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田納西的上海教育
2014-12-03 22:32
前幾天,美國田納西州6個學區18所中小學校長第二次來到上海,考察上海教學,原因是上海的教學方法在該州部分小學實施後,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一所中學的學生達標率從50%上升到83%。
根據這篇報道,美國一些中小學,是一個老師包一個班,除了國家統一評估體系需要遵守外,老師怎麼教,教什麼內容,完全由老師個人決定,很少有老師願意開放自己的教室給其他老師指指點點。對學生來說,這就象抽獎,能不能遇到好老師,全憑運氣,但課堂上肯定喜氣洋洋,學生都健康成長,只不過將來能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有點拿不準。儘管美國一些學校也意識這有問題,採取校長入教室聽課的方式,但僅靠校長效果不大。
上海的中小學則不同,出於中國集體主義的背景,老師們多數是集體準備課程,互相聽課、評課。2013年上海學生第二次取得全國學習能力測試第一名後,上海教育名聲大振,英美等國從事基礎教育的專家和一些中小學校長都到上海進行考察。位于田納西州的范德堡大學與該州中小學聯手,並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合作,形成項目,申請到美國聯邦與教育改革有關的項目經費,該項目稱為:“提升校長教學領導力”。於是藉此經費,去年他們來上海考察,今年又來了一次。
在去年考察時,這18所學校校長參加了上海9所中小學的課堂教學、集體備課、老師互相聽課和評課。回去以後就落實到自己學校。這可讓那些習慣個人主義的美國教師受不了,他需要邀請同事們隔着玻璃讓觀察他上課,這種壓力中國人習慣,美國人還真不習慣。經過一年實施,這些學校還將上海經驗美國化,全部採取要素標準化、數字化,形成真正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準備在某些學區全面推廣,並將其融入美國教育文化模式中,這對上海教師啟發也非常大。
中國教育制度爭議大,一般是中國人講它壞,外國人講它好。比如澳大利亞籍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院長伯恩曾在蘇州辦過一個學校,他甚至認為,中國頂尖大學20年內可以與牛津相拼。
不管怎麼樣,近幾十年來,中國教育制度為資本主義(我也可勉強稱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勞動力,這是不可否認的,其標誌就是,現在外國企業中,外國人高管、中層以及外國工程技術人員越來越少,這些崗位都由中國人填補上去了。這些高質量勞動力的產生,還在於中國學校向學生灌注了對科學的熱愛。記得我小時候,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看到爛了,以至於遇到生活上的現象,馬上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但近幾年一直以為中國學生光想省心省力,只想當歌星,不好好讀書,沒有創造力,直至我有一次看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製作機器人參加國際比賽,才知道我的想法不準確。這一點在國際調查中也得到映證: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開展過一個針對中美日韓高中生的調查,中國學生對“自然”和“科學”的關注度達79.3 %,美國63.6%,韓國63. 1%,而日本是59.5%。在對自己感興趣的理科知識自行開展調查,並且自行學習方面,中國感興趣的是44.2%,美國是44%,而日本是20.2%。中國學生這種情況在實踐中也得到體現:上海每年要開一個國際工業博覽會,它有一個高校展區,中國許多大學和日本、台灣一些大學會來參加,其中專門有一個大學生創新展區,全國大學生都會在這裡展現自己的創新,比如今年的“智慧城市信息顯示整體解決方案”就很引人注目,只可惜的是,這些優秀同學往往一畢業就給外國公司搶去了,他們工資高。
從這個調查還可以看到另一個情況,中國和美國真是很接近,調查顯示,中美學生們在學習興趣方面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年青人都對科學懷有熱情。一位美國歷史學家(一下忘了名字)寫到二次大戰美日開戰時說,日本現在要與擁有幾千萬熱愛機械的人口的國家開戰了,他們註定輸掉這場戰爭。如果是和一個人人想當歌星的國家開戰,可能情況不太一樣吧?所以中國的教育還是不差,如果光從頂尖創造性來講,那全世界也只有美國最好,這不僅是教育問題,還需要靈活的金融產品支持,以及美國人最為卓越的商業意識。世界上畢竟只有一個美國,象中國這樣的落後國家非要馬上和它一比高下,比不過它就亂找原因,不過是自尋苦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