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三個囚犯組成的的辯論隊戰勝了哈佛
送交者: 有哲 2015年10月08日21:04:1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三個囚犯組成的的辯論隊戰勝了哈佛》


#223



轉貼文(刪了一些照片):




這三個囚犯組成的逆天辯論隊戰勝了哈佛和西點軍校……

2015-10-09 Timothy 北美留學生日報


話說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哈佛大學辯論隊竟然在一場辯論賽中輸給了由三名囚犯代表組成的隊伍。

這場在阿爾斯特的東紐約懲教所上演的非同尋常的辯論賽是由哈佛大學辯論隊對陣三名在押犯組成的巴德辯論隊。結果哈佛辯論隊竟然輸了,這條新聞瞬間占領了美國各大媒體的報道頁面。

這場在最高安全級別監獄裡上演的辯論賽中,一方是三名因罪入獄的犯人,一方是三名優秀的哈佛大學本科生。

在經歷了將近一小時的激烈辯論後,裁判們最終給出了他們的裁決。

囚方勝。

場下瞬間爆發出如雷的掌聲。


三名教育程度並不高的囚犯竟然在哈佛學生最擅長的辯論賽中取勝了,這個消息迅速席捲幾乎所有美國媒體。

如果你覺得他們是僥倖,亦或是裁判念他們是罪犯而偏袒他們讓他們獲勝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他們的辯題對他們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場辯論賽的辯題是 “美國公立學校是否有權拒收父母為非法移民的學生?”


對美國這幾年社會新聞比較了解的人都會明白,這個辯題本身就存在“政治正確”的傾向。社會主流觀點風潮是反對種族歧視和對非法移民歧視。

而在這個辯題中,三名囚犯的辯方立場是正方,也就是他們要試圖說服對面的哈佛學生“美國公立學校有權拒收父母為非法移民的學生”!

對於這三名黑人囚犯來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好像你讓一個殘疾人去說服政府“不要給殘疾人特殊照顧和補貼”一樣。

然而他們真的做到了!

Mary Nugent女士是比賽裁判之一。在評價雙方表現時,她說道,巴德囚犯辯論隊提出了很有力的一點——有許多非法移民的學生都因為表現太差而直接被放棄;複讀機構往往都有資金不足、班級人數超載的問題,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接拒收,這樣那些資金更充足的非贏利學校才能接過手來,為學生們提供更高質的教育。

此外,Nugent也提到,對於對方甩出的一些觀點,哈佛辯論隊並沒有給予回應。但是基本上雙方都表現地非常好。

哈佛的辯手們對於囚犯辯友的充足準備與犀利的觀點表示讚嘆不已。“他們簡直讓我們措手不及。“Anais Carell(來自芝加哥,20歲,大三在讀)在比賽結束後如此感慨道。


他們戰勝過包括西點軍校在內的眾多高手


這支監獄辯論隊的首戰是在2014年的秋天,當時他們打敗了美國西點軍校的辯論隊伍。這之後,他們又與弗蒙特大學的國家級隊伍進行辯論,並再次戰勝對手;而後,在與西點軍校的第二次比賽中敗北。

事實上,對於囚犯們來說,比賽的準備工作相比於常人也要艱難許多——他們無法使用網絡,而高牆內繁瑣的借閱程序更是要花掉數周之久。

辯論當天的早上,監獄辯論隊的辯手們坐在一起,討論了關於這次比賽的想法與希冀——即使他們輸了,能藉此來激勵囚友們接受教育也是好的。

“如果我們贏了,將會有很多人開始對這裡進行着的一切產生好奇,”Alex Hall表示(來自曼哈頓,今年31歲,因過失殺人而被判入獄)。“我們雖然沒有天生的口才與文采,但我們一直很努力。”

Nugent表示,考慮到裁判可能會潛意識地偏向囚犯隊伍,因此每個裁判都需要根據明確的標準與制定的規則,來向彼此解釋給分的理由。

“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她說。“不可能做到隨時準確發現他們闡述內容的疏漏。但是認為犯人們靠同情取勝的觀點絕對是扯淡。我必須要說,他們的學術能力真的很棒。”


讀到這裡,你難免會詫異,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哪個地方的監獄生活,不是渾渾噩噩虛度年華?運氣差的更是飽受霸凌與欺辱。


然而,美國巴德學院(著名私立文理學院)卻主張“監獄不僅關乎懲罰,更關乎教育,應成為一個能將囚犯培養為負責、有教養的公民的地方”,並由此開展了一項特殊的項目——Bard Prison Initiative (BPI),為附近的監獄囚犯提供教育機會。

這三名力挫哈佛的犯人就曾是這個項目的參與者。


這個項目設立的最初目的是促成囚犯的新生,幫助他們在出獄之後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事實是,在現在已出獄的“巴德校友”中,只有低於2%的人會再次犯罪入獄(而整個紐約州監獄系統囚犯出獄三年後重新犯罪的比例高達40%)。

也有許多調查研究顯示,在服刑期間受過系統教育的囚犯再犯罪的幾率要遠低於那些沒有過的。

現在,巴德學院領導的這項教育進監獄項目已成為了全美最大的監獄教育項目。在紐約州,現有來自6所監獄的將近300名在押囚犯正在攻讀學位。

但是,要進入這個項目也並非易事——申請者需要撰寫文章,並經歷過一系列嚴苛的面試流程,不亞於普通人申請入名校。

最後,日報想與讀者分享的話:

這隻辯論隊之所以能瞬間名震全國,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戰勝了哈佛辯論隊和西點軍校辯論隊,更重要是的是他們讓全世界看到了教育改變一個人的力量。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犯罪之人就應該徹底被社會遺棄,很多囚犯也在這種氛圍中自暴自棄,即便刑滿釋放,再次犯罪的幾率也高得可怕。

而我們現在至少能在這隻囚犯辯論隊員身上看到了教育和人性的光輝,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社會對他們的包容和關愛。或者用句更接地氣的話:他們實現了不拋棄,不放棄的諾言。當罪犯也能平等、平和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引導,為什麼我們大學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還經常出現惡性犯罪事件呢?到底誰是罪犯,誰是大學生?我想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身份問題。

巴德學院和當地監獄進行的這種偉大嘗試也不是沒有遭到過反對。不少人就指責巴德學院在浪費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在“不可挽回之人”身上,有的指責他們每年要拒掉大量申請入大學的學生,而花費精力和資源在教育囚犯上。

但至少巴德囚犯辯論隊的成功證明了他們的付出不是“浪費”,也證明了教育的重要和偉大。

因為數據不會撒謊。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會犯罪,但他們永遠是少數。

本報記者編譯自Huffington PostWall Street Journal


編譯/蔣慧慧(huihui.jiang@collegedaily.cn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從中美學生爭論“豬為什麼不會飛?”,
2014: 范兒597——「點石成金」2:恆心與自律
2013: 按照美國標準,薄熙來有沒有罪?
2013: 詳解上帝粒子(Higgs Boson)
2012: 從今年的醫學諾獎談中國科學界(圖)
2012: 兩千年前老子是中國憲政之父?(組圖)
2011: 談談制度的可塑性 -“華爾街的抗議”和
2011: ZT:炸藥獎級別的發現被編輯或同行審議
2010: 從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想到的。。
2010: 欣賞劉曉波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