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世界-從“經驗與知識同一”說起(A)
在哲學的認識論中,“經驗與知識如何同一?”的問題是一個哲學家經常研究的問題。最近我們有中軍網友發起的關於這個方面的很多討論。
對經驗,我的理解定義是“個人所記住經歷”。對知識,則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我們說某人很有經驗,是指這個人閱歷豐富,而且記住了自己的經歷,形成了一套自己辦事的方法。比如,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發現草藥的故事,說明神農將自己的治病成功的經歷也用於其他許多人。至於他發現的藥材是否對所有人都有效,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發現的方法上看,似乎除了一一品嘗外,沒有其他的理論突破。華佗治病的故事也是如此。知識則不同了。對知識的要求是具有普遍性,既,不受偶然事件的影響。越普遍適用的知識,越是深刻的知識。例如,“水加熱到了100度會沸騰”,作為一條知識在許多情況下都對。但與“萬有引力”這條知識比較,則具有較少的真理,而萬有引力具有更多的真理性,所以是更為可靠的知識。
人類認識能力的增長,是從經驗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但在經驗與知識的背後,有一個“同一性”的問題,既,經驗是如何與知識同一的?也就是說,經驗來自偶然事件組成的客觀世界,而知識作為抽象的概括,來自一個人的主觀思維。怎麼能證明它們是同一的,怎麼證明客觀真理和主觀思維具有一致的真理性?怎麼證明它們不會毫不相干呢?“同一性”意味着“同源性”。明明一個來自客觀外界,一個來自人類的想象,為什麼它們會是同源的呢?也就是問,經驗和知識的同一性的本體論的基礎是什麼?
在哲學史上,從柏拉圖起,笛卡爾,休莫,康德,黑格爾等都對這個問題作過討論,並給出一定的回答。到了黑格爾,他以“絕對精神”統一了經驗與知識的來源在精神方面。但這是如何作到的?除了斷論,黑氏沒有能夠進一步說明。從範例哲學上看,經驗與知識的同一性,來源於“思維與思想的同源性”- 這是經驗與知識能夠同一的唯一基礎。
經驗與知識的關係,在範例本體論看來,就是“定在”與“思在”的關係,就是範例本體上的“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關係。我們知道,根據範例哲學,“在”是微觀世界的一切的“潛在”形式,微觀世界的“潛在”由於“運動”,產生了宏觀世界的“物質”。同理,思維的運動,使我們的頭腦中產生了“思想”,它就是我們微觀世界的“思在”範疇所規定的內容。從思在變為定在的過程,就是汽車的概念從設計變為現實的過程。不用說,設計是在思維中,而汽車的存在是在宏觀世界的時空下。我們看見汽車,是一個偶然性的經驗。而汽車的設計方法,是一個普遍的原則,既,設計汽車的知識。汽車的設計和汽車的實現都源於我們的思維。所以我說,經驗和知識具有同一性,因為它們是“同源”的 - 源於微觀世界的“思在”。
我一方面說,宏觀世界的定在都是相對的,因爾也是偶然的。我另一方面又說,微觀世界的一切都是絕對的,因而也是必然的。那麼它們是如何聯繫的呢?必然性如何變成了偶然性?絕對事物如何變成了相對的事物?這就引出了下個問題:絕對的偶然性和相對的必然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