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足球,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令人痴迷。几乎所有的大学中学都会拥有一支足球队。有些大学甚至以极优厚条件招募球员,专门为其降低录取线。而在学校里,能成为足球队成员,是孩子们引以为荣的一件事,一球抢好、踢好,有时会被同伴当作明星或英雄来崇拜。
女儿所在的中学,当然也少不了足球队。这是一个远近小有名气的高中,学生总体文化素质较高,但其球队在学区每年秋季举行的校际对抗赛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常败将军。
常败将军归常败将军,学校派队伍参加比赛的热情却让司毫不减。不仅仅是足球队参加,连配套的学生团队也场场必到,数起来有声势浩大的管弦乐队,棋手队,啦啦队,还有女儿所在的舞蹈队。我每次接送女儿到学校参加此类活动,总见到十几辆黄色校车浩浩荡荡地在那里整装待发。我心里想,学区不是经费不足吗?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到了比赛现场一看,因为只是校际的对抗赛,连多数家长都不一定肯花时间去观看,所以观众寥寥无几,乐团棋手队啦啦队舞蹈队基本上都是在表演给自己的同学看。这时我心里就不免有点犯嘀咕:这样没有观众的球赛有什么意思?
我与一些中国朋友聊过,都说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每次活动,要花几个钟头时间,有点不太值得。在很多中国家长的眼里,与争取高GPA(学业总计分)无关的活动,都不重要。但美国学校和家长不这样看。他们认为,球赛时除了球队,其他各种队伍的参加也很重要,而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是他们青少年时期有益的经历,有利于培养其团队精神,并在活动中锻炼其领导才能。
其实,这样的办学方针,是有一定道理的。教育有时不能太过功利。中国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不能说不对,也不是全对的。这个古训,对战术上集中力量攻克难关也许是有用的,但如果把它变成战略的指导思想,只管读书不参与社会活动,不关心天下大事,不重视与群体协作和勾通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很会读书,也许成绩很好,却不全面,也成不了能影响团队的领导者。我觉得这是东方家长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