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65.“人獸之辨”可以休矣
送交者: luis 2023年04月26日17:00:1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65.“人獸之辨”可以休矣

 

上一篇帖子裡,把“人性”定義成“凡人具有的所有X性”,很容易遭到指責:沒把人和其他動物(獸)區別開。也因此,這篇帖子就來談談,古往今來都很熱衷的“人獸之辨”話題——不好意西喲,親,用的是否定的態度,嗯哼。

 

其實哈,標題用了“可以”,只是出於客氣,因為它的本意是指“應當”。怎麼這樣子強硬啊?因為無論中外的那些個“人獸之辨”,非但沒辨出多少有道理的東西來,反倒把事情攪和得,如同一盆漿糊差不多了,純屬添亂。這一篇帖子裡,先來說說它們是怎樣把“人性之是”,扭曲成“獸性之不是”的。

 

本來吧,要了解人性,從“人本位”出發,專注於人自身擁有的那些屬性、本性、天性、特性、品性、X性,才是正路。但古今中外,哲學家們好像都喜歡從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特別是二者之間的道德差異入手,結果讓人獸之辨成了人性論的焦點。像孟軻宣布“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亞里士多德把人定義為“城邦(政治)的動物”“唯一具有邏各斯(語言)的動物”,就是這樣子。

 

不難看出來,這類思路與其說放在了“人自身是什麼”上面,不如說放在了“(其他)動物不是什麼”上面,因而等於把“人性之是”變成了“獸性之不是”,將人之為人的本性歸結為,那些只有人有,其他動物(禽獸)沒有的獨特屬性,結果讓人與其他動物共享的另外許多屬性,都沒資格算成“人性”了。

 

拿亞里士多德的“屬加種差”法來說,雖然也有想通過“種差”,把人這個“種”與動物這個“屬”聯起來,給人分析性地定個位的打算,可沿着這條思路分析來分析去,只記住了人特有的那點“種差”,卻忘了人本身的一般所“屬”,結果主張,人性僅僅在於“(其他)動物不是”的某些因素(如理性、語言等),並不包含“(其他)動物也是”的所有因素(如欲望、情感等)。結果哦,這樣子削足適履的“人性”論,好像更有理由叫做“獸性之不是”論,不是?

 

和這種“獸性之不是”的視角糾纏在一塊的,則是 “人比(其他)動物優越”的“自以為是”信念,從唯獨人有理性思維,語言交流,倫理道德等前提出發,把人說成是經天緯地,超越自然,凌駕禽獸的“萬物之靈”,文言又叫“天地之性人為貴”,結果沾沾自喜於“人性善而獸性惡”的“天使本位”:人性像天使般純潔善良,與低劣邪惡的獸性天壤有別。於是乎,“人”就越來越不像是一種“動物”了,而是單向度地僅僅“理性”“語言”“道德”了起來。

 

當然咯,林鳥效應下,也有唱反調的。像古代的莊周說: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現代的弗洛伊德講:“對人類現今階段的解釋,似乎無需有別於對動物的解釋。”於是乎,這種“動物本位”的異口同聲,取消人獸之辨的同時,也順帶着取消了人性,把人性和獸性變成了一回事,以致從中得出的“人性”論,差不多就是“獸性”論了,嗯哼。

 

不用說,無論天使本位,還是動物本位,都只會扭曲人性的真相,因為它們的興趣不是放在了“獸性之不是”上,就是放在了“獸性之是”上,唯獨沒放在“人性之是”上。然而呢,如同前一篇帖子說的那樣子,只有面朝人自身,從人本位出發,聚焦於人性之是,我們才能把所有人實有的所有X性,統統看成是整全性的真實人性,才不會基於“獸性也這樣子”,或“獸性不這樣子”之類的荒唐理由,把它們說成是“假人性”或“非人性”。畢竟,我們要找的既不是“獸之所不是”,又不是“獸之所是”,而是“人之所是”,不是?

 

先來看“食色性也”的老生常談。這兩個“生來就有”的天性,無疑屬於人獸共享的範疇了,但難道我們因此就有理由宣布,它們只是獸性,並非人性麼?既然它們絕對真實地存在於人身上,絕對真實地在人的行為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我們憑什麼把它們當成獸性,相應地把從它們那裡引發的種種罪惡,怪到八竿子打不着的“野獸”頭上,卻讓“人”特別是“文明人”,逃脫應得的懲罰呀?

 

不管怎樣,既然只有人,才從這兩個屬性出發,成就了其他動物統統木有,人的特色倒特別足的吃貨和色鬼,我們有什麼理由,非要剝奪它們的人性資格呢?直面人本身的食色天性,如其所是地探尋它們,怎樣遵循人性的邏輯實現自己,塑造出吃貨和色鬼的本來面目,豈不是更能讓我們獲得“自知之明”嗎?既然如此,非把注意力岔到了禽獸們身上,專注於它們的食色與我們的食色的微妙異同,有意思嗎?就算有意思的話,又有神馬意思呢?整個一莫名其妙麼,嗯哼。

 

再來看“人才獨有,禽獸沒有”的極端說法。兩千多年過去咧,這樣子純淨不雜的絕對人性,現在能夠不打折扣地找到的,有幾個呢?考慮到這一點,要是我們乾脆麵朝人生,直接考察人本身的邏輯思維,語言交流,倫理道德等等,究竟是怎麼回事,而不是熱衷於琢磨,這些絕對的人性是如何從石頭縫裡突然蹦出來滴,與禽獸的世界連點邊都不沾,會不會更貼近事情的真相啊?

 

名正言順地講,人性論”既然是研究“人性”的,實然維度上,它就理應拋棄天使本位,以及野獸本位的視角,始終堅持人本位的視角,單純基於好奇心,如實描述人的各種屬性的本來面目,而不是在“人比禽獸優越”之類的非認知需要的引導下,光想着找到人性比獸性高出一頭的地方。

 

理由很簡單:人是因為人自身成為人的,不是因為與其他動物有別或相似,才成為人的。換個方式說哈,人就是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野獸,又不是天使加野獸,一半對一半的湊合體。也因此,人性既不是獸不具有的屬性,也不是獸具有的屬性,而僅僅是人具有的屬性;或者說,人性既不在於“獸之所不是”,也不在於“獸之所是”,而完全在於“人之所是(有、存在)”。

 

這個意思上講,我們把理性、語言、道德等等當成人性,只是因為它們的確是人自身所是的屬性,而不是因為它們是其他動物所不是的屬性。照同樣的道理,我們把感性、嘟噥、殘忍等等當成人性,也是因為它們的確是人自身所是的屬性,卻無論其他動物是不是也有這樣子的屬性。

 

否則的話,離開了人自身,沉溺於人獸之辨,人性論的研究,就會受到先入之見的誤導,要麼把人混同於其他動物,卻忘了人有的全是屬人的特性;要麼把人與其他動物割裂開,卻忘了人歸根結底也是一種動物。很不幸,目前當下現如今,後一種先入之見似乎更流行,危害也更大,都快有點想把人完全架空了,脫離動物界,甚至整個大自然的氣勢咧,不是?

 

然而吧,不管人這個“種”有一天會發展到,怎樣高處不勝寒的地步,乃至最終從“新新人類”搖身一變,轉型成了所謂的“後後人類”,我們都只有踏踏實實地站在動物之“屬”的土壤上,才能充分享受“自知之明”的種種好處。不然的話,要是自信滿滿地真以為人不再是動物了,等待我們的大概率是老聃的另一句名言:“不知常,妄作,凶”,嗯哼。

 

當然嘍,這樣子講,並不意味着人性論的研究,無需考慮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包括差異了。不如說,我們應當在如實理解人自身的基礎上,再去探討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搞清楚人與其他動物之間,哪些方面一致相通,哪些方面大相徑庭。

 

事情很明顯,既然人性是從獸性那裡演化過來的,人性與獸性之間,肯定是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也因此,只要不用應然壓實然,尤其是不在人獸之辨中貶抑獸性,崇拜人性,我們其實不難發現一個簡單的事實:不僅人們的理性、語言、道德等等,既有獸性的根源,又不同於獸性,人們的感性、嘟噥、殘忍等等,同樣是既有獸性的根源,又不同於獸性。

 

無論如何,當人是人的時候,他們就不再是其他動物了。同樣道理,人具有的人性,也不再等於其他動物具有的獸性。毋寧說,人性就是人的屬性,哪怕再深層地植根於獸性,都不會因此變成獸性。畢竟,不管我們怎樣下功夫,花力氣,都不可能再從人性中,精確細緻地分辨出,哪些是與人性毫不沾邊的純粹獸性,哪些是與獸性全無瓜葛的絕對人性。謂予不信,敬請閣下試着找一下……

 

這樣子考察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放棄應然意味濃郁的人獸之辨,我們就能擺脫人性與獸性糾纏不清,製造的各種麻煩了。比方說,從整全人性的視角理解人,就有助於我們在實踐中,糾正那種不正當的歧視態度,單純由於懷疑某些人缺少理性、語言、道德方面的所謂種差,就不再把他們當人看了。

 

再例如,從整全人性的視角理解人,也能讓我們在理論上,少摻乎一些沒啥意義的空洞爭議,包括但不限於,食色的本能算人性呢,還是算獸性之類。人獸之辨的語境裡,它們往往被看成獸性,理由是人獸共享,因此沒法算做“人之為人的本性”;但棘手的問題在於,要是缺少了這些不可缺少的生理本能,其他任何“人之為人的本性”,好像都將落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尷尬境地,不是?

 

相比之下,堅持實然性的整全原則,我們就能快刀斬亂麻地宣布:既然人的食色本能絕對真實地存在於人身上,絕對真實地在人的行為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那無論它們與禽獸的食色本能怎樣地互通相似,也無論它們與人的理性、語言、道德等等種差怎樣地天壤有別,它們都是貨真價實的“人之為人的本性”,毫無懸念。

 

不好意西喲,親,本系列雖然不涉及食色之類的具體人性內容,卻正是這樣子處理自由意志問題的:撇開其他動物是不是也有自由意志,人的自由意志是不是比它們的高級,這類說不清道不明的糾結話頭不談,直接去描述分析,從人的需要那裡生成的自由意志的本來面目,特別是描述分析,它是如何按照人性邏輯的趨好避壞,取主舍次,自作自受等等元理,支撐人們的此在活法的。相信以後要是有人,對其他動物的心路歷程感興趣,或是打算比較人性邏輯與獸性邏輯的微妙異同,這類人本位的描述分析,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嗯哼。

 

這個意思上講,人性論要克服人獸之辨的扭曲,揭示人性的真相,讓自己成為科學大家族中的一個特殊門類,首先就得面朝人自身,回到人自身。相比之下,“其他動物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屬性”,只是一個有幫助的參照系而已,我們無需拿它當成喧賓奪主的頭號標準,轉移了我們對人自身的注意力,不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三者的本質:時間空間和數字
2022: Cells, gels and the engines of life
2021: 為什麼應該把《孝經》列入儒家四書
2021: 刪除
2020: 緣起贊釋 9 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
2020: 《星光人性學重大新發現》
2019: 760、將愛心擁在一起;廣義相對論(十
2018: 431星座與您的生命檔次
2018: 海內外博士·項目對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