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三六集)【日期】2014/11/19【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3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五頁第四行,從當中看起:
「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也」,前面我們講到此地。現在我們接著往下看,「何謂真實之利」。真實之際知道了,經上講的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就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本性。本性本善,本性就是自性,自性是一切圓滿,稱為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當作圓滿講。什麼是真實的利益?這部經上講三個真實,何謂真實之利?「《疏鈔》又曰」,都是用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來解釋,「澄濁而清,返背而向」,濁,濁惡,就是染污,染污是比喻我們的煩惱習氣,能夠澄清這些染污恢復清淨心。真心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污過。這染污是什麼?染污是妄心,染污的根本是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自性不生不滅。經上所說的這些話,用相宗的話來講,實際上就是轉識成智,就這個意思。返背而向,背是違背了自性,現在回過頭來我們要向自性,向自性是用真心,背自性是用妄心。什麼人用真心?法身菩薩用真心。這以下全是用妄心,阿羅漢、辟支佛,天台家所說的三賢十聖,三賢都是用妄心,十住、十行、十迴向。初地以上用真心,這所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在念佛法門裡面講功夫,功夫成片用妄心,事一心不亂還是用妄心,用得正,沒有用偏、沒有用邪;如果是理一心不亂,就是用真心,跟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他念到這個地位,不可思議。他能成就也就是示現給我們看,我們每個人都能成就,問題你肯不肯幹。他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心裡頭只有這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妄想放下了,雜念放下了。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口嘗味,乃至意知法,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不受外面環境染污,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現前,他的功夫等於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覺心現前,這個功夫等於法身菩薩,就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住哪裡?住實報莊嚴土,換句話說,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
一句佛號,念了多少年?功夫真正得力,要從這算起,功夫不得力不算。什麼叫功夫得力?念佛的時候確實沒有雜念。念佛抓住三個重點:第一個,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懷疑,功夫就被破壞了,不懷疑;不夾雜,夾雜就是六根會受外面六塵境界影響,不受外面境界影響,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那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雖然清楚,那個心如如不動,沒有受到外面干擾,依然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三個條件當中第二個,不懷疑、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句句都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要這樣念法。念多久?不一定,上根的人像《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證得;一般中根的人,甚至於講中下根的人,十年、二十年決定得到,十年、二十年不算長。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他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實、聽話、真幹,這句佛號念了二十年。也就是說,他四十歲達到什麼境界?我們相信他達到理一心的境界,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實利益。理一心不亂就成佛了,禪宗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師講六即佛,他這個六種佛裡面,他是第五種,分證即佛,比他高的那是圓滿究竟成佛,分證即佛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嚴是圓教,從初住到等覺都住實報土,這是分證即佛,除了不能回歸常寂光就這一樁事情,除此之外,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佛沒有兩樣。
用念佛這個方法容易成就,一生就了了,不要等來生。用其他的法門,我們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任何一個法門要達到這個境界都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不能用年月算,一般形容叫無量劫,有沒有誇大?沒有,無量劫是老實話。譬如用其他的法門證得初果,小乘須陀洹的地位,沒有出六道輪迴,須陀洹要出六道輪迴,他要修到阿羅漢才能超越,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了。要多少時間?證得初果之後,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再到人間,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到阿修羅、羅剎,不會,這叫聖人。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這七次往返多長的時間?確實論劫算。這個法門確實是難信之法,怎麼這麼短的時間就成就了。這什麼原因?真正的原因,因是你本來是佛,這是真因,《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因就是這個。緣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你念,阿彌陀佛就加持你;你不念,阿彌陀佛加持你加不上,就是你沒接受。怎麼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講二十年成就,這是一般的,確實是真的,不是假的。哪個法門能跟這個法門相比?找不到,所以是真實之利。
下面兩句說得好,「越」,是超越、超過,「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像我們剛才說的證得須陀洹果,修到成佛,經上一般說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無量劫,用念佛這個方法超越了,一念就超越了,快!「齊諸聖於片言」,片言是一句話,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齊是平等,跟他的位次等齊。諸聖,聲聞、緣覺、菩薩,再往上面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可以超越諸聖跟法身大士平等,就是經上常說的阿惟越致菩薩。一念一句,「至哉妙用」,這個作用達到究竟圓滿,才稱為至哉,「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這個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讚歎的。「《阿彌陀經》乃本經之小本,故知至哉妙用,其唯本經歟!」在淨土經典裡面,《無量壽經》稱大本,《阿彌陀經》稱小本,這部經說得詳細,《彌陀經》說得簡單,是說一樁事情。古人有說,本經就是《華嚴經》的中本,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華嚴》說得詳細,是本經的細說。《彌陀經》是本經的略說,略說分量少,可以用來做課誦本,早晚課誦本,幾分鐘就念完了。所以《華嚴》稱大本,《無量壽經》稱中本,《彌陀經》稱小本,內容完全相同,只是有詳略之不同,淨土跟華嚴的關係就顯示出來了,非常密切。
「本經之宗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宗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稱之為宗,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我們經本第二十四品,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後面還有一段,慈舟大師判作一心三輩,就是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把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命終時信願持名,一句、十句都能往生,顯示出淨土法門真實不可思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圓攝信願」,所以真信切願,念念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即是持名」,抓住這句名號絕不放鬆。今天社會學科學的人常說的分秒必爭,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用這個精神。我有一秒鐘,可以念一句阿彌陀佛,這一秒鐘沒有空過,如果把佛號忘掉了,這一秒鐘空過了,那叫真可惜!這一向專念就是持名,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大小兩本,同一綱宗」,綱是修行的綱領、宗旨。「如是妙法,三輩齊收」,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分有三輩,上品、中品、下品,上中下三輩,都是用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三輩是功夫有溕畈灰粯印
後面說,「遂令凡夫,頓同補處。大哉妙用,不可思議,即是本經之發心念佛」。這個作用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非常難信,但很容易成就。難信能信,這個值得讚歎。為什麼這麼快就成就?記住我前面所說的一句話,因為你本來是佛。學佛的人要承認這句話,不要客氣,我不敢當,那就壞了,不曉得到哪一劫你才能成就,就要希望你直下承當,聽到之後,對,我就是,你這一生就能作佛。在這個世間無論幹什麼要謙虛客氣,這句話可不能客氣,這不是一般人說的,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的,真的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當作佛。所以作佛是應當的、應該的,人人都可以作佛,只要你信得過,信這個字是關鍵,不信就難了,一定要相信,能幫助我們。我們現在是凡夫,凡夫在六道輪迴出不去,雖然是凡夫,要是遇到這個法門能信,願意往生,這句佛號念念不間斷,他就成功。頓同補處,這還得了!頓是頓超、快速,立刻你跟補處菩薩相同,補處是等覺菩薩,像彌勒菩薩,他是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菩薩,他在後補。釋迦牟尼佛的法呓K了之後,下面這一尊佛出世,就是彌勒菩薩,所以彌勒菩薩是後補佛。這個法門,唯獨這個法門,能幫助凡夫在一生當中跟補處菩薩地位相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修成等覺位,真的要無量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下面稱讚大哉妙用,不可思議,即是本經之發心念佛,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念佛就是一向專念,「此即真實之利也」,這個利益是真實的,這不是假的,能幫助你在一生當中,證得圓滿究竟的佛果。「如是真實妙用,於一念頃,頓越三祇(三大阿僧祇劫)」,一念之間就超越,頓是頓超,立刻就超越。「一聲稱名」,稱這一聲阿彌陀佛,「位齊諸聖」,齊是平等、等齊,跟誰等齊?跟法身大士等齊。「我等幸聞」,我們是凡夫,無比的幸呗牭竭@個法門。「此真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句話是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所說的,他對於聽到這個法門的人讚歎說,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序分就到這個地方講完了。
下面我們看第二卷,正宗分。「法藏因地第四」,第四品。這一卷,念老將註解分為四卷,這是第二卷,第二卷從第四品到第十品。「本卷」,在這卷,「詳陳彌陀因地」,詳細為我們說明,或者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因地,也就是歷史,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他怎麼樣修成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知道他的原因,我們對他的信心就生不起來,對他的因緣徹底明瞭,我們的疑惑就斷掉,真相信了。所以講因地法門,怎樣「見佛聞法」,怎樣發大菩提心,發心之後,還用五劫的時間精勤,「結得大願」,這個五劫就是四十八願的由來。
「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一乘是講教,所謂一乘是成佛之教。佛法裡頭有一乘、有二乘、有三乘,二乘是佛、菩薩,三乘是佛、菩薩再加上阿羅漢。《法華經》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由此可知,佛心平等,沒有高下,他如果不給我們說究竟圓滿的大法,他對不起我們。可是我們的根性不高,煩惱習氣太重,大法聽不懂。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性,利根的,絕頂聰明人,佛給他說一乘法,他很快就成就了;煩惱習氣重的、罪孽深的,佛給他教小乘法,慢慢幫助他提升,幫助他消業障,幫助他長智慧,慢慢走向一乘。如果遇到這個法門,實在他是無比的幸撸娴目焖俪删土耍@樣的人在歷史上有,很少。哪些人是這種大法的當機者?古德告訴我們,一個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一聞千悟,他一聽就明白、就開悟了。像誰?中國有個代表的,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這是代表人,上上根人。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聽別人念《金剛經》,他一聽就懂。他賣柴,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有。抗戰時期許多城市沒有電燈、沒有瓦斯,所以要燒柴火,有賣柴的;家裡頭要有水,水有人挑,挑水,有賣水的。這在抗戰期間,我這個年齡都親身經歷的,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有電燈、有自來水,所以完全靠勞力生活。
惠能那時候年輕,二十四歲,家庭非常清苦,父親過世了,沒有兄弟,獨生子,跟他老母親相依為命,他是個孝子。有一天賣柴,偶然的,賣完之後拿著錢去買一點米,回家去養老母親,偶然聽到有個人念經。古時候,那個時候的窗戶不是玻璃,玻璃隔音,紙糊的,紙糊的看不到裡面,但是聲音聽得見。裡面有人讀經,他就聽了幾句,非常歡喜,等他念完,他敲門進去,問他念什麼,他說念《金剛經》,他就把剛才聽的那一段意思講給他聽。這個人聽了非常驚訝,《金剛經》是有相當深度的經典,他怎麼能聽得懂?問他念書,沒念過書,不認識字。這個居士也很了不起,發現到這是佛經上講的上上根人,全心全力幫助他,根本不認識,勸他到黃梅,就是五祖的道場,跟五祖學習,你一定會有大成就。他家裡生活有問題,他拿了十兩銀子送給他,做安家費,找些佛友照顧他母親,讓他放心去求學,他接受了。在黃梅住了八個月,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了,立他為禪宗第六代祖。上上根人,跟讀書不讀書沒關係,跟什麼東西有關係?老實、聽話、真幹,跟這個有關係。所以要遇到是老實、聽話、真幹,上上根人。
我們真難得,真不容易,我們在這個時代也遇到上上根人,海賢老和尚,去年往生的,去年一月。往生的時候,這個老法師一百一十二歲,他也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部經,所以他的師父,高人,認識。二十歲發心出家,這師父一看,這人是個老實人,聽話、真幹,於是傳他無上的妙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你看看他多老實,念了九十二年,叫不拐彎,不拐彎就是沒有夾雜任何東西,一句佛號念九十二年。我們細心去看這個光碟,你要看出門道,看出他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對我們是莫大的鼓勵,讓我們對淨宗真正斷疑生信,不再有絲毫疑惑。為我們證明,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為什麼?他見過,他絕對不是欺騙我們,而且見過不止一次。我是最保守估計他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在一生當中決定超過十次。也就是九十二年念佛當中,念到理一心的時候,心裡想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平常人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想佛,會見到佛,佛不常來,偶爾跟你見面,會透消息給你,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少年,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會給你說這些話。你心就定了,念佛真有效,不是假的,佛來通知你。第二次見佛面,是你壽命快到了,佛來通知你,跟你約定時間,時間長短不定,因人而異,一般大概都是一個星期到三個月。
我早年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他往生前三個月知道往生的日期,好像是八月初七。他寫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也沒有人敢問他,就是八月初七那天走的,這三個月之前,所以知道三個月之前,他清清楚楚。實際上學佛才兩年,以前學佛那都不是真的,最後兩年是什麼?生病,不能工作,躺在床上聽我講經。我在居士林講經,講經的光碟,那時候不是光碟,錄像帶,送到他家裡,他每天看,看了兩年,發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前一天找我給他做皈依,第二天他就走了。所以三個月前佛來告訴他時間,這第二次見面,第三次見面佛來接引,他往生的時候佛來帶他去。所以一般人念佛往生,肯定有三次見佛,這是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憶是想佛,心裡想佛,念是口裡面出聲,憶比念重要。念佛,口念心裡頭沒有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心上真有佛,口上不念沒有關係,那是真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活在這個世間會見佛,因為你到功夫成片的時候,跟佛緣就接上了,這就是感,佛現身是應,感應道交,你能夠見到佛。到事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你就有機會常常見佛。到理一心,真的,你一想佛,佛就現前;你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真實不虛,不是假的。
這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告訴我們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部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真經,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老居士沒有隨便加一個字進去,非常忠於會集的原則。會集跟翻譯不一樣,翻譯自己可以斟酌用什麼文字,會集不可以,會集,字字句句都要根據原來經典裡頭,不可以改動一個字。自古以來翻譯佛經、會集佛經,自古以來都有,有改動的,不少。這部經一個字沒有改動,為了取信於後人,希望這部經讓大家見到了不生疑惑,功德無量。第二個為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也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是不是念老自己意思?不是。念老有智慧,他用經來解釋經。你看每一段文字,括弧裡頭都說出來了,這是從哪部經、哪部論上節錄下來的,是某一個祖師他的開示。他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古來祖師大德的註疏,經論的部分八十三種,祖師大德開示、註疏一共一百一十種。無非都是讓後人看到這部註解增長信心,沒有疑慮,才能得真實利益,這慈悲到極處。海賢老和尚第三個證明,我們這些人這將近二十年,我們依這個經本(會集本),我們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來學習,決定沒有錯誤。他拿著《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照相給我們作證,這照片我們掛在那邊。所以他活這麼大年歲,阿彌陀佛給他的任務就這樁事情,為大家證實這三個真實:會集本真實、註解真實、我們依照這個經本修行真實。因為我們所遇到的空前的一個災難,許多人毀謗會集本,說我們修行錯了。他老人家給我們證明,證明之後他老人家就走了,第三天就走了,自在往生,沒有病苦。他的光碟、《永思集》這篇文章,我們要把它當作《無量壽經》來學習,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佛門弟子的好榜樣,更是淨宗法門的好榜樣,跟他學習決定不會有過錯。
這是阿彌陀佛發心,初發大心,五劫精勤,結得大願,這個大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這麼來的。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萬類齊收,積功累德,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圓滿的圓滿就這一句佛號,佛號功德無量無邊無有邊際。我們要想消業障、要想積功累德,怎麼修?這個經上告訴我們,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積功累德,就是消除無始劫來一切業障,完全在這句佛號。沒有人相信,為什麼?無量劫來我造的罪業太重了,哪有一句佛號能消得了的?總以為要經懺、要念咒,許許多多的法門幫助你消業障。殊不知那些方法消業障都少,消不乾淨,只有一句佛號能把業障、習氣乾乾淨淨清除掉,不要再用第二種方法。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的榜樣,他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真不容易!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還能不相信嗎?
我們天天講莊嚴佛國土,拿什麼莊嚴?我們天天講的化解衝突,帶給這個世間安定和平,用什麼方法?全是這句佛號。這佛號行嗎?行。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證明佛在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心裡頭最好的心,就是念佛的心,沒有比這更好的,沒有任何意念能夠跟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相比。我們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災難可以化解,安定和平可以現前,不但如此,還能夠莊嚴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用我們這個地方來做比喻,它那個磚就是添佛號,完全是一句佛號成就的。所以念這句佛號,就跟極樂世界有緣,就跟阿彌陀佛有緣,這是積植德行,就在今天。「如是內容,淨土三經,唯此獨備」。淨土有三部經,專門介紹極樂世界,除《無量壽經》之外,有《觀無量壽佛經》,簡稱為《觀經》。《觀經》是講理論跟方法,極樂世界根據什麼道理,要用什麼方法,我們才能夠往生。持名念佛是十六觀最後的一觀,方法講了十六種,最後,最後就是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小本《彌陀經》講得很簡單,便於做早晚課。所以三經裡頭,這部經講得最詳細,可以說是淨土概論,「故稱本經為淨土第一經」。這是第二卷前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前面是序分,在三分裡面,從這以下的是正宗分,正宗分從第四品到四十二品。它也分兩科,第一科,「正說因地」。我們看正宗分前面介紹,「經之正宗分,如人之身軀,心肺各臟皆備於是」。這是佛說這三分,祖師大德給我們用人身做比喻,序分好像是頭部,一看就認識這是什麼人;正宗分是他的身體,五臟六腑;流通分好像是手足,用這個來比喻好懂,三分是一體。
「本經以第四品至四十二品為正宗分」。這裡面說的什麼?「彌陀因行」,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狀況。「法藏大願」,法藏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上的稱號,法藏比丘,他的大願是怎麼來的,大願圓滿,就是極樂世界成就了。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要跟他的願相應。「極樂依正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正報是阿彌陀佛,老師,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這些人,上面有等覺菩薩,下面有三惡道眾生。只要在臨終時候,造作罪業眾生真正懺悔,後不再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統統接引。所以極樂世界是最容易去,但是最難相信。「極樂菩薩修持」,都要在這邊說到,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成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五十一個階位,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從初信位到等覺菩薩,五十一個階級,看他們的修行。「邊地疑城生因」,極樂世界有邊地,等於說預科,沒有正式階位的都在這個地方。這是什麼原因?帶著懷疑,但是真幹,存僥倖的心,如果真有極樂世界那就好了,沒有也就算了,是這麼個態度、心態,大概都是邊地疑城,所以一定要斷疑生信。怎麼斷疑?這部經幫助我們斷疑,你念得愈多,信心愈堅固。如果真正有堅固的信心,這經可以不必念,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沒有懷疑,他不需要念經,一句佛號念到底,圓滿成就。「娑婆穢土惡苦,極樂顯現證信等」,這些統統在這一部分,在正宗分這部分,正宗。「故不但為全經之主體,實亦為一部淨宗妙法之綱宗。」綱是大綱,宗是宗要,就是最主要的部分。
「本經於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之因地修行」,說得很詳細,「殊勝誓願等等無邊妙法行,陳述詳盡,廣於餘經」。一切經佛常說,但是這部經講得最詳細,專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給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相信、能夠發願,在這一生當中橫超,不是豎出是橫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佛為我們介紹這個法門最重要的目標。「本卷內容」,這是第二卷,第四品到第十品,「即彌陀因地發願,與大願圓滿之經過」。這一卷裡面,這七品經,第四到第十,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西方極樂世界歷史來看。這是講歷史,講阿彌陀佛從發心到極樂世界的成就。我們搞清楚、搞明白,無論是理、無論是事,統統搞清楚才不會懷疑,懷疑是求生淨土最大的障礙。所以有懷疑一定要熟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方法妙極了。
「經中首云,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之劫」。這說時間,這句話講時間,時間太長了,所以這是「表過去之時極為久遠」。在那個時候,「彌陀為世饒王」,阿彌陀佛他是個在家人,他的身分是國王。這個國王是個明君,治國是太平盛世,從別人稱讚他的德號我們就曉得,世是世間,饒是豐饒,也就是物資資源非常豐足,我們中國人講太平盛世,人民幸福美滿,國王有道、有德、有福報,人民都享他的福,這世饒王。他在世這個時候,正好世間有佛,世間自在王如來,在那個時候出世講經說法,他遇到佛,聽佛講經說法感動了,把王位捨棄,出家學道。這裡面所含的甚深的義趣,我們要能體會到,他是一個好國王,為什麼要出家?他有慈悲心、有愛心,總是希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真做到了,但是只能幫助他這個國家,幫助他居住的世界,不夠廣大,出家成佛,他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真能幫上忙。他的事業我們看到了,他建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多大?極樂世界跟遍法界虛空界一樣大,跟我們現在的世界重疊在一起,我們看不見。就好比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這個屏幕有很多頻道,我們現在只看到一個,其他的看不見,如果我們統統看見了,這世界就不一樣。實際上我們這個屏幕裡頭,無量無邊際的頻道,無數,無量無數,誰知道?明心見性的人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全看到了,看到它所有的畫面一個都不漏。你要問他有多少?他告訴你無量無邊無有數字能夠形容,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後告訴你一個總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什麼是真實的?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它不是虛妄的。為什麼?它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沒有生滅、沒有變化。我們雖然是性所現的,但是這裡頭纏著阿賴耶,阿賴耶能變,所以十方世界都是心現識變。極樂世界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它是真的,這個我們在學習經教裡頭常說,它不是假的。可是極樂世界有隱現不一樣,有緣它現,它現,不能說它有;它不現,不能說它無。不現是什麼?沒有緣,那是我們自己有煩惱、有習氣,就見不到,煩惱習氣斷掉了就見到。所以極樂世界有隱現不同,它沒有生滅,不像阿賴耶。阿賴耶,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離開阿賴耶,阿賴耶是生滅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是阿賴耶,那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佛對於這個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很明瞭。所以世饒王遇佛出家學道,他要學佛,他要像佛一樣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有福報,普度法界一切苦難眾生。這心量擴大了,不是消極、不是逃避現實,真正令人佩服、令人尊敬。
「法名法藏」,這是他出家的法名,沒有出家之前,人家稱他為世饒王。「發起宏深誓願」,這個誓願簡單的一句話說,他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六道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幫助他們從六道十法界超越,得究竟樂到哪裡去?他就想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他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請教。老師教他,你去參訪一切諸佛剎土,親自去看,一個都不漏,諸佛剎土裡面有善的、好的統統採取,不善的、不好的統統不要,這樣建立一個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極樂世界這麼來的,不是想像來的,不是阿彌陀佛的理想,也不是世間自在王的想像,不是的,實際上去考察。所以他用了多長時間?五劫。五劫考察,總結成大願,這四十八願就是五劫考察的結果。這四十八願兌現了,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發起宏深誓願,「故知彌陀因地發心修行,為時實難稱計」。這個五劫修行是他考察的時間,考察之外,發心修行,那真的時間太長了,無法稱說,沒有辦法計算。「但更應知彌陀發願之時,已非凡夫」,不是凡夫,是什麼?「古德多稱此時已是地上菩薩」。可以這樣說法,不是地上菩薩,怎麼能見到佛?所以說他是登地菩薩,講得通。「如是則彌陀最初發心之時,更遠於此」,早之早矣,彌陀發心功德不可思議。「是故」,這是念老勸我們,「淨宗學人於此應生淨信,彌感佛恩」。沒有他發心,沒有他認真修行,沒有他建立極樂世界,我們怎麼可能成就?我們的修行成就要無量劫,現在把無量劫縮短,短短十幾年,三、四十年時間就能成就,真正不可思議,所以感佛之恩。
「蓋此極樂依正及持名妙法,乃彌陀無量無數不可思議劫,精勤修習之妙果」。這一句話都說到了,阿彌陀佛多長的時間?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法想像時劫之長。這麼長時間裡面精勤,精勤是制心一處,佛末後那一句無事不辦,只要你能把心放在一處。海賢老和尚就是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沒有別的巧妙,就是制心一處。這就是精,精就是精一,勤,勤就是不斷修習,妙果是極樂世界。他所學習的就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題上這五個字。今天再用這個果覺,作我們修行的因心,「此恩此德,匪言可喻」。他為我們開的法門,教導我們的,這個方法是用他的果覺,他在極樂世界成佛了,怎麼成的?清淨平等覺成的。我們如何修清淨心?這一句佛號圓滿清淨;再向上提升,平等心,平等心是圓滿的真心,還是用一句佛號;終極的目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覺,還是用一句名號。這句名號不拐彎,不能忘記、不能丟失。念念都是這句阿彌陀佛,生活不離、工作不離,它不妨礙,心裡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一切時、一切處不離阿彌陀佛。這個法子精妙到極處,作我們因地心。此恩此德,言語說不盡。
「再者彌陀因地久證法身」,證法身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間太久了。「故此一乘願王、六字洪名、極樂依正種種莊嚴,甚至一毛一塵,無非彌陀無為法身、真實智慧之所流現」。極樂世界好在哪裡?這幾句給我們的描繪,讓我們產生真實稀有難逢。他是久遠劫前就證得法身菩薩,這個久遠劫之前是在他為世饒王之前,世饒王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古人有說,說他是地上菩薩,那真的是久證法身。故此一乘願王,一乘願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圓滿在六字洪名之中,六字洪名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頭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甚至於一毛一塵,這是講極樂世界,用這個做比喻,一根汗毛、一粒微塵都是阿彌陀佛的無為法身、真實智慧裡面流出來,顯示出來的,所流所現。
「一一皆超情離見」,情跟見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些東西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很多很多,都不能避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整個宇宙都是情見,情是迷惑,見是思想見解。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看到真相、沒有見到真相、沒有想到真相,所想的、所看的都是虛妄相,跟《金剛經》上所說的一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虛妄當真實,於是永遠不能脫離虛妄。虛妄是六道,虛妄是十法界。脫離六道是脫離嚴重的虛妄,還有一重虛妄,十法界,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脫離十法界就是法身菩薩。這個法門能叫我們在一生當中,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面就能夠超越兩重虛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到一真法界。「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之所印」,印是印證。中國古代對於這個印非常重視,外國人用簽名,中國人用印章。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是實相正印所印的,所以「一一皆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一一就是萬法。惠能大師開悟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一句很重要。宇宙從哪來的?一般宗教說神造的,佛法沒有講神造的,佛法說什麼?自性是本有的,是自性變現的。只要你明心見性,你對於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瞭,這叫開悟,不僅開悟,而且是大徹大悟。
大乘佛法教我們,我們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教我們,怎麼個教法?向內求,別向外求。因為外面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能求得到?應該怎麼求法?向內。所以佛家的經典叫內典,佛家的方法叫內學,不向外。為什麼?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說得好,自性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有智慧自然就有知識,你的認知不會錯誤,所以智慧裡頭有知識,知識裡頭沒有智慧,這個道理要知道。怎麼個求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寫在《三字經》童蒙課本裡頭,「教之道,貴以專」,教要專,學當然要專,不能同時學兩樣東西,一樣一樣的來。一樣還沒學會,再學第二樣,會把你的頭腦混淆,你不能集中,你一樣都學不好。中國古人、大乘佛法,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教人要專,無論世出世間法都要專,希望你做專家,不要做通家。專家開悟了,自然就通了,沒有學過的東西全知道。世尊給我們做個好榜樣,他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教學四十九年。他三十歲開悟,三十歲就出來教學,他講的這些經、這些論,誰教他的?他在哪裡學來的?沒有,沒有老師。雖然出來學了十二年,那個十二年學的東西一樣也沒用上,全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佛法要持戒、要修定、要開智慧。戒是手段,定也是手段,終極的目的是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知道。就是傳戒師告訴海賢老和尚的那句話,這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要亂說,不能說。你看,就把他算定了,他一定開悟,那個明白了就是開悟,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怎麼樣?不可以說,不能說,所以他也一生不說,但是曾經講過,我什麼都知道。這句話不能隨便說,隨便說是大妄語,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他在世我絕不敢這樣講法,他走了我敢講,他真的大徹大悟,真的什麼都知道。所以一一皆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一一皆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故此法門,不可思議。」這三個真實,真實智慧、真實之際、真實利益,這部經全具足了,而且講得很細緻,這是一切大乘經裡頭的精華,在這部經裡頭。
「下第四品,首明法藏比丘因地學道發心之因緣。」法藏因地第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