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傳統學術是必由之路--對嘎拉哈博留言的回覆
送交者: 道還 2016年12月18日06:48:1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國傳統學術是必由之路--對嘎拉哈博留言的回覆


嘎博的留言較長,此處不轉貼,可參見:http://blog.creaders.net/u/10781/201612/275599.html

 

嘎兄好,多謝你的千字長留言。看得出你對這類問題有很多嚴肅地思考,我也是如此,所得與你所講頗有些一致的地方,但不同之處也多。關於自然法則的原始思考,我在這本書中寫了一些。如:“在人類的蒙昧階段,人神相混。這種相混,並不是人不能區分人和神,而是人不能區分出人與神之間存在物理世界這一層次。在中國,老子的學說,開始引入了自然。所謂自然是指自身對自身的規定,自身按照自身的性質變動,而不是被操縱,被驅使。這就將神和人的意志從自然界驅除出去,從此神人兩分,就轉變為神,自然,人三分。人的認識這一發展,在古希臘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從神追溯,在盡頭就得到一神論;從自然追溯,在盡頭就得到不可致詰;從人追溯,在盡頭就得到古聖王。顯然這三種認識的空間逐層減小。在中國學術中,釋道儒是這三個層次的代表。”(216-217頁)

 

從黃老到老莊這個轉變,是“自然”的發展到獨立的階段。在中國學術中,與西方哲學與自然科學對應的部分是道家,包括老莊和墨子。墨子如何能夠歸入道家,像《莊子·天下》篇所講的那樣,是我這本書中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有助於了解在中國學術中實證,邏輯與認識是如何連接起來的。顯然,這是有實用意義的。我在書中也將此與西方哲學對比,展示了用中國學術如何解決一些西方哲學中的棘手問題。

 

老莊並沒有將宗教驅除出去,實際上他們認為道是一扇門。老子說“眾妙之門”,莊子說“天門”。這表現出連接,而非隔斷,非常中國。西方人認為隔斷,隔離和剃刀很好用,但世界上有一類東西是不能隔斷的,不巧的是這一類問題是可隔斷可隔離問題的基礎。例如所謂唯物與唯心,從本質上講,是一回事,隔斷不了,不存在徹底的客觀唯物,只有主觀唯物。又如馬克思主義定義物質,要先說它是非精神的,這個隔離哪裡說得上徹底。

 

我所講的學術具有系統,實際上是中國思維工具的分類和結構。現在很多中國人對傳統學術一知半解,對西方學術霧裡看花,將中國方頭靴子戴在頭上時就抱怨不合腳,將西方馬靴戴在頭上就時尚可人,這是時代的現實。我認為只有對中國學術的系統性層次性的整理,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西方思維工具,仍然會使人帽靴不分,即使對西方人來說,也是如此。如果說中國傳統學術模糊,那麼西方學術更是混亂不堪,正如所謂的“五分鐘舞台”。你以前說過中國倒車是從五四開始,我認為這個很接近,但應該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現在有人提出歷史發展是合力,這是合理的提法,但想弄清楚這個合力,只去求外力,卻不肯去了解傳統的慣性力,卻不合理。這個慣性力要從新文化運動之前算起。

 

“關於理解的理論”,實際上是關於“人的”理解的理論,哲學。那個去愛智的主體,不是alphago,不是什麼圖靈機,也不是中文房間。我認為哲學不是什麼自然科學之王。科學家對不靠譜的藝術可能還有點敬畏,對“指導”科學的哲學,恐怕只有厭煩。這是哲學追求科學而死亡的原因。哲學死了,科學家也就失去了思考力,這是科學現在缺乏天才,而只有蜜蜂一樣窮舉搜索的科學家的原因。哲學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問題。人如果不想作一個機器,一個附庸,或一個奴隸,他就會去追問我是什麼,我存在的奧秘和不安,我存在的理由,我是生存還是生活,等等。對這些問題追問最終會導致不可隔離的問題。提出問題是小孩子都會的事情,但問出那個正確的問題,就得到了答案的一半(這句是抄來的,不記得是哪位西方先賢的話),這不是絕大多數人能夠做到的。我這本書前幾章就是試圖找出老子為什麼提出了道這一難題。

 

問道,就是得到了答案的一半,另一半在於找出答案。這就牽涉到一個人自身。有沒有這樣一種答案,這種答案只有那個真正具有思想力的人才能理解,而不是隨便什麼人翻翻書就可以抄到的?而這種答案雖不能寫下來,講給人,但所有具有極高思想力的人都會發現這一一致的答案。我認為這種答案是存在的,也只有這個答案才是最具根本性的(這個難道不很明顯嗎?翻書就能找到的,或者沒有一點訓練和修養的人也能讀懂的,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答案麼?能是具生命力的答案麼?)。有的人問,終極答案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不是正確的問題。終極的答案只有找到答案那些人才知道,沒有找到的人,即使將答案戳到他的臉上,他也不認得。道家學術在西方被一些極具思想力的人所贊同,如邁克爾·波蘭尼,亞伯拉罕·馬斯洛,湯川秀樹等等。這些人只看到了粗糙的譯本,就已經能夠察覺其中的精彩,這與一些國人的粗陋正成對比。我這本書中也涉及到了這幾個人到底在道家看到了什麼。

 

對道的追尋,會回答人的本質的問題,人從這個支點出發,才能具自主的思想力。沒有支點,哪來的力量?這樣的人的所謂思想只是平庸的習慣和機械的後天的條件反射。從這一意義上講,中國哲學實際上是中西方哲學的根本支點。當然對於一些面向應用的哲學來講,他們本質就是遊蕩不定今是昨非的,他們互為支點即可,他們也沒有追問的意願和必要,他們滿足於玩弄矛盾繁衍出來的體系,並以此為樂。對這些東西厭倦了人,能夠在我這本書中找到一點兒有趣的東西。我雖然批評這樣的哲學,但這只是一種個人偏好,對於能夠處理,不被其煩擾的人來說,這些哲學或者有趣。話說回來,像有些人有了感官的愉悅或者思維的運動,就認為人生完整了,對這些人來說,我講的有趣其實無趣。我認為能理解這一點,就會有一點兒思想力了。

 

至於黑格爾等人對中國學術的評價,其實不必較真。中國人對此的敏感,出自於對於工業文明的自卑。如果印度人,即使是聖雄甘地這樣的偉大人物,對中國學術有所不遜的話,中國人多半只會斥責他們不通。邁克爾·波蘭尼曾經很尖刻地斥責西方文化優越論,他講(大意),使西方領導世界的是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的知識是世界性的,但恰恰不屬於這群人的文化論者,反而因着工程師和科學家得到自己的優越性。這樣的優越性,只能是虛假的,添頭性質的倒搭貨。本土文化對黑格爾等人的回應,不用說,是不夠有力的。在本土文化尚未沒有化解傳統內涵之時,就只能如此,所謂事有必至。但因此就認為中國學術不中用的人,只是一些人云亦云的傳聲筒。

 

人的獨立思想來自於自立和自信,而不是他立或他信。中國學術求其可信,不求人之必信,我將在這一簡介後面談論這個問題。我認為現在一些中國人之所以痛恨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可恨,而是出於痛恨不能脫離傳統的無能為力,尤其是傳統倫理,這種痛恨猶如青春期的反叛,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現。以儒家為例,在大陸,有誰見過活的儒家人?有多少人像學習一門大學課程甚至研究生課程那樣研究過《論語》?沒有花這樣的力氣,就好象拿起一本哲學書,就成了哲學家。無論擁護還是反對儒家的人,他們所講的儒家像神或像鬼,唯獨不像人,這樣的擁護和反對,只能是符號學意義上的東西,全無實質。不客氣地講,無論網絡上還是現實中,大多數講傳統,講儒家的人,不具基本的資格,這包括很多專家,學者,博士,教授等各色人等。對於這些人,我連批駁都懶得開口,跟眼盲心盲的人談美色,豈是自重。

 

我不太明白最後一段的“強詞奪理”所指。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人失去了傳統,每一件事都無共識,常識和公理可言(大前提),這就表現為現在的中國人特別會用邏輯來狡辯幾乎任何事情,幾乎對任何事情的狡辯都要回到第一因。認為中國人需要普及理性,邏輯思維的那些人,真是讓這些狡辯的人笑掉大牙,但他們本質上是一路貨。另一方面,學術的模糊性,也是思想自由活動和發展的空間。只有死人,死學問是嚴格的一致的。我在這本書中也涉及到這個問題,解釋了概念傳遞中錯誤性理解和創造性理解同源的原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安那祺/自由社會主義第四版
2015: 100.云何薰習淨法不斷?(三)
2014: 陳銘: 為什麼老年痴呆的“元兇” 至今
2014: 教.育.部.認.證[蓽][葉][証][成][績][
2013: 《葛底斯堡演說》文言漢譯及其說明(圖)
2013: 双语《军棋》和《四
2012: 22名學生被砍 河南報紙頭版仍在唱讚歌(
2012: 解密真正的末日50億年後或將發生
2011: 原來那個弱智是抄襲維基問答的解釋
2011: 日軍在中國最後的屠殺:發生於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