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26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6月29日05:18:2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二六集)【日期】2014/10/2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五十八頁,我們從第六行第二句看起,從《法華》:
  「《法華中龍女成佛,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確極特殊,但特而非奇。因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故龍女成佛並不名奇。」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往下面看。「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經中《寶蓮佛光品》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說明之。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蓮花從哪裡來的?因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變現出來的,這是因;緣是十方世界眾生信願持名,真信切願,七寶池中就會生一朵蓮花。你看有因有緣。將來往生,佛就用這朵蓮花來接引你,這個蓮花有你的名字,絕對錯不了的。我們念佛,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淨土,七寶池裡頭的蓮花已經生出來。我們念佛功夫很勤,念得很踏實,這朵蓮花愈來愈大,光色愈來愈美;如果我們念佛懈怠,或者改變,不念佛了,改用別的法門,這蓮花就枯了,枯了以後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我們就明瞭,寶池裡頭的蓮花應該很多,無量無數,裡面大小、枯榮不定。念佛的人多,蓮花多,往生的人少,那就是說明寶池的蓮花很多都會枯謝掉,沒有了。到什麼時候緣成熟了,來生後世又遇到這個法門,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遇到緣,寶池裡頭蓮花又生起來。這非常奇怪,也非常特殊。所以它應該是依報,往生的人是正報,這是依照常規來說的。
  「若說是依,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可見佛從花現,故云花外無佛,故不能說是依」,花中現佛。「若說是正報,經中說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故不能說是正」。不能說它是依報,也不能說它是正報。「若說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故不是因」,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剛才說過了,蓮花是從四十八願來的,果德裡頭現出來的,它不是因。你要說它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十方世界的人,念佛的人,沒有人發願求生淨土,老實念佛,這個池裡頭不生花,沒有這個花,「不待行人果覺功圓,則不是果」。說它是因、說它是果都不能把這個事實講圓滿,又像因、又像果,又像依、又像正。
  「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這是從主伴上講的。如果說它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展現出西方極樂世界,而極樂世界又跟十方諸佛剎土有密切的關係,分不開。關係為什麼這麼特殊?有原因,原因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彌陀如來的法身,就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自性。就跟我們平常講的五蘊一樣,五蘊是色還是心?你要說它是心,它有物質現象;你要說它是色,它原本就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是心,色法是物質,心跟物融合成一體,不能分。明白這個道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有一個概念了。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何在?是接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主要是要度這些眾生的,幫助這些眾生一生圓滿成佛,這個東西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極樂世界你說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不能說它是依,不能說它是正,也可以說它是依、是正。明白了,說是、說不是都對;不明白的時候,說是、說不是全錯。所以它具足奇妙、特殊,奇特達到極處。彌陀自心就是眾生的自心,它是一不是二,這個自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生佛是一體。所以,彌陀咄w大悲、無緣大慈來加被眾生。這段意思深,念老特別做個簡單的解釋。
  下面說,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這一即是多;「若說是無量,則只是一句名號」,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個三種莊嚴是《往生論》上說的,依報莊嚴說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正報分主、伴,主是佛,阿彌陀佛,八種莊嚴;伴是每一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就是菩薩。生到極樂世界,無論是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只要你到了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花開見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句話真正不可思議!對實報土的人來說沒話說,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生實報土。方便土也是阿惟越致,這就奇妙了。方便土是聲聞、緣覺、三乘菩薩,沒見性,雖然證得位不退、行不退,但是他念還退,這就奇特了。尤其奇特的是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夫往生的,沒證果,連小乘初果都沒有證得,也作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之名,有這個名,實際上?實際上沒有,實際上是平等的阿惟越致菩薩,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統統都是的,那就是統統都是法身菩薩。這個也是奇特之一,奇中之奇,特中之特。
  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這一句名號,一句名號統攝一切法。「所以說此」,這個此是說這個法門,「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亦不可安名,只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這個奇特法就是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所以佛要「住於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彌陀、我心本是一體,說法如是,聞法亦如是。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這一段給我們說明的是一體,住佛所住,下面這段是講導師之行。『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導」是引導眾生成佛之行,這才稱為導師。狹義專門對佛稱的,菩薩稱師,不稱導師,導師是對佛的稱呼。「最勝之道」就是信願持名,本經說的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八個字。蕅益大師在《要解》裡,把八個字省略成四個字,更簡單。「信願」就是發菩提心,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自己要發真心真盏拇箢姡娚鞣綐O樂世界,不做第二種想法,我這一生就這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沒有第二個方向,這叫無上菩提心。「持名」,執持名號。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師父教他這一句佛號,這傳授給他的法,他一生九十二年未曾丟失,念了九十二年。他給我們做證明,這光碟諸位要細心看,要用恭敬心、真招模闳タ此
  他給我們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見佛很多次,常常見佛。光碟上他老人家說,好幾次要求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答應,說他修得不錯,留在這個世間表法,給念佛人做個好樣子。這就說明他見阿彌陀佛不是一次。往生之前,他老人家又說,這幾天阿彌陀佛來告訴我,叫我趕快往生。這給我們作證,老和尚決定沒有妄語,句句話都是真話。為什麼人家跟阿彌陀佛那麼熟悉?感應,清淨平等覺的感應。我們的心,念到清淨平等覺,就會跟老和尚一樣,跟阿彌陀佛起感應,我們念佛,佛就現前;我們求生,佛就帶我們去。不帶我們去,那就是海賢老和尚的樣子,你有能力表法,要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
  我們在傳記上曾經看到,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這是東晉時代在廬山建東林念佛堂,就是現在的東林寺。他老人家四次見佛,見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跟人說過。最後一次,就是第四次,他才跟大家宣布,極樂世界又現前,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過去曾經見過三次。別人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經中所說的一模一樣。遠公大師在世,他講的經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他那個時候東林念佛堂就依一部經,《無量壽經》,這最早到中國來。歷代一共十二次翻譯,所以它有十二個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種失傳,現在《大藏經》裡面只有五種。
  這五種仔細去校對,裡面出入很大,說明這部經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說,不是說一遍。一遍,那梵文的底本只是一種,無論怎麼翻譯,不會有很大的差錯。最明顯的,願力,四十八願,這決定不會有錯誤的。這五種本子裡頭有三種不同,有兩種四十八願,有兩種二十四願,有一種三十六願。這麼大的差別,這就說明不是一次說的,多次宣講。阿難結集的本子,這梵文原本也都傳中國來了。多次宣講說明這部經重要,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講過第二遍的,唯獨這部經,叫你明顯看出來它不是一個底本,它是不同的底本。就說明世尊在世不同的說法,多次宣說,才會有這種現象發生,也顯示出這個法門的特殊、奇特。
  這個法門,遇到有緣的,緣就是信願,死心塌地,絕無改變,阿彌陀佛來,教我再有一個方法,我也拒絕,我就依照這個法就行了,我相信這個法字字句句是佛說的,決定成就。《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章》要認真學習,我記得這一章,單獨這一章我講過。你真明白之後,死心塌地,一門深入,很快就成就。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三年往生的人太多太多了。絕對不是他的壽命只有三年,他三年念佛功夫成就了,見到阿彌陀佛,會要求阿彌陀佛,我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佛很慈悲,佛就帶你走。三年,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還得了!還有哪個法門能超過這個法門,找不到。你很幸撸龅揭磺兄T佛共同讚歎的奇特大法。只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人,雖然遇到了,他懷疑,他不相信,當面錯過,真可惜。
  這個地方念老引用《淨影疏》,淨影法師隋朝時候人,他也叫慧遠,跟我們初祖法號完全相同,所以在歷史上稱為小慧遠。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就叫《淨影疏》,《無量壽經義疏》。這裡面說,「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住就是心安住的所在,心住無所住就是住佛住。為什麼?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佛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叫住佛住。我們也常常提到,要認識,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住佛住。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住;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小乘住,阿羅漢、辟支佛;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那就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住哪裡?住六道輪迴。
  記住,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你住六道輪迴。你要是能夠把執著放下,我再也不執著,我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就是再也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了,你就能證阿羅漢果。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這個必要,假的,分別它幹什麼,那你就升級了,你升菩薩。真正覺悟了,雖然這個現象在面前,面對著它,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就是佛住。修行修什麼?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東西,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章嘉大師教我放下,放下什麼?就放下這個。真正放下了,事實真相就明白了,那叫看破,看破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體是空寂的,相是假的,體是空,一法不立,連佛也沒有。自性是本體,所以不能執著,不能起心動念;相是假的,也沒有起心動念的必要。無論是性、無論是相,都不起心動念,這就是住佛所住。住佛所住,你要有行為,行為是什麼?眾生有感,自然有應,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法爾如是,沒有起心動念,還是住佛所住。那應幹什麼?應是幫助他解決問題。菩薩有感,則以佛身去度他;二乘有感,就現菩薩去度他;眾生有感,現隨類身。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那是講三十二類,每一類無量無邊身,與眾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都叫奇特。
  「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釋迦牟尼佛,今天釋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阿彌陀佛所住,就是「住大涅槃,能起化用」。化是化身,是變化;用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叫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得究竟樂。十方諸佛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個個面對他有緣眾生都能起變化的大用,教化眾生,佛不做別的,就是教學。教學的儀式無量無邊,在我們這個世間,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印度,以比丘的身分表法,表放下。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七情五欲,過出家人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的示現非常活潑,示現的意義,就是放下萬緣,身心清淨,為我們表清淨平等覺,表這個法。有國王大臣禮請他老人家去講經,在宮殿裡面、在花園裡面,他也答應,他不拒絕。所以在竹林精舍、在祇樹給孤獨園還講了相當長的時間一段經,幾部大經,講完之後就離開了,又去過他遊牧生活。不呆板,為我們示現活活潑潑,佛,真的現在人講通情達理,讓眾生生歡喜心。
  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要你去向他請教,他都教你,包括所有宗教,這在經上能看出來。他不排斥,他也不勸你,你那個宗教有問題,沒有說過這個話,對每一個宗教都讚歎。我們要學,為什麼?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但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包括其他宗教,所有一切的法門都是平等法。同一個道理,只要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能夠得定,定深了不放棄,到最後都能見性。所以,用其他的宗教修行的方法,向世尊去請教,世尊都幫助他破迷開悟,明心見性。他明心見性作了佛,有沒有捨棄他的宗教?沒有,他到他那個宗教去做先知去了,他到那個宗教裡面去領導他們去了。外面看到是不同的宗教,裡面都是佛菩薩,這是對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修其他宗教也不例外,他本來是佛,他成佛有什麼奇怪?不奇怪。龍女八歲成佛,龍是畜生道,八歲小女孩,善根深厚,聽聞說法她開悟了、她證果了。
  本經特別提到的是普賢菩薩,你看第二品「德遵普賢」,普賢菩薩專門講修行,落實修行。落實裡頭最重要的一樣就是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的行門就是十大綱領,普賢十願,願願都是用真招摹V大心來修,真諒V大。面對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法不立,一法不捨,得大自在。禮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眾生是廣義的,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都叫眾生。動物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乃至虛空法界。所以眾生這個名詞含義非常非常廣大,普賢菩薩的恭敬心,圓圓滿滿統統都禮敬到了。
  我們今天對佛菩薩恭敬,對人就不恭敬,對好人恭敬,對惡人就不恭敬;普賢不是的,平等對待,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的眼裡、他的心裡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平等平等,看一切眾生跟看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對阿彌陀佛是用什麼恭敬心,對一切眾生用的恭敬心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那叫普賢行,禮敬、稱讚、供養完全平等。普賢行不容易修,為什麼?我們沒有平等心。雖然說恭敬心,恭敬心不到位,達不到佛所要求的標準,我們還自以為是,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進。所以普賢行對我們有名無實。這也是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因素之一,為什麼功夫不得力。
  《會疏》裡頭說的,「佛所住,不二乘菩薩所能及」。這個「不」是非的意思,不是二乘、不是菩薩所能及。二乘是聲聞、緣覺,菩薩是說的三乘菩薩,天台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沒有明心見性;也就是說,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起心動念。二乘,不但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佛所住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二乘、菩薩做不到。「唯佛與佛住之」,只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這是佛,他們住實報莊嚴土。「又佛說三乘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十住菩薩住十住法,十行菩薩住十行法,十迴向菩薩住十迴向法,這就是隨順他們自己所學習的,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今天釋迦牟尼佛示現住佛所住,住一真法界,住實報莊嚴土,也就是住真實大菩提心,真铡⑶鍦Q、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佛心。「而流出此殊勝妙法」,就是這個淨宗法門,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無比殊勝。「以為眾生之因心」。這原本是如來的果覺,我們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真涨鍦Q平等正覺慈悲,心安住在這上。表現在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聲聲佛號,聲聲清淨平等覺,聲聲是真涨鍦Q平等正覺慈悲。與本經修學的宗旨完全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用這個來做眾生的因心。
  「《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三昧是定,禪定,「及大寂定」,大寂定就是大涅槃。普等三昧、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它還有個名字叫念佛三昧;換句話說,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普遍等同,平等。跟二乘人在一起,跟二乘平等;跟三乘菩薩在一起,跟菩薩平等;跟諸佛在一起就跟佛平等,妙極了。為什麼?三乘菩薩、聲聞、緣覺他也念阿彌陀佛,他也求生極樂世界,他們往生在方便有餘土。六道眾生沒有證得果地,念佛往生凡聖同居土。前面說過,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實際上,到極樂世界原來是平等的,普等三昧。真妙,真正是奇特到極處。「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今佛」,現在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底下是念老的話,「《甄解》之說,更切經旨」,跟本經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完全相應,說得真好!
  下面為我們解釋「導師之行」。「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於佛道者」,這稱為導師。引導眾生入佛道,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方法。一生成就呢?一生成就就是念佛成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生成就不了,一生成就那真的億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早年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在他這一生當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修禪宗成就的一個都沒有。禪宗是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一個都沒有。修密宗成就的,他一生只見到六個人。念佛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念佛往生成就的,比禪、比密還要高。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薩。不是自力,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給你,是他力法門,阿彌陀佛把你抬舉起來了,對佛要感恩。如果對佛要不敬,大不敬,這個罪可就重了。你不遇到這個法門那沒話說,遇到這個法門,對佛大不敬,你違背了經教。
  什麼是敬佛?依教修行是敬佛,一直念下去是敬佛。懷疑是不敬佛,改變方法是不敬佛,為什麼?你不能往生。真正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敬佛。往生的方法,一句佛號,不能改動。無論修什麼法門,你聽到了去學習可以,它的結果是什麼?對念佛法門信心更增加、增長,這就對了。看到學那些法門那麼難,這個容易,容易就容易成就,難就不容易成就。
  下面引《十住斷結經》這裡面說,「號導師者」,這個號就是稱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這叫導師,示其正道。「《華首經》曰:能為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無生死道就是指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不是死,你要說你這個地方死了,到極樂世界生了,錯了,沒有生死。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肉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個東西是生滅法,說穿了它根本是個假象,根本就不存在,這是量子力學家說的。把這個假的放棄、捨掉,真身現前,真身是法性身,真身永遠不生不滅,這就是說無生死道,道道地地的導師。
  「《佛報恩經》曰:大導師者」,大導師是指誰?「以正路示涅槃徑」,這個徑是小路、直路,最近的路、最快速的道路,「使得無為常樂故」。下面念老有個括弧,「無為指無為法」,一切法法爾如是,「常樂指常樂我淨」。常樂我淨這四德自性具足,你見性就得到了。大乘教講三德,「法身」,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有常樂我淨,「解脫」有常樂我淨,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常,永恆不滅,就是不生不滅,這叫常;樂是無苦,離一切苦,離苦就是樂;我,是自己能做主宰;淨,就是清淨心,沒有染污,換句話說,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受外境干涉。涅槃四德,這四個你都得到了這叫大般涅槃。
  「又《甄解》曰: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說得好!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平等的,真正具足信願,老實念佛的,一個都不會漏掉。不要以為阿彌陀佛把你忘掉了,阿彌陀佛不會忘掉你,只有你把阿彌陀佛忘掉。這一忘掉,當中障礙就發生了,阿彌陀佛不能在你面前現身。所以我們在平常要培養對佛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的信心、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對所說法門的信心,不能有絲毫疑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
  中國古人,古代的中國教育,從小就養成他的信心,教五常,五常是德,做人根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性德。對聖賢、對祖宗有信心,從來沒有懷疑過;對人有信心,人性本善,不相信這個世間有壞人。壞人是沒有受過教育,習性學壞了,不是他的本性,本性純淨純善。所以說「性相近,習相遠」,習就是習慣,是染污。所以,人人都有可敬之處、可敬之時、可敬之事,怎麼可以失敬?普賢菩薩不是,禮敬圓滿的做到了,真的是用清淨心、平等心修一切恭敬。
  《甄解》裡面,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遺。「又大導師者,即彌陀世尊,以本願引攝五乘」,五乘是指的法界一切眾生。三乘之外,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再加上人、天,五乘。引導攝受,也就是接引大眾往生極樂世界。「故今本師演說本經,正是住彌陀之所行也」。彌陀之所行,就是接引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念佛求生淨土的大眾,這五種人,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實際上它還包括畜生、餓鬼、地獄,這是三惡道的,三惡道的眾生,過去無量劫中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修過這個法門,阿賴耶裡頭都含藏著淨土的種子。諸佛菩薩化身在惡道裡頭,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念佛往生淨土。佛門裡有一本小冊子,《物猶如此》,專門是講畜生道念佛往生的,真有。現在還有,你只要留意你就會發現,你就會看到,畜生念佛。牠過去生中是念佛人,念佛功夫還不錯,臨命終時一念錯了,墮畜生道,沒能往生。由於念佛功夫很深,做了畜生,牠懺悔,牠後悔牠錯了,所以牠看到佛像,看到念佛的人,牠恭敬。
  今天釋迦牟尼佛演說這部經,就是住彌陀之所行。非常稀有難逢的,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能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所會集的這新本子,太稀有了!使我們這些善根不足的人,看到這個本子把善根補足了,為什麼?不懷疑了,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現在中文本的《無量壽經》有九種版本,五種原譯本之外,有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彭紹升的節校本,八種本子,再加上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會集本,九個本子。過去我們把這九種本子都印在一起,印成一冊,便利大家參考,你看看你喜歡哪個本子。這個本子出現,度人多了,許多不能得度的,遇到它得度了,功德無量無邊。夏老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六年的時間為我們做成集註,這是真實智慧。如果他自己註的,我們一般人不相信,他用另外一個方法,用經來註經,我們服了,用祖師大德的開示來註經,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所以,經是會集本,註解也是會集本,我們由衷的敬佩。自己謙虛,把這部經的義理說透了,讓我們讀了斷疑生信,信心堅定,願心踏實,決定得生淨土,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兩位大德出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要特別感恩,這菩薩再來,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可是今天這個時代是個科學的時代,科學講什麼?第一就是教我們懷疑。我們用懷疑的心就不得其門而入了,入科學行,入聖賢學問不行。聖賢學問要真铡⒁Ь矗们鍦Q心來接受;科學不需要,不需要恭敬心、不需要真招亩寄軐W得到。這是聖賢學術跟科學不一樣的地方。不能用科學的方法來學經教,用科學的方法念佛不能成功。學科學得到的結論還是科學,佛法是心性的學問,科學方法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佛所說的,局部,科學能幫它證實,讓我們對於佛法,對於佛所說的、祖師大德所說的生起信心,有時候能得這個利益。
  下面這句經文,「最勝之道」。「《淨影疏》曰:無上菩提,是最勝道。」大乘妙覺果位所證的是最勝道,再沒有超過它的,叫無上菩提。無上就是最勝,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是覺悟,究竟的覺悟、圓滿的覺悟。不是讚歎,是真實,真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的證得了,釋迦牟尼佛證得,維摩居士證得,佛弟子當中,菩薩們證得,在家居士當中也有不少人證得了,可見它不是假的,他說的是真的。怎樣修真才能證得?章嘉大師告訴我,看破、放下就證得了。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說得最清楚、最透徹,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聽到這一句不要消極,它是事實真相。你必須要把大乘經教搞清楚、搞明白,才能解決問題,才不至於產生誤會。
  佛所講的東西不能想像,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愈解釋愈錯誤。為什麼?佛是從大寂定裡面流出來的,這前面剛剛讀過,大寂定是什麼?是真心,真盏綐O處,沒有絲毫虛偽,沒有一個妄念,自自然然流出來的。我們也要住大寂定才能懂得,不能入大寂定,總得有幾分定功,定功愈深你知道的就愈多,知道的也愈深愈廣。沒有定功,心浮氣躁,是完全不懂。聽不懂還要批評,說佛說錯了,他憑什麼?他憑科學,佛說的跟科學家講的不一樣,用科學家的標準來看佛法,佛全錯了。科學在今天的社會非常普遍,大家都是用科學的眼光來看一切法,對佛法、對中國傳統文化都不例外,與科學不相應的就是糟粕,應該要捨棄的,這就難了。
  佛法重視心法,今天講唯心、唯物,它重視唯心,也不捨唯物,法相宗對於物相說得非常清楚。大乘佛法是圓滿的、是究竟的,但是它有一定的深度。深度的東西對誰說?對清淨平等覺的人說,他聽到了會開悟,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細心觀察海賢老和尚,乃至於他的師父傳戒老法師,有跡象讓我們看出來,他們確實是開悟的人。開悟與有沒有讀過書不相干,與有沒有上過學也不相干。唐朝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在黃梅住了八個月做義工,每天舂米破柴。他那個舂米破柴不妨礙他用功,他用什麼功?看得破、放得下,他就用這個功。真看破了,真放下了,五祖忍和尚把衣缽傳給他。真的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報告的二十個字,那就是對自性簡單的描繪,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如本性是清淨的,沒有染污,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真的,不是假的,衣缽就給他了。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也做了報告,見性是什麼樣子?他在定中說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那就是細說,詳細說明自性的樣子。這部大經,流傳在我們世界上這個《華嚴經》,其實它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目錄提要。像《四庫全書》一樣,《四庫全書》分量太大,紀曉嵐編了一部目錄提要,每部經裡頭說些什麼內容,簡簡單單提下來,有五本,全書一千五百冊,提要五冊。《華嚴經》,龍樹菩薩見到的,多大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個書要搬到我們這個地球上來放不下,搬到我們這個銀河系也放不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收藏在哪裡?大龍菩薩的龍宮裡面,龍樹菩薩有緣見到了。再看中本,分量還是太大,閻浮提眾生沒有能力受持這部大經。最後看小本,小本就是目錄提要,這個可以,十萬偈,四十品,是《華嚴經》的提要。世尊當年是細說,這一部《華嚴經》說些什麼?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華嚴經》濃縮起來就這二十個字,展開來,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
  六祖惠能大師知道,在他手下跟他學習開悟的四十多個人,這四十多個人都入這個境界,不是假的。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單傳,傳到惠能,禪宗法門無比的興旺,中國寺廟都叫禪寺,學習的人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四十多人,在《華嚴經》上,他們的地位初住以上。這些人不求西方淨土,他們到哪裡去?他們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都到那裡去了,到那邊去作佛去了。這是我們要知道,我們從這裡生起信心,對如來大法生起無上的恭敬心,我們展開經卷才能看出一點門道。經卷字字句句其深沒有底限的,其廣沒有邊際,所以百讀不倦、千讀不倦、萬讀不倦,遍遍都有新意思出來。它沒有意思,說的住大寂定,沒有意思在裡頭,我們學習的人,在這個經典裡面,字字句句體會到無量義。世間書籍不能比,世間的書是人從腦子裡頭、思想裡頭寫出來的;這是稱性的,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沒有意思。因為沒有意思,它才能成為無量義;有意思,就是那個講法,不能做第二個講法,第二個講法就講錯了。經典不可思議,佛法不可思議,淨土不可思議,信願持名不可思議,這無上菩提最勝道。
  「又《會疏》釋曰:於一切世出世中無有倫匹」,真的,現在我們看這話我們相信,一切世間、出世間沒有一法能跟這一法對比。「《甄解》曰:最勝道者,念佛往生一道」,多清楚、多明瞭,「於一切方便中,無上最勝故」。你要放棄,找別的,那真叫可憐,那是愚痴。「又最勝道者解脫德,《涅槃經》云:無上上,真解脫」,解脫是得大自在,解是解開,脫是脫離,脫離一切苦,解開一切煩惱習氣,回歸自性,得究竟樂,「故無上上,即最勝義」。「《甄解》之兩說,互為表裡,因念佛即無上上最勝之道,往生必證涅槃也。」這個涅槃是如來所證的大般涅槃,不是聲聞緣覺證得的。
  「又正當念佛時,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當下即是,即無上上解脫時也」。那我天天念,這境界不現前,這什麼原因?有原因。你念佛裡頭有夾雜、有妄念,所以這個境界你沒有得到。觀音、勢至教我們的方法可以去試試看,用觀音、勢至這個方法,跟這講的一樣。觀音菩薩教我們反聞,「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教我們「都攝六根」,你六根一根都沒攝,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麼樣反聞?專聽佛號,聽自己念佛的佛號。特別是默念,不是金剛持,金剛持口動,口完全不動,心裡在念佛,有沒有聲音?有。耳朵聽心裡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這叫反聞。那個是心完全集中注意在佛號上,外面東西聽不到了。這才是真正把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放下了,都攝六根。你用這個方法一定有效,當下就是無上上解脫時。「今日釋尊將演彌陀之妙法,故住於彌陀之所住,行彌陀之所行,念彌陀之所念,故云住諸佛所住最勝之道」。說得真好,妙極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天 地 游 释迦牟尼 佛:“佛 法 界说
2022: 天地游 因缘Guo报是Yin律。你以为
2021: 思想如何构成
2021: 科学研究的艺术 第九章困难 对新设想
2020: 连皇冠上的明珠,数学,都造假了,还有
2020: 唐诗解(4)
2019: 念一篇中国学生熟悉的【新概念】作比较
2019: 民意调查:我讲英语有没有口音?
2018: 略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出路
2018: 西方直线思维方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