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范兒1163—育兒(心態):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原動力
送交者: 藤兒 2016年05月29日23:39: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藤兒點評:簡單又實用的育兒(心態),每個父母都可以信手拈來!

這樣子的育兒(心態),讓一開始可能做不好的父母,慢慢往一個既定的方向努力,就會越來越擅長啦。

這樣子的育兒(心態),讓喜歡抱怨育兒太難、自己能力不夠、學不會搞不懂、想要放棄的父母,逐步嘗試學會堅韌(Grit)。

這樣子的育兒(心態),讓不擅長育兒技巧的父母,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挑戰,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拿手。

這樣子的育兒(心態),非常有利於抱有強烈的望子成龍思維模式的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平復心情,與孩子一起穩步健康成長。某一天,孩子自己會自信地說:“我是天才!”令人吃驚的是,這種父母從來不需要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

這樣子的育兒(心態),讓感到自己在育兒方面很愚蠢的父母,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擁有積極正確面對育兒過程中遭遇痛苦和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

......

具有這樣子的育兒(心態)的父母,實際上是秉持了“斯坦福教育理念”,一個被稱作“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他們會更在意自己從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能夠通過考試。

---------------------------------------

來源:希望之聲 2016-05-29

這9句話的思維模式風靡美國教育界

p7485245a172856097.jpg

  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叫“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概念,它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研究表明,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他們會更在意自己從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能夠通過考試。

  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非常重要,所以這個概念近幾年風靡了整個美國教育界,幾乎每個學校都用各種方式在日常教學中融入這一思想。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數學校都不約而同地在最顯眼的地方張貼着這樣一幅anchor chart。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海報雖然樣式各異,但內容幾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Change Your word, Change your mindset“(換個說法,換個思維),也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里最經典的”九個改變“。

  1、關於理解

  換個說法

  I don’t understand.我就是不懂。

  What am I missing?我忽略了什麼嗎?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這對我來說太難了,根本沒法理解。

  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來,肯定能搞明白。

  2、關於放棄

  換個說法:

  I give up.我放棄了。

  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我得試試我學過的(別的)方法。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的能力達不到,只有放棄了。

  問題沒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換個方法就好了。

  3、關於錯誤

  換個說法:

  I made a mistake.我犯錯誤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犯錯能讓我變得更好。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做錯了,我很沮喪。

  雖然這次錯了,但以後我就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又get一招,yeah!

  4、關於困難

  換個說法:

  This is too hard.這太難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搞定)。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這太複雜了,我不可能完成。

  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關於足夠

  換個說法:

  It’s good enough.已經挺好的了。

  Is this really my best work?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績嗎?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做得足夠好了,已經達到我的上限了。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許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點兒。

  6、關於聰明

  換個說法: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我不可能像她一樣聰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她是怎麼做的,我也要試試看。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別人比我聰明,沒辦法了,我就是不如她。

  只要學習她的方法,然後認真去做,我也有戲!



  7、關於完美


  換個說法: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我還能做得更好,我要繼續試試!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的能力只能做這麼多,這件事這樣就足夠完美了。

  我還要看看這件事有什麼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斷嘗試和努力,肯定還能再提高!

  8、關於否定

  換個說法:

  I can’t read.我閱讀不太好。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我要訓練我的閱讀能力。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沒有“閱讀”這根筋兒,我就是個書盲。

  呵呵,只是訓練不夠而已,不如堅持練習一段時間看看!

  9、關於能力

  換個說法:

  I’m not good at this.我不擅長這個。

  I’m on the right track.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換了種思維:

  我做不了這些。

  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慢慢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就會越來越擅長啦。

  常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習慣,這就是播種行為,收穫習慣。美國學校把這9句話非常有“儀式感“地張貼出來,為的就是時刻提醒所有老師和同學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把要到嘴邊的話換個說法,其實就在悄悄地培養你的成長型思維,讓你擁有Grit。各位老師、家長們也和孩子來一起試試吧!當孩子在抱怨事情太難、自己能力不夠、學不會搞不懂、想要放棄時,提醒他,換個說法!

p7485244a801448072-ss.jpg

  Change your word,

  Change your mindset.

  換個說法,換個思維

  如何訓練孩子具備“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對此,在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等研究領域獲得世界廣泛讚譽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憑藉多年的科學研究無疑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洞察與發現。

  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1.告訴孩子,努力和不斷挑戰難點能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科學已經證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樣,是可以被發展的。每一次挑戰大腦舒適區(Comfort Zone)的極限去學習一些新的和有難度的東西,大腦神經元就會發展出新的連結,長此以往,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告訴孩子這一點,他一定會愛上這個信息。

  2.從嬰兒期就開始運用正確的“Praise稱讚”技巧來塑造思維模式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試圖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Carol Dweck教授經過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幼小的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p7485245a172856097-ss.jpg

  上圖:常見的錯誤稱讚

  Carol Dweck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些小學生做一項無語言的智商測試,而後分別以三種方式告訴他們測試結果。

  實驗組一(稱讚其智商):哇哦,這是個很好的分數,你真聰明啊!

  實驗組二(稱讚其過程):哇哦,這是個很好的分數,你之前一定很努力吧!

  對照組:這是個很好的分數。

  稱讚完了之後,給這三組孩子一個選擇題:

  現在有三個任務,你可以挑一個來做?

  其中,一個是非常困難的任務,你可能會犯錯,但是能學到東西;一個是很新鮮的任務,你可能從來沒接觸過;而最後一個是你很擅長的任務,你必定能很好地完成。

  絕大多數被稱讚了天賦的孩子,都選擇了最簡單的任務,因為他們有把握可以做好,因為他們不敢挑戰自己身上“天賦孩子(Gifted Child)”的標籤。而被稱讚其過程的孩子,幾乎都選擇了看起來比較困難、但能學到東西的任務。

  另一個有趣的實驗,是針對父母對孩子的稱讚方法所做的追蹤調查。此研究發現:根據孩子1-3歲時父母稱讚他的方式,可以預言5年之後孩子的思維模式的發展狀態、以及對挑戰的渴望程度;而根據孩子10歲時父母稱讚他的方式,可以預言孩子今後一生的思維模式的發展狀態、以及對挑戰的渴望程度。

  所以,儘可能早開始,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3.運用“yet”這個詞改造孩子的思維模式

  Carol Dweck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啟示,在那所學校考試不及格的孩子得到的分數不是一個意味着失敗的名詞(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評定,即意味着你被判斷為失敗者,你已沒有進步的空間,你學習成長的大門被關上了;而“not yet”則意味着你已經行進在學習的軌道上,只是還沒有到達終點而已。

  所以,

  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數學”,請讓他在句尾加上 yet,意味着:你只是尚未學好數學而已;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讓他在句尾加上 yet,意味着:你只是現在還做不了,但你已經開始在學着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說“我試過了,但是不行”,請讓他在句尾加上 yet,意味着:你只是這一次不行,繼續努力,下一次你會做得更好。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學習是隨着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4.教育成長型思維模式永遠為時不晚

  Carol Dweck教授對美國13所高中進行了一項聚焦差生的研究。將這些孩子分為兩組:對照組的孩子,只是接受關於大腦運作知識的教育,比方如何能提高記憶力等等;而實驗組的孩子,則同時接受了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在線課程。

  3個月之後,實驗組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對照組明顯高出許多,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研究還發現,實驗組的孩子在學校更待得住,更少逃課,更少參與校園暴力行為,並且今後能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

  最後的總結

  帶有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的孩子,認為努力和困難讓他們感到自己很蠢;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的孩子則認為努力和困難能創造新的神經元連結,能讓大腦越來越聰明。

  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能使孩子:

  -擁抱學習和成長

  -理解努力對智力成長的作用

  -擁有面對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

  而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被教育和培養的。那麼,還等什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胡扯為什麼納什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5: 寫給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悲傷
2013: 有關範例哲學的一個提問
2013: part 11:Mind Your Motive考慮你的動
2012: 紫荊棘鳥:說說毛粒子和前進子
2012: 數學史十八傳奇之笛卡兒:達摩祖師(ZT)
2011: 三峽大壩於長江旱災有直接關係
2011: 廉租屋,大庇天下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