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次公開場合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評論他人或他族: 那個老黑怎樣,怎樣。那些老印怎樣,怎樣。那個小孩不聰明,所以怎樣怎樣。那個女孩太醜怎樣怎樣。那個男孩又矮又胖怎樣怎樣等等。
一華友孩子考上大學藝術專業,評論: 她不聰明,只能學那個。一華友孩是專長游泳,研究生畢業後,進了軍校。之後找了個軍隊系統工作。評論: 那裡有很多人變態,有什麼好等等等評論。
有時小女偶有聽到家長評論他人美,丑,智高智低時會問俺: 這些家長怎麼可以這樣用事實的東西評論他人,他們這是在傷害他人,不能隨便在公開場合評論他人,老師都這麼教。
是呀,想到在公校。教師從一年級起教育學生: 尊重個體的民族,膚色,文化程度,智力高低,文化背景,語言,美醜,好壞,處事原則,生活方式等等。個體有選擇做事原則,生活方式,宗教取向等等自由。而智力,美醜,膚色等更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就更不可以拿這些去評論他人。對他人即使有觀點,最好只在私人空間表達。
在美個人專業選擇及興趣和智力沒有太大關糸。是個人自己對某個興趣或專長的追求。在學校及到過各種環境見過不少智商高但做許許多多不同專業的個體。所以一些家長只以智商評論他人的選擇是片面的。這也是為什麼華人孩子從小選擇其它興趣愛好做為將來發展不多而以理工為發展方向的原因之一。家長們的觀念中有隻有學習這些科目才可以立足社會的觀念。其實不然。
我觀察到不少華孩在一些有興趣及不同於他人的項目上開始(小學)非常有優勢。可到了初中後家長及自己的壓力使興趣無法發展下去(要求完美的學分及考分)各人精力有限。但往往這些在一方面有天賦的孩子,在學習能力或智力上並不突出。這就使這些孩子失去了自身特點而苦於掙扎在拼智,拼分的狀態之中。
不少家長有孩子發展除學習之外專長是浪費時間及精力。就這個觀點,我認為得換個思維想: 成績好,學習優秀為的是什麼? 不就是孩子上了好學校將來上社會更有竟爭力。在孩子專長上花時間,精力一樣能達到這個目的。可能更容易達到目標。因專長如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她)會自己努力地朝那方向去克服一切困難。從那追求上進及完美過程中已學會了許多竟爭及心態平衡的技巧。哈,同樣對學習上也會有幫助。他們會試着平衡時間及精力。這種自覺上進精神恐怕許家長們教育與他人比較來分好壞是不同的。
好是孩子自己想好,而不昰在與他人相比,為他人而學這種思維,家長如能稍稍對孩有所推薦。恐怕孩子及大人的心理就會健康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