,过失伤人和蓄意伤人,因缘果报的法则本来就体现在世法之中。
不过如果为人处世常常存心不善,遇有意外或过失伤及人命,受害人认定你是有意而
为而不放过,也完全可能,虽然对方判断有误,但你遭遇厄运,还是自身恶业的感
召,只是这些恶业并非直接的因,但却是间接的因。就好比谁家丢了东西,镇上的
小偷肯定首先是怀疑对象,尽管某一次失窃并不一定是镇上的小偷所为。因此佛门讲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这两句并非空空泛
泛的劝戒。
“果报会不会是一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回答是否定的。比如过去生中所造的业,
在表层意识中根本无从记起,更谈不上心理暗示,但业力感召、缘至果熟是无法逆
转和回避的。西方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和“潜意识”,在佛教中都属于最表浅
的第六识和第七识的范畴,再向下的阿赖耶识才是无所不包的“藏识”,还有将第八
识再细分为第九、第十识的体认和理论,所以因果不灭、如影随形之法则,需要明
了唯识原理才可能知晓。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是因,如是果。定业不能转。这些都是缘起万物和生命心
识现象的因果总法则。但佛法不是宿命论,因为首先生命现象是一条连接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永恒的河流,前不可追,后犹能补;另外向善向恶,完全是人类心灵的
自由选择,当然不同的选择都有必然结果,无论天堂还是地狱,都是自身业力的感召,
与他人无关。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最后一切善业、恶业之「因」,都需
要遇到相应的「缘」的感应和作用,才会结「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如同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与之俱化矣。心念之中,恶念渐渐消弥,善念念念增长,
藏识中恶业的种子就无法感召恶缘而结实成果。佛教讲「万法唯心」,人的命运时
时刻刻都在自己手中。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今天匆匆而过,不再回帖了,谢谢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