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海一代父母在经历了求学和工作稳定后,几乎都要经历“头疼”的养孩儿阶段。
从你生了一,二,三。。。。。个小宝宝开始,你就象上辈子欠这几个“小魔头”似的,自己就是上紧了发条,怎么转都转不过来。孩子还在妈肚里时,当爸妈的脑子里就不断地划算着:第一要给宝宝充足的营养,第二要给宝宝智力启蒙,第三要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第四要开发宝宝体育才能,第五要宝宝参加学前数学竞赛,第六教宝宝学中文,第七送宝宝学画画,第八。。。。。。第九。。。。。。。一系列的造天才计划完成之后,付诸行动。网上调研,看书查资料,请教朋友。这个兴奋,看咱的宝宝,以后不光上藤校,怎么也还得拿个诺奖什么地。
之后,孩子还站不起来呢,就逼着孩子参加奥林匹克,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此,向着藤校的目标,不管是马拉松,还是长征,督着孩子,一路的冲啊,杀啊。哪怕是跟孩子打得天翻地覆,哪怕是逼得孩子眼泪巴茬,哪怕孩子恨不得离家出走,站在孩子身后的“虎”爸“狼”妈们,依然不依不饶。自然,这样的爹妈不仅头大,累得喘补上气,到头来儿女又是怎么回报爹妈呐?
上了藤校的儿女,放假回家看父母。父母怎么看儿女,都看不够。待吃完饭后,儿女和老爸老妈谈完在校的学习,生活,最后诚惶诚恐地对老爸老妈说:“爸,妈,十分感谢您对我的培养。我现在已是成人了。以后的路,我要自己走了。明年夏天,我去南非做一年的志愿者”。“还有,再以后,等我有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不希望你们再教我的孩子”。老爸老妈都十分不解,“为什么?”,“因为,你们让我学这学那,教了我很多,就是有一样的东西,没有教我”。老爸老妈十分差异“我们没教你什么?”,“如何尊重自己,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让自己被别人尊重。我希望以后我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格,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选择。”
这是不是咱大多数中国父母的育儿写照呢?含辛茹苦十几年,把儿女也送进了藤校。这光环还没顶多久,儿女就要把它卸下来。到底哪儿不对了呢?不是错在作父母的苦心上,而是作父母的,光辛辛苦苦是不够地。育儿还要用智慧。那这智慧要用在哪儿呢?
育儿要用明智作底线,用理智作边线,用益智作长线。只有用心和智培养孩子,孩子们长大后,也才能不光具备知识,才干,还能具备心智。试问,连个C键在哪儿,都不知道的爹妈,非逼着儿女考钢琴十级。花了上万的学费,花了几年的时间,考完了十级,完成了父母的心愿,孩子把琴盖一盖,从此再不摸钢琴。你说这父母是用了很大的心思,但是不是缺了点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