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乘法表述及交換律 |
送交者: 裕雄 2023年06月10日13:48:3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也談乘法表述及交換律 近年來,乘法定義是否應該區分被乘數與乘數,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爭論的一個焦點。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一改傳統的“被乘數×乘數 = 積” 的表述為“乘數×乘數 = 積”。雖僅一字之差,小學數學教學受到的影響卻是巨大的。著名留美數學教育專家馬立平博士形容此舉“打掉了支撐着大半壁算理體系的承重牆”。而倡導方則認為這座承重牆並無必要,新的乘法定義更符合乘法交換律。 只要認真閱讀馬立平博士於2022年7月發表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比問題插畫更嚴重的問題:算理體系的垮塌(草稿)”,都會承認作者立論有據,說理嚴謹。本文在此文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探討和補充。 一.被乘數與乘數可以互換麽? 數學知識源於生產和生活的實際,也在物理等學科之中孕育發展。 在小學引入乘法運算,是從“一行栽樹8棵,3行可以栽多少棵?”、“一盒雞蛋12個,5盒幾個?”這類數物體個數的實例着手的。這裡,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分清清楚楚。 到小學高年級和中學,乘法的涵義會很快深化,應用範圍將大大拓寬。尤其物理學科中,例子比比皆是: 例1. 密度與質量:鐵的密度為7.87克/厘米3,計算一個1250厘米3鐵塊的質量。 算式:7.87g/cm3 x 1250cm3 = 9838g 例2. 勻速運動: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75公里,7小時行駛多少公里? 算式:75km/h x 7h = 525km 例3. 熱容量與溫度變化:一壺水的熱容量為5230焦耳/攝氏度,將水從200C燒開,需要提供多少熱量? 算式:5230J/0C x (100-20)0C = 4.184 x 105J 三例中,被乘數分別為密度,速度和熱容量;乘數為體積、時間和溫度變化;而作為乘積的質量、路程和熱量,則是乘法運算的目標和結果。參與運算的,是一個個完整的物理量;不但數字,單位也在其中。乘數的單位通過約分都被約掉,留下的恰好是乘積的單位。單位體現的是一個物理量的量綱,告訴人們它是什麽;甚至比數字更為重要。 從以上三例可見,被乘數與乘數量綱不同,意義不同,豈能互換?更不要提互換牛頓第二定律F = ma、歐姆定律 V = IR等公式中的質量與加速度,電流與電阻等各種不同的物理量了! 比照以上三例,“一行栽樹8棵,3行栽多少棵?”的算式為: 8棵/行 x 3行 = 24棵, “一盒雞蛋12個,5盒幾個?”應寫作: 12個/盒 x 5盒 = 60個 即使最簡單的例子,乘法中的被乘數與乘數各自也具有不同的單位,承載不同的意義。 二. 乘法表述的承重牆: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 小學數學中,從數物體個數的簡單實例入手引入乘法,得到的傳統定義為:“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它相當於“被乘數 x乘數 = 積”,但意義更為清晰。這個定義提供了對乘法的實質性理解和把握;而且簡單明了,小學生容易理解,也利於之後牢固掌握。 然而,這一定義是否可以涵蓋意義較為複雜的乘法?譬如,前面的三例乘法是否符合此定義呢? 首先考查三例中的被乘數:密度為單位體積的質量,速度為單位時間駛過的路程,熱容量為物體溫度每提高一度所吸收的熱量;將它們抽象為“每份數”是恰當的。而作為乘數的1250個厘米3、7個小時和80個攝氏度的溫度變化,可以說都是“份數”。故三個乘法算式均契合“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的乘法定義。與剛引入乘法時不同的只是,每份數、份數和總數不限於整數。 反過來也可以說,小學數學中,定義乘法為“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揭示了乘法的本質,亦為日後理解科學中更複雜的乘法預留了空間。 其他如: 加速度 x 時間 = 速度變化, 壓強 x面積 = 壓力, 電流 x 時間 = 電量, 功率 x 時間 = 功 (或能量轉換); 等等,均為“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的模式。至於牛頓第二定律, 歐姆定律等公式,儘管表面上不易看出;細究起來,亦暗含該模式,或其延申和變形。這一點此處不贅。 未知新課標無視被乘數與乘數的差別,採用“乘數 x 乘數 = 積”這樣空洞的表述,如何能夠讓學生產生直覺,明白乘法究竟是怎麽回事?! 三. 乘法表述的三層台階 數學與科學中新概念的建立,眾所周知,其基礎除生產與生活實踐外,還有已確立的概念。乘法即建立在加法的基礎之上。引進乘法之初,很自然地將其解釋為“若干相同加數之和”。此為理解乘法的第一個台階。 但這樣的解釋對思維高度的提升有限,很難揭示乘法的本質。於是上升到第二層台階,即“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 這一定義不但提供了對乘法的實質性理解和把握;而且作為乘法的逆運算,除法的算理水到渠成:總數除以份數為等分除,總數除以每份數則為包含除。 將乘法延伸到分數與小數,用此定義亦輕而易舉。譬如6 x 2/3, 解釋成每份6個,2/3份。而2/3 x 6 的意思是每份為2/3, 共6份;意思也很清楚。若再以6個2/3相加來解釋,好比上了第二層台階又退下去,從第一階賣力跨到第三階,自然不必要。 可見,小學乘除法的教學中,“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的定義發揮着重要作用,“承重牆”的說法不為過。 那麽,什麽是乘法概念的第三層台階呢?乘法的核心,無非一個“倍數”概念,包括分數、小數或百分數作為倍數。乘法即“求某一數量的若干倍”。這個第三層台階,就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每個懂得基礎數學的人所理解的乘法。上到了這一層,含分數和小數乘除法的解釋簡便易行,不必再拘泥於“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的定義。 譬如,分數作除數的算理是一個難點,但用倍數概念解釋起來卻頗為簡單。以4 ÷ 2/3為例,可以有兩種解釋。對應於包含除的是,求4為2/3的多少倍?另一種,一個數的2/3是4,求這個數;則對應於等分除。 抽象化、一般化是數學的目標。由“相同加數之和”, 到“每份數 x 份數 = 總數”,達到“求某一數量的若干倍”;乘法表述的這三層台階,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為學生思維的訓練和素養的提升提供了一段科學的路徑。 四. 關於乘法交換律 取消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分,倡導者的依據是乘法交換律。我們來看一看這樣做是否合理。先定義乘法,才談得上兩個數能否交換。“一行栽樹8棵,3行栽多少棵”與“一行栽樹3棵,8行栽多少棵”儘管結果相同,畢竟先要懂得並算出24棵,才得到答數相同的結論。定義乘法而以交換律為依據,邏輯不通。 交換律適用於純數字相乘。或者說,交換律只是在做數值計算時可以使用,講解乘法概念時不宜。在實際問題中,除極少數情況外,交換被乘數與乘數的數字結果相同;但這樣做要麽改變了情境,要麽失去了意義。 3個8和8個3皆為24,確實很簡單。然而,在初學乘法的小孩子腦中,這樣說不無幾分抽象,需要以實物來支撐。故我們從“一行栽樹8棵,3行栽多少棵”着手。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分來自於生活或生產實際,自然而然,並不是人們強加的。 面積計算似乎是支持交換率的一個較強的例證,屬於前面提到的“極少數情況”。如一張長30cm、寬20cm的紙,面積的計算:30cm x 20cm = 600cm2,或 20cm x 30cm = 600cm2 均可。但若這樣端給小學生,他們不一頭霧水才怪!讀者想必都記得,當年老師是這樣講的:1cm2就是邊長為1cm的小方塊;然後把紙分為30行,每行寬1cm;得知每行有20個方塊,乘以30行,從而算出600cm2的面積。故小學生可以理解的算式為: 30cm2/行 x 20行 = 600cm2。請看,被乘數與乘數的區分繞得開麽? 再者,本文討論的乘法為標量相乘的基本運算。以後的數學或物理課還會學習矢量乘法,甚至矩陣相乘,等等。其中有的交換律成立,如矢量之間的點乘;有的不成立,如叉乘。故即使不考慮單位,交換律於乘法也並非理所當然,需要十分注意。
2023年6月9日
作者簡介: 沈乾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學碩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學數學博士。《加拿大博雅教育學會》名譽會長,《融匯中西教育論壇》召集人。中國大陸和加拿大數十年大、中學教學及辦學經驗。現為獨立教育學者,從事比較教育研究。研究方向為教育體制與政策,基礎數學與科學教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31】 | |
2022: | “致心·格局”的愛欲善為 | |
2021: | 古風四 | |
2021: | 神志清明,閱歷歸零——心語感悟 | |
2020: | 905臥底秘密拍攝美國共產黨內情;親愛 | |
2020: | 如何寫論文系列講座 24如何高效閱讀文 | |
2019: | 在什麼條件下中國人可以學懂西方哲學? | |
2019: | 這圖夠明白了吧。哇哈哈。快點回北京自 | |
2018: | 為什麼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 |
2018: | 創新與生命-科學的界限和絕對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