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帖子
有感于贺梅一家将很快回中国
送交者: 张萍 2008年01月02日15:15:15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贺梅回到贺家差不多有5个月了,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过渡时期。在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几个月后,她的体重增加了十几磅,从只吃汉堡炸鸡薯条到迷上了饺子肉丸炒土豆,从把自己禁锢起来到跟弟妹和朋友一起在秋千上尽情飘荡,从不肯和父母交流到围着父母欢笑,从对中国的抗拒到主动对老师用中文说:“圣诞快乐!”……这中间凝聚的关爱、耐心、理解和期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

贺梅已渡过了最初艰难的适应期,开始看《西游记》,上中文学校去学棋,上珠算和心算课,那一点一滴的进步让人感到欣慰……但是当她正在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父母可能很快就要带她回中国了,这对她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适应,新的挑战,在短短的时间里要经历那么多的变故,即使是对一个懂事的大孩子甚至是成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一个年仅8岁的小孩子。回中国的决定有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八十多岁的祖父祖母正翘首以盼,希望早日亲眼见到和亲手抚摸日思夜想的宝贝孙女儿。因为自从出生不久就失去了她,所以不仅从没谋面,而且这八年来的牵挂和煎熬是无法用语言能形容的。如今孙女儿终于失而复得的,老人们的思念之情更重了,所以希望一家人早日团圆。

但是对贺梅来说,要去到一个遥远的、陌生的、曾经对她来说还是个恐怖的地方。她要面对的不仅是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以及在贝克家接受到的不正确的信息带来的影响,还需要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环:教育。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的小学教育差别巨大,不仅教学方法有差异,学生功课繁重,而且难度也要高出不少,即使是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回去后都难适应,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贺梅回国后所面对的困难肯定会相当巨大。为了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贺绍强能否找到一个稳定而适合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热心朋友、当地政府、或者是中国大使馆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甚至直接的帮助,那将会是件极大的好事。

最近看到美国一些主要媒体,包括中英文的,大量报道贺梅回家后的状况,而且还表示贺家回国以后,还要继续到中国追踪报道。而从大量的读者评论来看,对此事反应不一。有很多是衷心祝福的,也有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有不少负面的印象,甚至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的误解。所以贺家回去后的生活境遇,以及贺梅的生活经历,都将会是美国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毕竟贺梅案曾经给美国的社会带来过较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美国的法案,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事件。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英文媒体的读者评论上很多人持有一种跟以前不同的观点。从前是主要是分成两派:支持贺家与支持贝克家的,为谁对谁错争吵不休,大打口水仗。现在很多人转而把矛头对准了田纳西初级法院,指责他们当初的愚蠢判决不仅给贺梅和两个家庭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巨大的损失和痛苦,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财,而且严重影响了美国司法公正的形象。其原因是他们违背了“父母权是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Parental rights are Fundamental Rights Protected under Federal/Constitutional Law)”,亲身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监护有优先权(superior rights)。法院正常的判案应该是首先考虑父母权,而不是最佳利益的考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田纳西高等法院会推翻初级法院的判决,而且现在美国高等法院根本不接受贝克家最新的上诉。

总之,如今贺梅案已成为了历史,我们相信各方面都从中得到了很多教训和经验,值得牢记。贺梅回到自己亲身父母和弟弟妹妹身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天下父母没有人希望跟自己的骨肉分离。但贝克家对贺梅8年的养育之恩也是没齿难忘,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是无法用任何价值来衡量的。我们看到贝克夫人伤心的眼泪时也和看到罗秦的眼泪一样让人欷嘘不已,叹息不止。但贺梅无法一分为二,无论怎样的判决,都有一方都会留下终身的伤痛和遗憾。所以从理智上来看,最好的结果是两家能尽弃前嫌,从今以后以贺梅的将来和前途着想,携起手来,帮助贺梅像别的孩子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希望当她成人懂事以后,回首这段往事,不会感到过分的遗憾、不安、痛苦和心理创伤。无论她将来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能够生活得幸福和快乐。我们大家都为她祝福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我的妈妈经——女儿的童谣
2007: 新年夜Don’t Move
2006: 中国移民的认知错误:送孩子上公立学校
2004: 每個孩子都該有個家
2004: 我只有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