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言轻兄所说也有道理。言兄的观点其实有很强的代表性。
言兄是在比较当前的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不同,主要说的是两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区别。而匣兄主要是在比较教育内容的区别,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和现代文化教育的内容,其实也就是一种文化的比较。
虽然两位兄长谈到的话题有重叠,但其实侧重点的不同更多,所以可能会有“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感觉,不能彼此信服。
由于自身经验的关系,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更支持匣兄的观点。但是,有两点想说一下:
一,讨论,是为了提高,不是为了争胜负,否则,讨论不如不讨论。
二,其实,观点不同的双方,一定各有其可取之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该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这是我今天吃午饭时想的:如果就一件事,大家持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自然来自于不同人的个体学识和经验。而如果这件事情有一个“真相”的话,这个真相是大家都达不到的。为什么达不到呢?因为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而思考就离不开语言,有语言就必然要进行概念的定义,而概念的定义必然撕裂真相。用撕裂真相的概念进行以比较为主要手段的思考所得出的观点,自然会有优劣之分,但绝对达不到那个“真相”。既然达不到“真相”,没个观点就不能肯定百分之百地比另一个观点强,所以,有一个差一点的观点关系不大,只要虚心讨论学习就能提高。但如果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百分之百正确就危险了。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佛说:“去我执,去法执”,意思是相同的。
罗嗦了半天,大家多包涵。再为上面一段说明一点:就是不能因为上面的讨论就认为观点没有好坏之分,就可以不虚心地提高自己了。这样的想法也是“法执”,而且属于很不好的“执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