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不懂窮養富養,孩子就長大了
送交者: 葉仙兒 2013年06月30日20:22:4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在網上總看到“窮養,富養”這兩個詞,大家討論得熱熱鬧鬧,我卻看得糊裡糊塗,一直對“窮養富養”的定義不得要領。理論問題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不過倒是借着這個話題梳理了一下這些年養女兒的經歷和體會。

  大女兒5歲時我們來到美國。那時,一個博士後的工資養三個人,房租一個月一千塊,啥東西換成人民幣都讓我肉疼(當時一美元值八塊多人民幣),這些加上身份和工作的不穩定,讓我對家裡的經濟狀況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慌感,恨不得一塊錢掰成幾半花。不是夸自己,我真覺得自己是成功轉型的典範,由國內的小資生活迅速滑入過緊日子的狀態,由曾經的“上得廳堂”華麗轉身“鑽進廚房”。那時的生活圈子裡都是大學裡的博士後,學生,我是“從善如流”,虛心學習大家交流的省錢秘籍。我連walmart都不常去,專去大家口口相傳的Aldi,老墨店,希臘人的店買東西。不過大家的狀況都差不多,倒也沒什麼壓力,出去郊遊,家家戶戶帶着茶葉蛋,拌涼麵,從沒想過午餐去飯店,那真是窮樂和的日子。

  當然女兒的生活水準也未能倖免,跟着我們一落千丈。還記得第一次去yard sale,滿載而歸兩大袋,一袋毛絨玩具,一袋小孩衣服。用洗衣機洗了以後,女兒穿着高興,玩得開心。可是當我在越洋電話里得意洋洋向我媽匯報我的“成果”時,卻被訓了一頓:“怎麼能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也是的,在國內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媽媽就差為他們“五天攬月,五洋捉鱉”了。女兒在國內過生日時朋友送的都是幾百塊錢的玩具和衣服 。不過,好漢不提當年勇,此一時彼一時,陪父母“洋插隊”,娃也得跟着接受“再教育”。

  在那段谷底的歲月里,女兒很懂事地和我們一起走過來。去中國店買菜,她的眼睛總是被花花綠綠的小食品吸引,可是她記住媽媽說的話:“每次只能挑一個,不能超過一塊錢。”在超市裡看到喜歡的玩具她會拿起來先看價簽,然後自言自語說:“哦,太貴了,等到降價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再喜歡的她也會放回架上。至今想起她當時的樣子,我的心都會酸酸的。

  從小酷愛讀書的女兒童年時好像沒有幾本屬於自己的新書,因為十塊錢一本的書對當時的我是一筆大錢。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她的成長,因為一到美國我們就發現了一個最好的地方---圖書館。每周十幾本甚至幾十本地借,借回來如饑似渴地讀,讀完就催着爸爸媽媽去圖書館。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新書的女兒卻成了最愛讀書的孩子。

  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年,隨着孩兒爸找到穩定工作,我們有了綠卡,再後來我也有了工作,家裡的日子不再那麼緊巴,我花錢的手也慢慢地鬆了起來。我不再給孩子買人家的舊衣服,而是去百貨商店趕sale的時候買。等到女兒上了初中,對穿衣戴帽有了自己的想法時,我就帶着她一起去商店讓她自己挑選,現在更多的時候是她和朋友一起去買。

  孩子小的時候對金錢沒有什麼概念,漸漸大了,看到周圍的人和事,就有了想法和疑問。面對這些,我知道不能迴避,敷衍,只能正面地去和女兒交流。記得上初中時女兒說:“有的同學家住公寓,自己都沒有單獨的臥室,可是她們卻背着coach包,穿着coach鞋。”我說:“我們和人家一樣都不是富人,只是每家的父母把錢花在不同的地方。我們更願意把錢花在你學鋼琴,長笛,滑冰,網球,游泳上。你說哪種做法更值得?”

  一次我給鋼琴老師寫支票時女兒在旁邊說:“媽媽,我從四歲開始學鋼琴,到現在花了很多錢,這些錢夠買一輛汽車了吧?”我笑了:“夠買一輛寶馬了。不過,看到你在舞台上彈琴,媽媽的心會緊張,興奮,激動;聽到掌聲,媽媽會特別驕傲。這些都讓媽媽感覺比坐寶馬車幸福多了。”

  我一直都沒有富養還是窮養的概念,也沒有為此糾結過。跟着家裡的收入走,跟着孩子的需要走,邊走邊把自己的金錢觀價值觀灌輸給孩子,這樣孩子也不會糾結,不會為物質所累。

  我讓女兒知道:你不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家裡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每一塊錢都是父母辛苦工作掙來的。我們對你物質需求的滿足是有限度有選擇的,更不會超越我們能力所及的。

  我讓女兒知道:幫助做家務是沒有報酬的義務勞動。秋天掃樹葉,冬天鏟雪,平時倒垃圾,推垃圾筒,在家裡帶妹妹,都是你做女兒做姐姐的本分。

  我讓女兒知道:考試得了好成績,比賽得了獎是你為自己做的,爸爸媽媽會為你高興,全家會出去吃飯慶祝,可是我們不會事先懸賞,也不會事後現金獎勵。

  我讓女兒知道:一個女孩子打動人的是健美的身體,自信的眼神和陽光般的笑容,沒有這些,穿再貴的衣服人們在心裡也不會給你打高分。

  守住這些底線,並不意味我是個在金錢上苛待孩子的媽媽。女兒去外州參加國際科學大賽,去DC領獎,我都會帶她去買漂亮的衣服,去做頭髮,去買好的化妝品。女兒和朋友去逛mall,看電影,吃飯,如果她需要20塊錢,我會給她30,回來後她會主動把剩的錢還給我。

  特別是女兒上高中以後,校內校外參加的很多活動都要花很多錢,有時我們也會私底下嘮叨一句:“這真是花錢如流水啊!”可是該花的時候我們從不猶豫。記得九年級女兒試着組織debate club的時候,她對我說:“媽媽,要加入一個全國的組織,需要交200多塊錢的會費。可是現在還沒有幾個人,而且他們幾個都猶猶豫豫的。”我說:“你不用擔心這個錢,需要交的時候我們為你付。”儘管最後club沒有辦起來,可是女兒知道爸爸媽媽一直在支持她。今年,她要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科學學會組織的競賽。那個競賽不僅要提交project,還要交一份錄像。因為這學期的功課和考試的壓力特別大,女兒想要放棄。她說:“我準備得不充分,得不了獎,95塊錢的報名費肯定是白花的。”我說:“95塊錢你不用考慮,你不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行?你已經準備了,別錯過這個機會。”結果她得了二等獎,對於這意外的收穫她高興得不得了。

  因為知道要尊重父母辛勞得來的金錢,所以她不揮霍;因為父母在金錢上讓她不缺乏,給她安全感,所以她不會對金錢孜孜以求,錙銖必較。更重要的是我們在為她花錢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和優先次序向她傳遞着我們的價值觀。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女兒從小到大,小到玩具衣服,大到手機電腦,從沒為哪樣東西和我們糾纏過,更沒有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對父母抱怨。當然,手機和電腦在她該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為她準備。

  特別是這一兩年,我們對她自己的花費越來越放鬆,可是她自己懂得分寸,所以還沒讓我們頭疼過。

  前些日子她去DC參加一個一周的活動,所有費用主辦方都包了,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可是我還是給她100塊錢。活動結束後我們全家在DC又玩了幾天,在歷史博物館,妹妹挑了幾件紀念品和書,交款的時候,我一時着急找不到信用卡,大女兒連忙從自己的包里拿出錢。後來她又在路邊的小店給妹妹買了一件紀念衫。我跟小女兒說:“看,姐姐多好!”大女兒馬上說:“那是媽媽的錢。”回到家後,她把剩下的錢交給我,我隨便問了句:“你買什麼了?”她說在 Smithsonian買了些紀念品,是送給她的好朋友們的。

  就這樣,在我還沒明白啥是窮養富養的時候,孩子就長大了。

  看到關於窮養富養的討論我問女兒怎麼看,她說:“小孩懂事之前不該富養。”看來小時候的苦日子在她的身上沒有成為負能量,而是讓她懂得了父母給與孩子的無限的愛和有限的物質之間是不矛盾的。

  我相信女兒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比我們好,她一定會有不同於我們的消費方式,同時我也相信,有些東西是會代代傳承下去的。



(ZT)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秦川: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2011: Deleted
2010: 哪些原因容易導致孩子偏食
2009: 天天天藍:我的髮小兒茹小壯(2)糖炒
2009: 海外父母經:孩子不願學中文怎麼辦?(
2008: 令人落淚,震憾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