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8
以前說過,明治時期的日本漢語詞典,在收錄漢字的數量方面,領先中國辭書一百二十多年。直到1994年《中華字海》的出現,才打破了這種僵局,並號稱是漢語字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不過也確實丟人,記得有人說,日本人學中國,在唐不取太監,在宋不取纏足,在明不取八股,在清不取鴉片。而在他所取的部分,必定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例如瓷器,例如繪畫,例如茶道,例如佛教,就連國人曾沾沾自喜引以為傲的漢字和篆書,日本人也有非常不俗的表現。下面就是剛剛收到的博文館明治二十四年重印的石川鴻齋編修的日本和刻本銅版《增訂篆文詳註日本大玉篇》上中下叄冊:
在該書的序言部分,對明治之前的中文辭書有比較詳細的總結,並記錄了清朝王錫侯文字獄字貫一桉,就是因為修改了康熙字典,而遭到了乾隆皇帝的砍頭:
相反,明治期間的日本人因為百無禁忌,才得以博引旁證,將玉篇和中文字典發揚光大,並後來居上,這從玉篇所引漢籍數目上,就可見一斑。
歷經一百叄十年,書籍完好如新,紙質和印刷質量,都屬上乘,下面還有藏書印兩枚。
不說書中篆書之詳盡,首屈一指,只說國字頭的諸多漢字,看大家是不是都能夠認全了?
估計當年魯同學在仙台畫圈的時候,沒少受刺激,所以後來寫孔乙己的時候,才專門寫了茴字的四種寫法,來難為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