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89.[心生滅相滅]不是心體滅
送交者: 小百合 2015年12月03日05:56: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89.“心生滅相滅不是心體滅--正國老師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 平實導師的《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有關心生滅相滅心體不滅方面的法義。在佛法中這個是屬於非常根本的重要知見,因為常有修學者對這方面的基本 法義產生了誤解,造成在修學時衍生出許多錯誤的知見,造成自他很多的問題,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別留意這方面的法義。

首先我們來看在《大乘起信論》卷1中,聖 馬鳴菩薩開示的論文:【問: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言滅?】(~《大乘起信論》卷1)意思是說,有些誤會菩薩論意的人會質問說:你說真 如心如果滅掉了,那又將如何相續?那不是變成斷滅了嗎?你又說意識也是假的,那你把意識滅掉,不是也變成斷滅了嗎?如果說這個心真如是沒有滅的話,是相續 不斷的話,那你就不應該說這個心會滅嘛!這就是一般誤解經論者常常會產生的疑問,這個有幾種原因會造成這種誤解現象,底下我們就來略作探討。

首先在經論裡面開示道理時,都會有它所談論的對象,如果某人把這個對象弄錯了,他就會產生誤解。譬如在本論前面的論文中曾開示:【因滅故不 相應心滅。】(~《大乘起信論》卷1)它的意思是對於無明不覺的這個因如果滅除之後,第八識不相應心的種子生滅變異相就跟着滅了。因此我們可以了 解這裡所說的不相應心滅,是在說明第八識的種子生滅變異相滅,而非第八識心體滅;這種生滅變異相,不是一般眾生可以相應了知的,因此稱為 相應。所以論文裡面說明的對象是心生滅相而非心體;雖然都是屬於第八識,但是心生滅相心體完全不同。因此,如果把論文在說明心生滅 當成在說明心體,就會產生嚴重的錯誤。對於剛才所說的因滅故,不相應心滅的詳細說明,因為在前面的節目中已經有老師介紹過了,我們就不再重 復。

這裡我們所要強調的是閱讀經論時,必須要能夠貫通前後文的義理,才不會對於論文的道理產生誤解;尤其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經論,文字都比較簡 朴,因此要特別留意,必須在義理上能夠貫通,才能確認自己的了解是正確的,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依義不依語。因此,不可以將文字表義當成是實義;譬如 《大智度論》卷9中的開示:【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視指而不視月,人語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視月?此亦如是,語為義指,語非 義也。是以故不應依語。】(~《大智度論》卷9)尤其許多了義經典是在宣說離文字法如來藏心,因此很難從文字表面上來理解。而且佛菩薩隨着當機眾,也 可能從不同角度或層次來說,這些都是我們要特別留意的;如果對於法義無法貫通確認,最好就是先保留,承認自己智慧不足,未來也許有因緣得到善知識的教導就 能夠了解,千萬不要因此就認為經論所說者有錯誤,或有矛盾,乃至產生謗法的行為。

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38中的開示:【由於少分但信解故,於極甚深自少覺慧不能達法,仰推如來,言如是法是佛所行,非我境界,如是於法不 生誹謗不自損害,遠離衰患無諸過罪。】(~《瑜伽師地論》卷38)就是要我們對於這一部分,屬於自己目前還無法了解的法義,也是要能夠絕對信受,相信這些 甚深的法義,是屬於佛所證的智慧境界,不是我目前的智慧所能觀察思維和了解的;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正確觀念,就不會對於這些自己尚無法了解的甚深教法產生 誹謗的行為,就不會對自己的道業產生損害,而能遠離種種的衰患與罪過。上述聖 彌勒菩薩的開示對大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平實導師也有這樣的開示:大乘經典、論典中的佛法,真正意思是很難理解的;二乘法就已經很不容易理解了,何況 是大乘法呢?(~《起信論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54。)因此大家對於法義的態度需要非常謹慎嚴謹。因為知見錯誤所造成的後果,通常是非常難以收 拾的,尤其是在現代信息的傳播非常快速,大家都要非常留意。

另一種原因,也可能使人對於經論的法義產生錯誤的理解,就是說先前已經接受了邪謬的教導,因此產生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譬如有些人不相信 第八識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因此當他看到因滅故,不相應心滅這樣的論文,他就很容易會誤認為論文是在說不相應心第八識心體是會滅掉的,因為他本來就認 為第八識不是不生滅性的。譬如看到在《唯識三十論頌》卷1中形容初能變識阿賴耶識的頌:【初阿賴耶識……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恆轉如瀑流,阿羅漢位 舍。】(~《唯識三十論頌》)他就錯誤以為在阿羅漢位斷盡煩惱障時,將捨棄第八識心體;而不曉得菩薩論中的阿羅漢位舍只是捨去阿賴耶識的名稱,改為異 熟識,而不是把心體都棄捨掉,只是改名稱而已,仍然是同一個心體。

因為這時候的第八識已經不再有執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這個體性就叫作阿賴耶性;因此雖 然舍掉了阿賴耶性,可是這個識的識體還是存在,只改個名稱叫作異熟識。事實上也永遠沒有人可以把第八識棄捨掉,因為祂是生命的本體。因此如果先受了邪教 導,而執著種種的邪見,在修行路上通常是很辛苦的,在佛法中有時候用邪見網來稱呼,說明一旦有了邪見之後,要再脫離是需要經過相當之努力,因為邪見好 像網子一樣,讓人很難脫離。

譬如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4中的開示:【於諸外道非義論中起義論想;於無益論生利益想;於非法中生是法想;於末世時,非是智者所作論 中以為正論,生於信心,熏修邪見,以為福德,是名邪法羅網纏心。】(~《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4)而如果有邪見,通常容易落入建立見與毀謗見之中,難免 毀謗正法,後果真的很難想象。譬如在《宗通與說通》中 平實導師的開示:建立見者,謂修行者以無智故,將非有之法建立為實有法;誹謗見者,謂修行者以無智故,將實有法誹謗為無。……建立見者,多屬外道論,現 今佛門正值末法,故亦多有墮此見中者。……誹謗見者,多屬佛門未悟或錯悟凡夫,而自認為已經證解三乘法義者不知不解四阿含中佛說阿賴耶、涅槃本際…… 正義……主張有情唯依無明及因緣而有,否定佛所說執藏無明種之第八識,即是誹謗見者……(~《宗通與說通》,正智出版社,頁156157。)因為內 心之邪見的關係,通常容易犯下毀謗之惡業,造成邪見傳播,因此會同時傷害自己與他人之法身慧命。所以大家必須要依止聖教量及恭敬善知識,隨時保持虛心學習 的心,這樣就能夠遠離邪見。

還有一種的情形是:雖然知道有人已經對其法義指出錯誤,但是卻不願意去求證經教,或請教善知識,重新檢驗自己的法義,這就失去了改正錯誤的 機會,那真的就很可惜了。事實上,有很多法義上的錯誤是很明顯的,或者有前後法義矛盾上的問題,這些只要能好好再作思維簡擇,大部分應該是可以得到確認與 更正,對自己與他人的法身慧命也是一大幫助。在本節目中,也有許多老師指出了修學者常有的一些錯誤知見,並且引用經教加以證明,也詳細比對說明了正確的知 見與道理,因此可以證明這些錯誤是相當明顯的;而且也不難理解其錯誤的所在及原因,只要有心及願意,確實是可以更正這些錯誤的知見,因此一定不要因為煩惱 性障的關係而不願意去更正錯誤的知見。

在《大寶積經》卷80中也作了這樣的開示:【菩薩有四種障道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懈怠,二者不信,三者我慢,四者瞋恚。是為四種障道之 法。】(~《大寶積經》卷80)這四種障道之法都是煩惱法所攝,屬於障礙修學者的煩惱法裡面最主要的部分,值得大家去檢驗自己是否有犯了這些過失。當然我 們也要了解傳播錯誤知見的嚴重因果,這樣大家對於法義上的正確性就會非常小心謹慎,並且有錯誤就能夠隨時更正。

以上略說明常見對於經論法義產生誤解的原因,接下來我們再回到《大乘起信論》卷1中的開示:【答:實然!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如 水因風而有動相,以風滅故動相即滅,非水體滅。若水滅者,動相應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大乘起信論》卷1)這裡論主針對上面的問題回答說: 所說的這個滅,只是說那個心的運行的法相、種子的流注變異相滅了,並不是那個心的心體滅掉了。大家也應該注意到,其實論主在正式回答之前,有先說了一 句:實然!就是說你講的確實是有道理啊!因為這樣的關係,對方就會先認同你,就肯繼續聽你的話了。如果一開始你就說:錯了!不論你接下來是講 什麼法,他都會一直想着怎麼反駁你的話。這也是大家值得學習的度眾之方便善巧,因為菩薩的目的是在接引眾生入正法中,能夠讓對方願意聽下去而歡喜接受,才 是菩薩的主要目的。

在這裡論主作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譬喻,我們來看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平實導師的說明:就好像水一樣,水因為風吹,所以就有波浪相出現 了啊!就有動相了嘛!可是風滅了的時候……水的波浪相就沒了啊!……但是水體還是繼續存在的,並不是說水的動相滅了的時候水體也跟着滅了。所以,水相滅的 意思是說,水的動相滅了,叫作水相滅;……但是現在這個波動的相滅了,就假名為水滅,不是真正的說水體滅了啊!如果說:水體是跟着水的波動相滅掉的話,那 麼水體滅掉的話,動相也就應該滅了、應該斷了啊!所以水體如果真的滅了的話!水的動相就應該永遠都不可能再現起了。(~《起信論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 社,頁5758。)

接下來,論主引用能依、所依的道理回答。在《起信論講記》第三輯中,平實導師的說明如下:這個水的波浪動相,一定得要有個所依的水體,才 能夠有水的波浪現起,才能夠有水的動相存在。所依的這個水體不存在的時候,水的動相就不可能存在了啊!同樣的道理,心的生滅相(你這個見聞覺知心的生滅 相)一定得有個所依的水體。(~《起信論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5859。)相同的,眾生能依的七轉識,也必須要有所依的如來藏心流注種子才能 現起,才能有七識心種種相應的心相顯現出來。譬如貪瞋痴慢疑、苦樂憂喜舍等等的各種心相,這些心相是會因為外境與內心煩惱變化而變動不居、生滅無常。

如果第八識心的心體不存在,種子流注的現象也就不可能存在;沒有種子流注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有七識心的你存在。譬如,見聞覺知心在今天晚上眠熟滅了,是說祂 的生滅相滅了,但是見聞覺知心明天還是會現起啊!因為你的見聞覺知心的種子還在嘛!有那個從來不生滅的如來藏執持祂的種子,使得這個覺知心明天又會現起。 所以,心真如譬如水體,動相譬如煩惱相應的七轉識;水體的動相滅了,意思不是說水體心真如滅了啊!而是說心體種子流注出來的七轉識滅了,但是水體——心真 ——還是繼續存在的。

以上所述見聞覺知心的生滅現象,是大家都可以親自觀察的,因此我們就能夠信受這樣的道理。阿賴耶識的這些種子流注而提供我們的所有需求,從 種子流注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運行的生滅相。如果這些種子流注都滅了,那表示說:人間將永遠都不再有自己的存在了,因為十八界種子都沒有流注現行了;而 即使是成佛了,還是有種子流注,只是種子不再變異。而一般眾生的種種虛妄想,會使如來藏流注種子出生了世界及五陰眾生;在平實導師的《楞嚴經講記》第十一 輯中,有這樣的開示:佛陀於是開示說:阿難!你們應當知道:妙真如性是本來已經圓滿光明的,也是本來就遠離種種名言法相的。本來沒有世界與眾生,卻因 為虛妄想而有世界與眾生的出生,接着就因為有出生的緣故而有了壞滅;凡是有生有滅的都稱為虛妄法,滅除了所有的虛妄法以後剩下唯一不生不滅的就名為真 ……’”(~《楞嚴經講記》第十一輯,正智出版社,頁48。)即使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滅盡十八界,祂的如來藏心體仍然都是存在而安住的。

以上所說的道理與譬喻,相信大家都可以很清楚了解心生滅相滅心體滅的差異所在,而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假如連本體如來藏心 都滅掉的話,那不就等於是斷滅了嗎?如果信受這樣的邪見,那不就等於是斷滅見了。因此,有智慧的人一定不會相信第八識如來藏心是生滅法這樣的斷滅論邪見。 玄奘菩薩曾經在《成唯識論》中,以很大的篇幅,引用五教十理來證明第八識是確實存在而永不生滅的;我們應當要能夠信受這個佛法中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道 理,才不會辜負聖 玄奘菩薩的深切苦心,也不會辜負自己累劫修行而得以修學正法的福德。因為第八識是一切法的所依,要能夠相信這個道理,在修行路上才有成就的機會。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

祝您身體健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2/2877-a12-cn089

                                             1443646283603524.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D.QU: 柏梁體格律詩基本四式平仄格律初
2014: D.QU:關於五排律兩種平韻式標準出對句
2013: 評歪文邪論:《沒有了祖國,你將什麼都
2013: 在美抱怨能給你帶來公平嗎?
2012: 老幾:蘇格拉底的道德觀
2012: 大陸旅日作家 批判愛國教育
2011: 哲學發展的必然之路 - 哲學研究走向“
2011: 獻給一切仍然眷戀毛澤東的人
2010: 洋奴的確認是根據客觀標準,而不是主觀
2010: 英雄的客觀標準之理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