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洪岩:熊貓的萌態,激起我對“吃”的回憶
送交者: 洪岩 2016年04月29日08:18:53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Youtube上一則大熊貓“手”捧飯盆、舔光晚餐的視頻,讓人忍俊不禁。視頻中,除了一隻傳統式站立用餐,另一隻躺倒、慵懶式用餐外,其餘三隻就像人一樣,坐立、端、狼吞虎咽、舔個精光。

panda1.jpg

這場景放在動物身上叫可愛、叫萌,放在人身上就是百感交集。


我小學時有個同學,每天全家早上喝粥,喝完之後都要用食指在碗裡刮一圈,然後把食指迅速放在嘴裡滋一下。那個動作快呀,一氣呵成,自然得就像空氣,全然不在乎我這個外人。我看得目瞪口呆,幾十年了,一直還有這個強烈的印象。看到熊貓“光盤”的視頻,我馬上想到我小學同學一家的“刮盤”。


小學同學家是農村戶口。在那個年代,吃飯是人生主要內容,吃飽是人生的奮鬥目標。能刮一點是一點,天經地義。在三年困難時期,人連樹皮都吃呢。到了七十年代後期,生活有了改善,但不剩米粒、不浪費,仍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常態。只是用手指刮盤、再吮吸手指,有點特別。


等我上了大學、過上了集體生活,開始體會到了餓(量少)和寡(品種少)的痛苦,所以大學生課外的主要話題就是吃。


在學生食堂打飯,女生永遠都是受優待的,我們男生只好另想辦法:


一個東北籍的同學發現,飯盆越大,份量就顯得越少越難看,打飯的就給的越多。誰說南方人就一定精明?我的這個東北同學就比我們早早發現了這個竅門兒,從此我們都換上了大飯盆。


一次只要一樣菜,而不是組合菜,這樣單一品種就顯得孤零零,樣子難看,打飯的就給的多一點。


學點地方方言,讓打飯的以為你是當地人。我就學了點南京方言,打飯時咋咋呼呼,像個當地的爺。打飯的師傅一般都來自安徽和蘇北農村,在南京打工,想將來混個南京戶口。他們對南京人和貌似南京人,還是不想得罪的好。


跟食堂的師傅認得,那就是走“後門”的級別了,絕對令人羨慕嫉妒恨。大學時代能有幾個打飯的師傅朋友,比認識幾個老師更管用。但食堂師傅平時看不到的,即使看得到,他們其實對女生更感興趣。


學校食堂有時有免費的菜湯,是桶裝的,其實沒幾個菜葉子。為了撈到精髓,那就要短平快。短就是要找到最快的途徑、發現最大的目標;平就是要穩健,不能哆哆嗦嗦;快就是要迅速,切忌心慈手軟、婆婆媽媽。


這些我在大學期間吃飯的小竅門,估計是全國通用的。但下面這個是不是全國高校都如此,不敢肯定。


不知是誰帶了個頭,引起連鎖反應,我們學校食堂飯盆失竊越來越嚴重,而且學校根本不管。你想想上午第四堂誰還有心思聽?等興沖沖地趕到食堂卻發現飯盆沒有了,這多讓人沮喪?於是大家紛紛想辦法。一是想辦法讓新買的飯盆磕磕碰碰,像舊的飯盆;二是儘量用有標誌的飯盆,如“某某廠職工食堂”;當然更多的則是飯盆上鎖,但加鎖後照樣有人偷。


加鎖簡單,當時也沒什麼工具,無非是找個釘子,用磚頭在搪瓷飯盆邊沿上砸個眼兒,兩個飯盆扣在一起或疊在一起。


給飯盆加鎖,應該是中外一大奇觀。但是當時沒幾個人有照相機,現在我在百度上怎麼也找不到有關圖片。如果哪位網友身邊有當年加鎖的飯盆或照片,那可是文物級別的呀。


還有一個跟吃有關的有趣事情就是換糧票。我們這些大學生手裡錢不多,但有點糧票。於是用實物換取我們手裡的糧票,成為當時很多安徽農村姑娘到外地謀生的主業,她們一到晚上就在南京各大高校學生宿舍轉悠。我當時換的最多的是炒花生米,還是離不開吃。


一到寒暑假,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回家,想回去吃點好的。在學校,那叫吃的什麼?


時過境遷,現在誰還捧個飯盆吃個底朝天?現在量足了,花樣多了,為了健康起見還要故意吃個“七成飽”,但有時回想一下為了“吃”,當年下的功夫、動的心思其實比讀書還要多,並不感到不好意思,畢竟“民以食為天”,何況正值“吃”齡?

bowl4.jpg

挑個大的不吃虧

bowl5.jpg

看相不行,但省得賊惦記着

bowl3.jpg

沒人敢偷這樣的飯盆

bowl6.jpg

加鎖的搪瓷飯盆,只在記憶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原來喝咖啡有這麼多好處!
2014: 在家自製香港超人氣小吃--咖喱魚丸
2012: 幸福劇團:茉莉花茶香蝦仁
2011: djl:干燒糖醋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