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足球,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令人痴迷。幾乎所有的大學中學都會擁有一支足球隊。有些大學甚至以極優厚條件招募球員,專門為其降低錄取線。而在學校里,能成為足球隊成員,是孩子們引以為榮的一件事,一球搶好、踢好,有時會被同伴當作明星或英雄來崇拜。
女兒所在的中學,當然也少不了足球隊。這是一個遠近小有名氣的高中,學生總體文化素質較高,但其球隊在學區每年秋季舉行的校際對抗賽中,卻是不可多得的常敗將軍。
常敗將軍歸常敗將軍,學校派隊伍參加比賽的熱情卻讓司毫不減。不僅僅是足球隊參加,連配套的學生團隊也場場必到,數起來有聲勢浩大的管弦樂隊,棋手隊,啦啦隊,還有女兒所在的舞蹈隊。我每次接送女兒到學校參加此類活動,總見到十幾輛黃色校車浩浩蕩蕩地在那裡整裝待發。我心裡想,學區不是經費不足嗎?何必如此興師動眾?到了比賽現場一看,因為只是校際的對抗賽,連多數家長都不一定肯花時間去觀看,所以觀眾寥寥無幾,樂團棋手隊啦啦隊舞蹈隊基本上都是在表演給自己的同學看。這時我心裡就不免有點犯嘀咕:這樣沒有觀眾的球賽有什麼意思?
我與一些中國朋友聊過,都說讓孩子參加這樣的活動意義不大,每次活動,要花幾個鐘頭時間,有點不太值得。在很多中國家長的眼裡,與爭取高GPA(學業總計分)無關的活動,都不重要。但美國學校和家長不這樣看。他們認為,球賽時除了球隊,其他各種隊伍的參加也很重要,而對孩子們來說,這些活動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是他們青少年時期有益的經歷,有利於培養其團隊精神,並在活動中鍛煉其領導才能。
其實,這樣的辦學方針,是有一定道理的。教育有時不能太過功利。中國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說法不能說不對,也不是全對的。這個古訓,對戰術上集中力量攻克難關也許是有用的,但如果把它變成戰略的指導思想,只管讀書不參與社會活動,不關心天下大事,不重視與群體協作和勾通的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許很會讀書,也許成績很好,卻不全面,也成不了能影響團隊的領導者。我覺得這是東方家長可以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