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着名歷史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漢學史家劉正教授簡介
送交者: 京都靜源 2021年07月08日18:30: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正,漢族。籍貫北京市。1963年生。清代學術世家直系後裔,高祖繫着名歷史學家和經學家、同治三年進士劉鍾麟,(和張之洞是舉人、進士同科同年,且為一生摯友。)

thumbnail_lzIMG_0076.jpg

先後獲得日本關西大學文學碩士(1995-1997)、日本大坂市立大學文學博士(1997-1999)、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後(1999-2000)。曾任日本愛知學院大學客座研究員(1992-1995);武漢大學(2000-2002)、中國人民大學(2002-2009)、華東師範大學(2009-2015)教授。是中外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是國際易經學會、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國際東方學會、歐美同學會、日本中國學會、日本中國出土資料研究學會、京都大學洛友會、日本同學會、北京作家協會會員等;是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中國國際易學研究中心理事、美國漢納國際作家協會理事、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常務理事等。

迄今為止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另有有關商周歷史和古文字研究、金文學術研究、國際漢學研究、傳統經學研究、近代歷史和人物研究等方面學術專着二十餘部、總篇幅達到1000餘萬字在海峽兩岸出版。其中,所撰《中國易學》、《閒話陳寅恪》、《陳寅恪史事索隱》、《京都學派》、《圖說漢學史》、兩卷本《漢學史演講錄》等專着是名傳一時的暢銷書。論文《從觀象繫辭說到乾卦之取象》獲中國中青年哲學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會優秀論文獎,《筮短龜長說的成立史研究》獲馬來西亞主辦第12屆國際易學大會優秀論文獎,博士學位論文《東西方漢學発展史の研究——比較思想比較文化からの考察》獲得日本國大坂市立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總代”稱號(等同於中國的優秀博士畢業生)等。多篇學術論文被譯為英、日等文字在海外發表。

2015年夏移民美國,當選為美國中華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6年夏當選為美國漢納國際作家協會副會長。

2017年6月至今,就任美國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美國註冊批准國際一級學術團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備案認可)會長、JIAHLS季刊(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學刊、美國國會圖書館審批通過正式國際期刊編號ISSN: 2574-447X)發行人。

學會官網見:https://iahls.org/

會長聯繫信箱:kyotosizumoto@hotmail.com

學會秘書處聯繫信箱:2805532604@qq.com

學刊官網見:

A、劉正個人承擔科研項目如下:

1、教育部海外歸國人員科研啟動研究基金,編號:2001(NO:345),時間:2000年10月到2002年7月,個人項目,負責人:劉正。

2、河南省洛陽大學委託科研項目,編號:無。時間:2004年4月到2007年4月。委託項目,負責人:劉正。

3、國家大清史項目清代詩文集叢刊詩人小傳撰寫,編號:國家清史編委會3610,時間:2005年至2006年,集體項目,負責人:楊棟梁、劉正等。

4、上海市教委重大科研創新項目:金文文獻考古學研究史,編號:2010001,時間:2010年到2012年,個人項目,負責人:劉正。

5、湖北省三國智慧研究院:赤壁歷史地理研究,編號:2011001,時間:2012年到2013年。委託項目,負責人:劉正。

6、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古代中國圖像文化史研究,編號:2012001,時間:2012年到2013年,個人項目,負責人:劉正。

7、美國華人歷史研究項目,美國華人歷史研究基金會。時間:2014-2016年,個人項目,負責人:劉正。

8、美國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家譜研究項目,時間:2017-2019年,個人項目,負責人:劉正。

B、劉正個人研究專業及出版專着總目如下:

一、近代史研究:

1、《閒話陳寅恪》,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5月,合着。207頁。

2、《陳寅恪史事索隱》,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6月,個人專着。347頁。

3、《陳寅恪書信422通編年考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11月,合着。484頁。

4、《民國名人張璧評傳》,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11月,個人專着。244頁。

5、《鳳儀堂劉氏家譜》,美國JIAHLS季刊專刊,2019年。個人專着。610頁。

6、《陳寅恪別傳》,此為《陳寅恪史事索隱》增補增訂版,增補量超過一半以上。台灣元華文創出版社,2020年8月,個人專着。366頁。

7、《張璧將軍別傳》,此為《民國名人張璧評傳》增補增訂版增補量超過一半以上。台灣元華文創出版社,2020年11月,個人專着。318頁。

8、《造神與造假——陳寅恪生平史事及宣傳指謬》,此書是《陳寅恪別傳》姊妹篇,台灣元華文創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預定,個人專着。約350頁。

9、《韓復榘傳說與史實對比研究》,美國JIAHLS季刊專刊,2021年2月出版預定,個人專着。約300頁。

二、漢學史研究:

1、《海外漢學研究:20世紀卷》,2002年8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個人專着。255頁。

2、《圖說漢學史:19世紀以前卷》,2005年8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個人專着。310頁。

3、《京都學派》,2009年10月,中華書局,個人專着。239頁。

4、《京都學派漢學史稿》,2011年5月,學苑出版社,個人專着。335頁。

5、《漢學史演講錄》(上下卷),2020年10月,學苑出版社,個人專着。764頁。

6、《日本漢學京都學派漢學史》,學院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預定,個人專着。約500頁。

三、古文字學研究:

1.《金文氏族研究:金文史料中記載的家族關係》,2003年1月,中華書局,個人專着。202頁。

2.《金文廟制研究:金文史料中記載的陵墓和宗廟》,2004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個人專着。253頁。

3、《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商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在古代中國的發展軌跡》,2011年10月,線裝書局,個人專着。共433頁(序言60頁,正文373頁)。

4、《青銅兵器文字》,2013年5月,文物出版社,個人專着。150頁。

5、《商周圖像文字研究》,2013年3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個人專着。160頁。

6、《金文學術史》,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年12月,個人專着。800頁。

7、《中國彝銘學》(上下卷),上海書店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預定,個人專着。

四、《周易》和經學史研究:

1、《推卦易知錄》,1989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個人專着。250頁。

2、《周易通說講義》,1991年11月,台灣千華出版公司,個人專着。210頁。

3、《中國易學預測學》,1991年10月,紅旗出版社,個人專着。361頁。

4、《周易發生學》,1993年10月,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個人專着。496頁。

5、《周易考古研究》,2011年10月,遼海出版社,個人專着。189頁。

6、《赤壁古戰場的風水世界》,2011年10月,中國詩詞出版社,個人專着。43頁。

7、《中國易學》,2014年11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個人專着。共651頁(序言22頁,正文629頁)。

8、《國際周易研究史》(上下卷),2022年出版預定,個人專着。約800頁。約800頁。

C、2020年為止,在中國、美國、台灣、日。本、香港、馬來西亞發表學術論文超過160篇。劉正發表全部目錄如下:

1、《<易><老>相通初探》,《湘潭師範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

2、《<周易>古代樂器考》,《樂器》,1985年第3期。

3、《徽派易學述略》,《徽州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

4、《從觀象繫辭說到乾卦之取象文摘》,《全國中青年哲學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會論文文摘》,《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1986年增刊。

5、《胡適易學研究述評》,《徽州社會科學》,1987年第1期。

6、《國外易學研究的歷史》,《時代信息》,1987年第4期。

7、《<八卦符號原始數位意義的新探>一文商榷》,《哲學研究》,1988年第3期。

8、《從觀象繫辭說到<乾卦>之取象》,《周易研究》,1989年第1期。

9、《當代易學研究的困境》,《哲學研究》,1989年第10期。

10、《當代易學研究的困境》,《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社中國哲學史》,1990年第2期。

11、《卦序排列的研究》,《台灣大學主辦第7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台灣中華易學出版社,1990年。

12、《談易錄選1》,《讀書》,1990年第8期。

13、《談易錄選2》,《讀書》,1990年第9期。

14、《談易錄選3》,《讀書》,1990年第10期。

15、《易象研究》,《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6、《周易古代樂器考續》,《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7、《現代易學研究批判》,《第1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山東友誼書社,1987年。

18、《陰陽溯源•上》,台灣《中華易學》,1991年第1期。

19、《陰陽溯源•下》,台灣《中華易學》,1991年第2期。

20、《談易錄選4》,《讀書》,1991年第2期。

21、《再論當代易學熱即落後文化現象》,《科學》,1991年第2期。

22、《當代易學熱即落後文化現象》,《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1年第5期。

23、《周易熱評說》,《北京日報》理論版,1991年8月7日。

24、《談易錄選》,《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

25、《談易錄》,台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2期。

26、《談海峽兩岸易學刊物的辦刊特色》,台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8期。

27、《談易錄•續一》,台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11期。

28、《談易錄•續二》,台灣《中華易學》,1992年第12期。

29、《談易錄•續三》,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1期。

30、《談易錄•續四》,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2期。

31、《談易錄•續五》,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3期。

32、《談易錄•續七》,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7期。

33、《咸卦與感生帝說•上》,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7期。

34、《咸卦與感生帝說•下》,台灣《中華易學》,1993年第8期。

35、《從<周易>看毛澤東》,香港《明報月刊》,1993年第12期。

36、《筮短龜長說的成立史研究》,《馬來西亞國主辦第12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馬來西亞大學出版社,1994年。

37、《陳寅恪先生年譜研究序說》,《文史哲》,1996年第3期。

38、《陳寅恪史事雜考》,《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39、《陳寅恪先生年譜研究序說文摘》,《新華文摘》,1996年第8期。

40、《陰陽學說溯源1》,台灣《中華易學》,1996年第10期。

41、《陰陽學說溯源2》,台灣《中華易學》,1996年第11期。

42、《馬列主義理論家訪談錄》,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第11月15日。

43、《何談生命的誤會——向李澤厚先生質疑》,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11月15日。

44、《談國學熱中的陳寅恪研究》,日本《留學生新聞》,1996年12月15日。

45、《衝破研究禁區的一部力作——評坂口直樹教授的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日本《時報》,1997年1月9日。

46、《漢學和中國學的恩怨歷史》,日本《留學生新聞》,1997年1月15日。

47、《坂口直樹教授新着述評》,日本《九州華報》,1997年第2期。

48、《中文報刊在日本》,日本《草心》,1997年第3期。

49、《新華僑與中國文化•上》,日本《新華僑》,1997年第3期。

50、《“玩文學”一族作家的功與過》,日本《留學生新聞》,1997年3月1日。

51、《新華僑與中國文化•下》,日本《新華僑》,1997年第4期。

52、《中文報刊在日本》,《中國大學生》,1997年第4期。

53、《為了學術的尊嚴和學術獨立——劉夢溪先生訪談錄》,日本《九州華報》,1997年第4期。

54、《解讀日本》,香港《明報月刊》,1997年第5期。

55、《文化史家劉夢溪先生訪談錄》,《東方文化》,1997年第6期。

56、《彭と楚文化の關係について》(日文),坂神中國哲學學術發表會,1997年。

57、《荒誕的國籍文化論》,日本《新華僑》,1998年第2期。

58、《洋大人和漢學史》,日本《新華僑》,1998年第8期。

59、《中國是否了解日本》,香港《二十一世紀》,1998年第8期。

60、《以詩會友:願作上升的氣流——〈上野景子詩集〉述評》,日本《中文導報》,1998年11月25日。

61、《陳寅恪の研究について》(日文),坂神中國哲學學術發表會,1998年。

62、《南京大屠殺和中日民族的差別》,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7月15日。

63、《台灣海峽上空的軍事較量》,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1日。

64、《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現代化》,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1日。

65、《海外華人的尋根意識》,日本《華風新聞》,1999年9月21日。

66、《苗字の困惑》(日文),《中文音信》,2000年第19號。

67、《東西方漢學發展史の研究》(日文),《大坂市立大學研究紀要》,2000年3月。

68、《殷周金文的成立及其解讀》,武漢大學出版社《人文論叢》,2001年卷。

69、《傳統經學的本體論問題》,商務印書館《第1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集》,2001年。

70、《辛亥革命前後的陳三立父子》,《辛亥革命研究動態》,2001年第4期。

71、《火歷新探》,《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72、《火歷新探文摘》,《新華文摘》,2002年第7期。

73、《評<生殖崇拜和中國青銅器時代>》,《日本新華僑報》,2002年9月8日。

74、《眉縣新出青銅器展觀展記》,《北京晚報》,2003年3月20日。

75、《評<善卷、蚩尤與武陵>》,湖南大學出版社《善卷、蚩尤與武陵》,2003年。

76、《最近二十年海外漢學界的南嶽道教研究》,嶽麓書社《南嶽與道教》,2003年。

77、《眉縣新出青銅器銘文中的單公問題》,《中國文物報》,2003年5月30日。

78、《說眉縣新出青銅器銘文中的官司歷人問題》,《中國文物報》,2003年8月15日。

79、《殷代金文中的廟制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國際殷商史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年。

80、《金文廟制研究についての歷史な回顧》(日文),日本東方書店出版社《坂出祥伸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2004年

81、《為了學術的尊嚴和學術獨立》,河北教育出版社《莊子與現代和後現代》,2004年。

82、《京都大學所藏抄本<水經註疏>研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83、《江西所出應國銅器銘文研究》,《南方文物》,2006年第2期。

84、《日本京都大學所藏古籍抄本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日語教育與研究》,2006年

85、《劉家和出土商代青銅禮器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劉家和出土商代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86、《評<生殖崇拜和中國青銅器時代>》,《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87、《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1)》,《武魂》,2006年第4期。

88、《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2)》,《武魂》,2006年第5期。

89、《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3)》,《武魂》,2006年第6期。

90、《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4)》,《武魂》,2006年第7期。

91、《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5)》,《武魂》,2006年第8期。

92、《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6)》,《武魂》,2006年第9期。

93、《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7)》,《武魂》,2006年第10期。

94、《意拳史上若乾重大疑難史事考(8)》,《武魂》,2006年第11期。

95、《張西平<傳教士漢學研究>一書述評》,《光明日報》,2007年10月9日。

96、《陳寅恪先生的列祖列宗》,《尋根》,2008年第1期。

97、《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殷都學刊》,2008年第3期。

98、《對古漢字中的甲骨文字進行符號化處理的問題》,《南方文物》,2008年第3期。

99、《孫怡讓和<契文舉例>研究》,《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100、《史牆盤和微氏家譜》,《尋根》,2008年第5期。

101、《空談容易實作難——漢學史研究的素養和難度》,《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10期。

102、《陳寅恪“用東坡韻”詩中蘊涵的生命情調》,《長江學術》,2009年第2期。

103、《郭沫若〈卜辭通纂〉述評》,《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第2期。

104、《羽田亨和日。本的敦煌學、西域史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105、《倪姓和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尋根》,2009年第3期。

106、《登州府志的版本學研究》,人民出版社《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3月。

107、《中商文化和商史研究的新視野》,《殷都學刊》,2009年第3期。

108、《登州府志的版本簡介》,《中國地方志》,2009年4月

109、《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問題》,《殷都學刊》,2009年第4期。

110、《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述評》,《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111、《王宇信先生〈中國甲骨學〉一書述評》,《中國歷史文物》,2009年第6期。

112、《從王懿榮到孫怡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8月。

113、《王宇信先生的甲骨學研究述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紀念王宇信先生誕辰70周年論文集》,2009年10月

114、《東洋史學京都學派》,《國際漢學》,2009年11月。

115、《古文字和周易經傳中出現人物的考古學研究》,《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1期。

116、《漢學視野下的中國歷史研究》,《漢學研究》第十二集,2010年1月。

117、《內藤湖南研究》,外研社《跨文化和比較思想》,2010年1月。

118、《濱田耕作和考古學京都學派》,《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119、《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問題文摘》,《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10年第2期。

120、《重讀郭老的卜辭通纂》,《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121、《古文字和氏族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3期。

122、《評考古學家許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國>》,《文景》,2010年第3期。

123、《日本災害文學漫議》,《社會科學報》,2010年3月

124、《古文字研究和夏商周斷代工程雛議》,《中國文字博物館》,2010年第4期。

125、《周易和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在北大聽講座》第20輯,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5月。

126、《周易和殷周時代的宗教思想》,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研究會出版,2010年9月。

127、《倪姓和甲骨文家譜刻辭研究》,《倪氏源流》,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10月。

128、《商周彝銘中的時間術語雛議》,《中國文字博物館》,2011年第1期。

129、《商周古文字史料中的善卷和蚩尤》,《殷都學刊》,2011年第1期。

130、《王國維及其<觀堂集林>》,《南方文物》,2011年第2期。

131、《商周彝銘中的嗣子和作器者的關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年第2期。

132、《呻吟與反思:日。本災害文學舉要》,《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31日。

133、《彝銘學研究的曠世經典:羅振玉及其<三代吉金文存>》,《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134、《商周彝銘中神話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最新解讀》,《史林》,2011年第5期。

135、《新形勢下如何應對國外中國學研究》,《海疆參閱》,2011年12月9日。專號。

136、《商代銅器銘文中的遘祭及相關問題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1期。

137、《唐詩排行榜述評》,《長江學術》,2012年第1期。

138、《吳其昌及其<金文歷朔疏證>》,《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139、《重讀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南方文物》2013年1月

140、《原始佛教聖典的成立史研究序》,《雍和宮》,2013年第2期。

141、《夏含夷厲王在位年代說質疑》,《北美中國學的歷史與現狀》,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3月。

142、《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漢學研究》第15集,2013年4月。

143、《四重證據說視野下的日本漢學京都學派》,Chinese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13年第1卷。

144、《火歷再探》,《楚文化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146、《羽田亨研究》,《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鑑》,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年8月。

147、《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德國漢學史的回顧和展望》,2013年10月。

148、《19世紀以前德國漢學研究的歷史回顧——日語資料的考察》,《漢學研究》創刊號,2013年。

149、《陳寅恪研究出版熱和讀書熱中的思考》,《學術界》2013年第11期。

150、《重讀陳夢家的〈殷墟卜辭綜述〉》,《南方文物》,2013年第2期。

151、《重讀陳夢家的〈西周銅器斷代〉》,《南方文物》,2013年第4期。

152、《日文〈原始佛教聖典的成立史研究序〉中譯本》,《雍和宮》,2013年第2期。

153、《究竟誰在趕時髦》,《南方都市報》,2013年10月20日。

154、《甲骨文中的火歷問題及其他》,《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5、《〈三代吉金文存〉校釋札記》,《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6、《商周彝銘中“析子孫”神話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最新解讀》,《山東高青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157、《新發現的一份西南聯合大學文藝活動史料》,《尋根》,2014年第4期。

158、《我的一點答覆》,《文匯報》,2014年10月31日。

159、《文化傳播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社會科學報》,2016年1月29日。

160、《重大史料匯編中出現的低級錯誤》,《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5月16日。

161、《“彭”と楚文化の関系について(日)》,Chinese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016年第3輯。

162、《考古學不是與世無爭的學科》,《博覽群書》,2017年第8期。

163、《三聯版〈陳寅恪書信集〉指謬》,台灣《國文天地》,2017年第12期。

164、《A Study on the Version and Origin of “Tui Bei Tu”(英)》,美國JIAHL,2017年第1卷。

165、《內藤湖南及其在中國歷史學界的影響》,台灣《國文天地》,2020年第3期。

D、美國前五所着名大學2014年為止收藏的劉正着作明晰如下:

(一)普林斯頓大學:

1、借閱連接:https://pulsearch.princeton.edu/catalog/4575681;中英文書名:Jin wen miao zhi yan jiu by Liu Zheng(金文廟制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41.65 .L584 2004

2、借閱連接:https://pulsearch.princeton.edu/catalog/6246773;中英文書名: Jingdu xuepai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圖書收藏編號:B5241 .L58 2009

3、借閱連接:https://pulsearch.princeton.edu/catalog/4172018;中英文書名:Hai wai Han xue yan jiu by Liu Zheng(海外漢學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34.95 .L58 2002

4、借閱連接:https://pulsearch.princeton.edu/catalog/7076369;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66 2011

(二)哈佛大學

1、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2128254/catalog;中英文書名:Jingdu xuepai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圖書收藏編號:012128254

2、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3952307/catalog;中英文書名:ShangZhou tuxiang wenzi yanjiu by Liu Zheng(商周圖象文字研究);圖書收藏編號:013952307

3、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8910080/catalog;中英文書名:Jin wen shi zu yan jiu by Liu Zheng(金文氏族研究);圖書收藏編號:008910080

4、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2836137/catalog;中英文書名:Jing du xue pai Han xue shi gao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漢學史稿);索書號:012836137

5、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2873335/catalog;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012873335

6、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4348036/catalog;中英文書名:Minguo ming ren Zhang Bi ping zhuanby Liu Zheng(民國名人張璧評傳);圖書收藏編號:014348036

7、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4338871/catalog;中英文書名:Jin wen xue shu shi by Liu Zheng(金文學術史);圖書收藏編號:014338871

8、借閱連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08971981/catalog;中英文書名:Hai wai Han xue yan jiu by Liu Zheng(海外漢學研究);圖書收藏編號:008971981

(三)耶魯大學

1、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12536265;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tu xiang wen zi yan jiu by Liu Zheng(商周圖象文字研究);圖書收藏編號:CHIUNCAT854005

2、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9962832;中英文書名:Jing du xue pai Han xue shi gaoby Liu Zheng(京都學派漢學史稿);圖書收藏編號:DS734.97.J3 L587 2011

3、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9866725;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4 2011

4、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9131454;中英文書名:Jingdu xue pai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圖書收藏編號:B5241 .L58 2009 (LC)

5、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7074410;中英文書名:Tu shuo Han xue shi by Liu Zheng(圖說漢學史);圖書收藏編號:DS734.95 .L59X 2005 (LC)

6、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6500465;中英文書名:Jin wen miao zhi yan jiu by Liu Zheng(金文廟制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41.65 .L583 2004

7、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5979202;中英文書名:Hai wai Han xue yan jiu by Liu Zheng(海外漢學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34.95 .L58X 2002

8、借閱連接:http://search.library.yale.edu/catalog/12359144;中英文書名:Qing tong bing qi wen zi by Liu Zheng(青銅兵器文字);圖書收藏編號:PL2448 .L5395 2014

(四)哥倫比亞大學

1、借閱連接:https://clio.columbia.edu/catalog/7569552;中英文書名:Jingdu xuepai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圖書收藏編號:B5241 .L58 2009

2、借閱連接:https://clio.columbia.edu/catalog/10740143;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tu xiang wen zi yan jiu by Liu Zheng(商周圖象文字研究);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 2013

3、借閱連接:https://clio.columbia.edu/catalog/9364571;中英文書名:Jing du xue pai Han xue shi gao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漢學史稿);圖書收藏編號:DS734.97.J3 L582 2011

4、借閱連接:https://clio.columbia.edu/catalog/9116028;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4 2011

(五)斯坦福大學

1、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6144552;中英文書名:Tu shuo Han xue shi by Liu Zheng(圖說漢學史);圖書收藏編號:DS701 .L58 2005

2、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11651910;中英文書名:Jin wen xue shu shi by Liu Zheng(金文學術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84 2014

3、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10434112;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tu xiang wen zi yan jiu by Liu Zheng(商周圖象文字研究);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94 2013

4、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5759706;中英文書名: Jin wen miao zhi yan jiu by Liu Zheng(金文廟制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41.65 .L58 2004

5、借閱連接:https://pulsearch.princeton.edu/catalog/7076369;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66 2011

6、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8519244;中英文書名:Jingdu xue pai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圖書收藏編號:B5241 .L58 2009

7、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11046254;中英文書名:Chen Yinke shi shi suo yin by Liu Zheng(陳寅恪史事索隱);圖書收藏編號:DS734.9 .C49 L589 2014

8、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9597751;中英文書名:Jingdu xue pai Han xue shi gao by Liu Zheng(京都學派漢學史稿);圖書收藏編號:DS734.97 .J3 L587 2011

9、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9625057;中英文書名:Shang Zhou Yi ming xue yan jiu shi by Liu Zheng(商周彝銘學研究史);圖書收藏編號:PL2447 .L584 2011

10、借閱連接:https://searchworks.stanford.edu/view/5580400;中英文書名:Hai wai Han xue yan jiu by Liu Zheng(海外漢學研究);圖書收藏編號:DS734.95 .L58 2002

2015年至今尚未統計,待補。世界各大着名大學皆有收藏。

(信息更新:2021年1月2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港版“國安法”》(終結版漫畫)
2020: 《港版“國安法”》(漫畫)
2019: 古詩解(修訂2)
2018: 用“學術規範”證實古希臘文明不是虛構
2018: 《西方妖獸學校的現形!》
2017: 彭運生談藝錄(74)
2017: 七絕 笑蠢 (01) 太祖何曾要金身
2016: 以韓國正式大張旗鼓敵對中國俄羅斯國家
2016: 美國和日本在南海不用放一槍彈已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