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40
送交者: 亦宛然 2023年07月20日04:54:1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四0集)【日期】2014/12/1【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14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八十二頁第六行,從「六、世間解」,從這看起: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又譯知世間」,另外一個翻譯翻作知世間。『世間解』,這兩種翻譯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清楚。下面念老引《甄解》,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他說:「世間者,名為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世間解。」諸佛如來他們對於五陰了解得最透徹,五陰是世間的奧祕,科學家認為宇宙的奧祕。五陰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世間一切法離不開五陰,五陰是世間法的元素。它究竟是什麼?科學家用了四百年的時間,在最近的二十年,把這個色搞清楚了。色是什麼?物質,受想行識是心法,心理,色法是物理,物理這個問題現在解決了。物從哪裡來的?物從念頭生的,受想行識都是念頭。這個念頭是心法,心理,心理學專門研究這個東西,現在科學還沒有正確的答案,我們相信科學再有十年、二十年,非常有可能把這個問題揭開了。這是宇宙的奧祕,一個物理、一個心理,還有一個自然現象,科學把宇宙歸納為這三大類。
  佛法也是講這個三大類,名稱不一樣,佛教稱物質現象為色法,心理現象稱心法,色法跟心法。阿賴耶三細相還有一個,色法、心法從哪裡來的?業相來的。業是什麼?業,用今天的科學來說,波動現象。宇宙之間這個波動從哪裡來的?現代哲學與科學都在追蹤這個現象,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業相是從一念不覺產生的,叫無明,佛家講無明煩惱就是指的這個。從無明煩惱生轉相,轉相就是受想行識,從受想行識生出物質現象。
  誰把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陀,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八地菩薩、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八、九、十、等覺這四個位次是菩薩最高的位次,往上去就成佛了,往上去叫妙覺。諸佛世尊都是證得妙覺,所以他善知五陰,不但知,知上加個「善」知,他這個知得太巧妙了,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這個善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他徹底了解,也就是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根源,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波動現象,一定要知道,自性是不動的,本無動搖,六祖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真心不動。妄心是動的,一念不覺是妄心,妄心變現出世間;如如不動的那是出世間。世間有有情世間、有無情的世間,在我們佛門裡面稱之,六道是世間,十法界是世間,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是出世間。如來對世出世間都明瞭,所以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們,佛法是世間最高的哲學。今天我們也明白了,不但是最高的哲學,也是最高的科學、究竟圓滿的科學,這叫世間解。
  《淨影疏》,隋朝遠公大師的解釋,「世間解者,是化他智」,這個智慧它起的作用是教化眾生。「善解世間,名世間解」,跟前面《甄解》裡面說善知五陰,這裡講善解世間,是一個意思。《會疏》又說:「謂世間出世間因果諸法,無不解了,故名世間解。」這個意思更明顯了。世間跟出世間究竟真相如何?世間的真相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出世間是指實報莊嚴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佛知道,所以佛是大哲學家、大科學家。
  下面是念老為我們總結,綜上三種解釋,「故世間解者,乃化他之聖智」,真的是大智慧,究竟的科學、究竟的哲學,「謂如來如實知世間與出世間種種因果諸法」。這叫世間解,我們一般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這裡我們一定要清楚,這是自性本有的德能,明心見性就證得。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證得了。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證得了,世出世間法一切全通達了。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世間解是德能,佛用這個德號來教化九法界的眾生。
  下面第七,『無上士』。「士者,人也。人中最勝,名無上士」。這幾句話,在古人讀起來一點問題沒有,現在人都不懂了。士者,人也,士是什麼人?中國古代把我們社會分成四大類,叫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用現在話說知識分子,這個在社會上地位最高,受人尊重。其他的,士下面農夫、工人,最後是商人。農、工都要靠勞力生活,商人是販賣圖利。在大眾當中,大概在過去,擁有財富的是商人,但是商人排列在最後,為什麼?說他不勞而獲。但是在佛法裡面講,人在社會上,他有過去世,他有未來世,功名富貴有因果關係,命裡沒有,用什麼方法也得不到;命裡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攔也攔不住。佛教傳到中國,把這個問題為我們解決了,如果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以為富貴是憑自己頭腦、憑自己的技巧可以能夠獲得,在佛法、在中國聖賢教誨裡面都不承認。
  特別佛講得清楚,世間人希求的富貴、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世間人求的。一直到今天,今天世間人大概只有這種欲望,我要錢、我要聰明智慧、我要健康長壽。佛告訴我們,這三種都屬於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布施。他命裡有財富,這個不假。我們香港首富李嘉眨袀顧問,是個看風水算命先生,前幾年過世了,以前常到我這兒聽經,陳老。陳老告訴我,李嘉障壬畾q的時候,他是潮汕人,潮州那邊人,到香港來做生意,經商,他們兩個碰到了。碰到,這個陳老看相、算命、看風水一把手,他就看到李嘉眨o他算命。然後問他,你自己心裡頭想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了?李嘉崭嬖V他,我能有三千萬我就滿足了。陳老告訴他,你命裡的財庫是漫出來的,財庫平平的就不得了了,你這是漫出來的,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站鸵簧疹櫵褥墩f是把他當作顧問,大小事情都向他請教。陳朗,前幾年過世的,好像三、四年前。命裡有,他命裡財庫太多了,漫出來了;換句話,他無論做什麼生意都賺錢。你跟他同樣去做,可能你蝕本,他賺錢。「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要勉強。
  佛教人,你要想發財,你沒有財,財布施,有多少就布施多少,愈施愈多,真的。我命中財庫空空,李嘉肇攷焓菨M的,我的財庫裡頭空的,一文也沒有,那一生要過貧窮的生活。章嘉大師教我一定要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那個時候我沒錢,生活都非常艱難,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沒有問題;一塊錢有沒有?還可以。他就告訴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修布施,要有布施的心,常存布施的心,有多少布施多少。我聽話,我真照幹,果然沒錯,真的愈施愈多。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於教學,開悟之後就教學。教學是三種布施都有,你用你的體力、用你的精神、用你的時間,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比外財布施的功德還要殊勝,能得外財,很殊勝。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有效果。
  我的壽命不長,很多算命看相告訴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一點都不懷疑。沒有學佛之前,我相信好像有遺傳,我家裡,我記得的,我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大我父親十歲,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所以我自己在那個時候,出家學佛了,就把壽命定在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沒有了。怎麼辦?求生淨土,真正念佛求生淨土。四十五歲那年,我講經十二年,壽命延長了。那年害了一場病,那是我一生最嚴重的一場病,一個多月才好。我那個時候準備往生,我也不找醫生,我也不吃藥。我那個時候想著,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找醫生幹什麼?所以我只是念佛求生淨土。當時有四個同學照顧我,台灣大學一個、政大一個、師範大學兩個,他們抽出時間輪流來照顧我,一個多月好了。
  第二年,參加一個法會,遇到甘珠活佛。甘珠活佛跟我也很熟,他是章嘉大師的學生,是密宗一個好的上師,我很佩服他。他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我們在背後都是討論、談你。我說說我什麼?說你這個人很聰明,經講得不錯,聽眾很多,可惜的是沒有福報,又短命。我說這個事情當面說可以,我完全承認,我了解,我沒有忌諱。大師說,現在你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你這十二年講經功德,你的壽命延長了,你的壽命很長,你的福報很大。全是講經功德,我沒想到,我講經沒有求長壽,也沒有求財物,也沒有求,什麼都沒求,自然的。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
  海賢老和尚這次一表法,我心裡很清楚,我這一生全是阿彌陀佛照顧的、阿彌陀佛安排的,順境逆境都是來成就我的。所以我什麼都能接受,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都歡喜;無論什麼人,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幫助我、成就我。我們對世法一無所求,唯一想求的就是天天祈求阿彌陀佛來帶我到極樂世界。我比不上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見阿彌陀佛至少十次以上,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次,真有,不是假的。我這一次是在七十九歲,七十九歲那年。所以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六道輪迴真有,到你自己親自見到,你完全相信,再不懷疑了。這個時候要提高警覺,世間財色名利、五欲六塵現在你面前,你要是一動心,就退轉了,非常可怕。怎麼辦?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把它抵住,念念阿彌陀佛,我們就能夠如如不動。再想到經上教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於虛妄的境界決定不理會它,不生歡喜心也不生怨恨心,保持清淨平等覺就對了。時候到了佛一定來接引我,心就安了,心就定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士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裡面最高的叫無上,這是稱佛陀。佛陀是知識分子裡頭至高無上,人中最勝,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稱無上士。「《涅槃經》曰:如來者,名無上士。譬如人身,頭為最上,非餘肢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為尊上,非法僧也。」這底下說三寶,法比不上佛,僧也比不上佛,佛法僧三者佛最上,取這個意思。「又曰: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阿羅漢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還沒斷,他還要斷,他有所斷。佛陀連無始無明煩惱都斷乾淨了,所以他無所斷,這稱為無上士。我們現在有斷,我們現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一樣也沒斷掉。我們現在的一點功夫,就是憑這句佛號,煩惱起來的時候,這句佛號能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不讓它過分的發作,我們只有這點功夫。這一點功夫,證果不可能,往生行。臨命終時,最後一聲是阿彌陀佛,不是煩惱起現行,他就能往生,叫帶業往生。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得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
  「《會疏》同上二說」,跟上面這兩個意思都相同,「疏曰:業惑淨盡,更無所斷,於三界天人凡聖之中,第一最上無等,故號無上士。」這二個意思都包括了。你看,三界天人凡聖當中,凡是凡夫(六道凡夫),聖是聖人,聖人裡面包括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在這些人當中,縱然是菩薩,無明煩惱還沒斷,他還有斷,成佛了就斷乾淨了。所以成佛才是第一最上無等。
  「又《智度論》曰:涅槃法無上。佛自知是涅槃,不從他聞,亦將導眾生令至涅槃。」涅槃是梵語,古時候翻譯的翻作滅。滅什麼?滅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都滅盡,這叫涅槃。所以涅槃法無上。小乘的涅槃叫偏真,它還有上,大乘涅槃無上,大乘必須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真實的涅槃。涅槃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清淨寂滅,圓滿的清淨寂滅,這是無上法。佛自知,證到這個境界自己曉得,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祖師大德給我們示現的。後面這句很重要,不從他聞,不是別人教你的,是你自己證得的,自己開悟了,其義自見。這個其代表萬法,一切法的真相自然明瞭,不需要去問別人。
  在中國,宗門、教下歷代都有契入這個境界的人,他們多數要找一個善知識給他做證。像六祖惠能大師,他確實自己知道入這個境界了,還要請五祖給他做證明,有沒有錯誤。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六祖不認識字,當然是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明白了,說出五句話,這五句話讓五祖給他印證。第一句,這五句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雖然沒有見性,我們聽了很有受用。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沒想到,沒有想到我的自性本來清淨。有沒有染污?沒有,從來沒染污過。染污的是意識,意識是妄心,妄心有染污,真心沒有染污。學佛,佛教我們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妄心造業。妄心有善惡,真心沒有善惡,沒有善惡才叫真善、叫本善,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本善永遠沒有失掉,縱然墮地獄,本善還存在,還沒有失掉。所以,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從哪裡看?從本善,從本性上看是佛,從真心看,不要看他的妄心,妄心是假的。要相信自己本來清淨,我們只要把染污清除出去,把它放下,清淨就恢復了,就起作用。起什麼作用?生智慧,不生煩惱。
  第二句說「本不生滅」,所以一定要知道,自性就是真心,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是不生不滅的。身不是自己,身有生滅。那什麼沒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而不是靈魂。靈魂跟靈性差不多,但是不一樣,靈魂是迷,靈性是覺悟;那個迷是生滅法,悟是不生不滅。我們必須自己搞清楚、搞明白,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讓它起作用,這真學佛。
  第三句「本自具足」,別向外求,外面沒東西,無量的智慧本自具足,無量的德能也是本自具足,無量的相好,像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統統是本自具足。佛教導我們不向外找,向內。用什麼方法找?用戒定慧。持戒,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得定,一定要知道。有些人持戒,覺得自己很不錯,看到別人沒有持戒,笑話別人,拿著戒律去量別人,那叫造業。他能不能得定?不可能。為什麼?他心都在外面飄,他怎麼會得定?持戒的作用完全搞錯了,拿著戒律天天去批評別人,你說他造業多重。愈是戒律好的人心愈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充滿了智慧。海賢老和尚那就是真正持戒的人,他只有讚歎別人,他沒有批評過別人、沒有毀謗過別人,這是真正持戒的人。定的目的是什麼?定的目的就是開慧,就是大徹大悟。到什麼樣程度的定功就開悟?定是什麼?怎麼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是如來的定,究竟圓滿的大定;不分別不執著,菩薩的大定;只有不執著,阿羅漢的大定。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人有沒有持戒?沒有。他要是持戒,那戒律全破掉了,哪來的戒?持戒的人心清淨、染污少,他雖然持戒,他的染污比一般人還嚴重,搞錯了!
  早年,道宣律師跟窺基大師的一個故事,是很能啟發人的。道宣,唐朝時候律宗初祖,南山律宗開山祖師,律祖,持戒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每天日中一食,日中的時候天人送飯來給他,天人送供。窺基大師是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外號人家稱他三車法師,用現代的話說,他是高幹子弟出家的。他的叔父尉遲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將,像現在元帥,貴族出身的。玄奘大師叫他出家,看中他,他說我出家,生活那麼苦,枯燥無味,我不願意出家。那要怎樣才能出家?他想了半天,我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他要金銀財寶,我要帶一車金銀財寶;第二個他要帶一車書,喜歡讀書;第三個是要帶一車美女,伺候他。玄奘大師都答應、都同意了,沒法子,就出家了。所以號稱為三車法師,這是人家送的,笑話他的。
  剛好有一天從終南山經過,距離道宣律師的道場很近,順便去看看他。窺基法師來了,正好,這個雖然是名氣很大,法相宗的祖師,到山上來看他,讓他來看看天人供養我,來表演給他看看。上山來接待,到吃飯的時候,天人沒來。窺基大師離開了。到第二天天人中午送供來,道宣律師就問他,昨天中午為什麼你沒來,沒送供來?他說昨天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法師聽了流汗,慚愧,自己懺悔。
  這個故事是對於學戒律的人一個啟示,學戒律決定不能輕慢人。不管這個人有沒有德行,都不可以輕慢,為什麼?持戒要把傲慢斷掉。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所謂地獄五條根,一定要把它斷盡。怎麼會可以有這種念頭?要去考考別人,要在他面前誇耀自己持戒精嚴,要來表演這個。這都屬於貢高我慢,都是錯誤。持戒的人心清淨平等,沒有染污,沒有動搖。我們供佛,供佛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沒有香花、沒有燈都可以,一杯水最重要,水代表什麼?代表心。水要乾淨,代表清淨心;水平沒有波浪,代表平等心。清淨心、平等心,這是戒的成就。我們要想想,我們的心清淨沒有?還有是非人我,不清淨;還有高下,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這個戒是白修了,哪有這種道理!
  在我們現代,學戒律的果清法師我很佩服他,為什麼?他沒有這些毛病。他對初學,初學不懂戒律,他沒有輕慢心。為什麼沒有輕慢?他沒有學過,沒有學過就不能責備他。這是什麼?這叫慈悲。自己怎麼辦?做好榜樣給他看,這是教化他,教化沒有貢高我慢的念頭在裡頭。像海賢老和尚,真正是持戒精嚴,他沒有著持戒的相,但是他心地清淨平等,那就是戒成就。這個道理要懂,不懂的時候,學戒律,不知不覺造更重的罪業,那錯了。在中國古時候,一個讀書人懂禮,不明禮,還有貢高的習氣,你的書就白讀了。
  下面他舉《大智度論》,這一段我們把它念一念,「涅槃法無上。佛自知是涅槃,不從他聞,亦將導眾生令至涅槃。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復次,持戒、禪定、智慧教化眾生,一切無有與等者,何況能過,故云無上。」無上是沒有法能夠超過他的。佛菩薩用什麼教化眾生?戒定慧三學,持戒,這是戒律,禪定、智慧,佛用戒定慧三學。釋迦牟尼佛身行、言教。後世,特別是我們現前,現前到哪裡去找善知識,找個好老師?持戒、修定,講經教學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禪定裡來的。定從哪裡來?定從戒來的。於是我們就曉得,沒有戒就沒有定,沒有定就沒有慧,他只有妄想,他沒有智慧。這一條我們就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八條,『調御丈夫』。《淨影疏》裡頭說:「能善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都是幫助眾生的,眾生煩惱習氣很重,你如何調理、如何降伏?佛有非常善巧方便調伏眾生,這叫調御丈夫。《合贊》裡頭說:「自既丈夫,復調丈夫,故號佛為調御丈夫。」自己是大丈夫,大丈夫是對有德行的人的尊稱,自己成就了,然後幫助別人。別人也是丈夫,這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佛教化眾生有沒有敢輕視眾生?這個心態好,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今天在凡夫位,只是迷失了自性,變成凡夫,你看他的本性,本性是如來、本性是佛。這就是自既丈夫,復調丈夫。佛教化眾生,教化的對象,佛眼是平等的。凡夫心中是有高下,佛高高在上,望塵莫及,所以生起恭敬心。佛在上面看下面,下面各各都是佛,只是一時迷惑,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幫助這些人永遠離開虛妄。煩惱是虛妄,六道、十法界是夢影,佛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要認識夢幻泡影,不要執著夢幻泡影,你才能在夢幻泡影裡面去度眾生。這些眾生本來都是佛,佛眼當中他現在還是佛。這個,教化眾生的人有這種心態,這是菩薩,他覺悟了。
  為什麼學生對老師要恭敬?對老師恭敬,不是老師要求他恭敬。你要對我恭敬,你不恭敬我就不教了,不是這個意思。聖教,聖賢教學,心理的教學最重要的是要真心,真招钠鹱饔镁陀泄Ь矗嬲裡頭決定有恭敬。恭敬心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懂,真聽懂了、聽明白了。沒有找猓咃L,沒聽懂,你不能接受,老師就不教你了。真正有恭敬心,印光大師常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這個經教字字句句有無量義,那要用什麼?用最深沉的恭敬心,你全都得到了。
  為什麼六祖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會開悟,我們這些人念《金剛經》,有人念一輩子也沒開悟?六祖的根性跟我們這些根性有差別嗎?說真話,沒差別。沒差別,為什麼他聽不懂,他不能契入?恭敬心失掉了。恭敬心的反面就是傲慢,有些人這些傲慢他自己不知道,你要說他傲慢,他不高興,而且什麼?他不承認。這個事實太多了,我們見得太多了,遇到太多,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聖學,聖賢的學術,中國傳統文化是聖賢教誨,《四庫全書》是聖賢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成就。這是法寶,這是真實智慧,留給後人,後人憑什麼來接受?憑真展Ь础S∽嬲f,一分站茨愕靡环掷妫终敬你得十分利益,萬分站茨愕萌f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完全看你自己用的是什麼心,這個重要。
  我們看下面的文,還是接著這個,是《合贊》裡頭說,「若具四法,則名丈夫」。這個註解裡頭說得好,要具足下面所說的四法,「何等為四:」第一「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第二「能聽法」,具足真展Ь矗瑢P穆牱ǎ坏谌思惟義」,聽了之後有所啟發,真聽懂了;最後,「如說修行」。你聽懂了,要落實在生活上,要落實在工作上,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這四個條件,來佛寺的三個念佛往生的人,他們都做到了,這稱為丈夫。「又《會疏》曰:謂具大丈夫力用」,力是能力,用是作用。大丈夫是誰?諸佛如來,我們對佛尊稱為大丈夫。他的力用是什麼?是教學。「而說種種諸法,調伏制御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根性不一樣,所以佛能說一切不一樣的法門,度不相同根性的眾生。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幫助你斷煩惱,成就你的定慧。「令離垢染,得大涅槃」,垢是污染,能離,恢復清淨心,小乘得偏真涅槃,大乘還要離更微細的垢染,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就得如來所證的大涅槃。
  下面有個問答,「或問:女人等亦應化度,何以獨標丈夫。」女眾,無論在家出家,有講經、有教學教化眾生的,為什麼經上獨稱丈夫?《智度論》說:「若說丈夫,二根(同具男女二者之根)無根(天閹)及女盡攝,故說丈夫。」所以這個地方講的丈夫,包括女眾在內,不是專指男眾。女眾穿袍搭衣登台講經,現大丈夫相。所以念老在後面總結說,「蓋謂名為丈夫,則可概攝婦女、無根及二根等人」,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其中,不分男女。
  下面第九,『天人師』。「《淨影疏》曰:能以正法近訓天人,名天人師。」六道裡頭,唯有天道、人道善根深厚,容易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另外三道比較困難,畜生愚痴,餓鬼業重,地獄那是極苦,佛菩薩在那裡面只能度有緣,有緣是什麼?善根深厚。在世的時候有意無意造作重罪而墮落在三途,不容易接受。我們不要講六道,就用人間來講,在人間遇到好的老師、善知識講經教學,畢竟真正來學習的人少,更多的人不見不聞。道場就在面前,他不去,他也不來聽,講經道場就在隔壁,他就不來。喜歡來聽經的,他要坐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他還是要來。過去,我們年輕時候跟李老師,李老師講經教學一個星期是一天,星期三。每個星期三晚上講經,從台北來的、從高雄來的,是專門來聽經的,聽完了,他們坐火車就回去了。這麼遠的距離他都不捨棄。老師是一個星期講一次,他可以連著來聽,一堂課不缺。如果天天講,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可能缺課。缺課,他興趣就提不起來。所以老師的善巧,我一個星期講一次,你一定會把時間安排好,不妨礙你聽經。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如一日。
  我們那個時候智慧沒開,智慧要開了我就勸老師,有辦法,老師可以天天講經。講不同的經,星期一講《華嚴》,星期二講《法華》,星期三講《無量壽經》,喜歡聽哪一部經的,每個星期他都來聽,他就會接上;要什麼經都喜歡,你天天來。這個樣子,佛法就會比往年更為興旺。經真的要天天講、天天聽,雖然不同的經,宗旨決定是一樣的,都是幫助人破迷開悟,這是每部經共同的宗旨。所以,能以正法近訓導天人兩道的眾生。
  「《會疏》曰:所有天上人間、魔王外道、釋梵天龍,悉皆歸命」,歸命就是皈依,「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號天人師」。確實,世尊當年在世教學,我們肉眼看到的是凡夫,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有天人、有鬼神,還有魔王外道,這個魔王是指他化自在天,有梵天、有天龍八部,這些大眾他們都來聽,所以稱為天人師。「又《合贊》曰: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諸眾生中,唯天與人能發無上大菩提心,是故號佛為天人師。」這是單就發大心的人,六道裡頭,只有天、人能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就眾生的心,要以清淨平等,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對一切眾生平等看待,這叫大菩提心。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陀教育的目的,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把事實真相想錯了、看錯了,於是說錯了、做錯了,這一身的業障,業障就是這麼造成的。如果你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可以不造業。
  業有善惡,善業三善道的果報,惡業三惡道的果報,六道是我們自己心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如果了解事實真相,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心上沒有,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把行善的相忘掉了;斷惡,也不著斷惡的相。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這是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淨土法門念佛往生,從這個地方建立的。求生淨土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穩穩當當,不會退轉,一生成就。再沒有比這個法門更直接、更穩當,而且成就這麼高,找不到了。所以稱佛為天人師。
  末後一段,第十,『佛世尊』,是把佛跟世尊合起來。「《成實論》等」,小乘論,「開為兩號,以佛為第九號,世尊為第十號」。「今依《涅槃經》」,這個地方,集註是依《涅槃經》,《涅槃經》把佛、世尊合成一個,第十號。「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與覺滿」,自覺、幫助別人覺悟,而自覺跟覺他都做到圓滿這就成佛了。自覺、覺他沒有圓滿是菩薩,圓滿就稱為佛。「又《合贊》曰:佛者名覺,既自覺悟,復能覺他。譬如有人覺知有伲無能為。」這裡《合贊》有個比喻,這是比喻這個覺的用意,迷是不知道。譬如有小偷,大家都不認識他,不知道他是個伲就容易得手,他來竊取財物。如果知道他是個伲桓蚁率郑瑸槭颤N?有人東西丟了,人家一定肯定這是佟2坏桓蚁率郑來當警察,為什麼?別人要竊盜的時候會賴到他頭上,所以他會照顧別人。這個比喻很有味道。
  「又佛名知者。如《智度論》曰:佛陀,秦言知者。」秦言就是中國話,因為那時《大智度論》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那時候居住的地方是秦國,姚秦的時代,所以稱為秦言。知過去,知未來,也知現在,佛有智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他統統知。這裡舉一個例子,眾生數跟非眾生數,佛都知道眾生有多少、非眾生有多少。「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什麼是有常,什麼是無常,自性有常,萬法無常,佛全知道。「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為佛陀」。所以佛陀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故名為佛陀」。都是說明佛這個字。佛這個字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在中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字來翻,因為它的意思很多。所以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個字,有智慧、有覺悟,有這個意思,智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覺有自覺、有覺他、有覺行圓滿,所以用這些話來解釋。又佛一切智慧成就故,過去、未來、現在,盡不盡、動不動,一切世間了了悉知,這一切世間整個宇宙,在佛法稱為法界虛空界,故名為佛陀。
  「世尊梵名薄伽梵」,音譯的,「圓備眾德,為世欽重,故號世尊」。世是世間,尊是尊重,或者是尊貴,或者是尊敬,世間人尊重他、尊敬他。為什麼?他是個有道德的人,不但有道德,圓備眾德,他具備一切道德,所以世間人非常尊重他,稱為世尊。《成實論.十號品》裡頭說,「如是九種功德」,這個九種功德是指前面九號,九種名號,他統統具足,「於三世十方世界中尊」。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就是整個宇宙都包括了。在整個宇宙裡頭,一切眾生遇到佛都會尊重,所以稱為世尊,世間最值得尊敬的人。
  「又《智度論》以佛為第十號,以世尊為具十號尊德之總號」,佛是第十號,《大智度論》,世尊是另外的。具足前面十號,用世尊做一個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尊敬。我們現在在很多場合,前面開場白裡頭,一定有很多參與的有身分、有地位的,我們都稱尊敬的某某人,尊敬的某某人,這就是世尊的意思,它是總號。「與此開合稍異,義無不同」,經上有開一號為兩號,有合兩號為一號,意思大致相同。
  十號我們學過之後,我們看底下,「住世度眾」。這佛號是佛的德、是佛的能,他的道德、他的能力具足圓滿教世智慧德能。你看他: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這句話,我們學佛同學,無論在家出家,要常常記住。諸佛如來、菩薩、羅漢他們在世間幹什麼?就是時時刻刻為六道眾生說經講道,他們就來幹這個的。有用言語的,有不用言語的,不用言語是做榜樣,做出來給你看。海慶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不是用言語,他用身行,他把《無量壽經》上理、事點點滴滴完全落實在生活上。你看他的生活,就是《無量壽經》,你看他工作、看他處事待人接物,把《無量壽經》表現在身上,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要能夠看得出來。九十二年所表演的,活的《無量壽經》,活活潑潑。所以我看到他的光碟之後我非常讚歎,太難得了!我說這個光碟就是《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的總結。總結在生活上,總結在工作裡頭,總結在處事待人接物,總結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可思議!
  在這個時候出現,世尊的法咄徇有九千年。我們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我們是第二個一千年今年四十一年。往後九千年,地球上的眾生靠什麼來得度?就靠這部經。為什麼?這部經簡單、容易,真容易修成。但是這部經是最難相信,特別是今天科學時代。難為來佛寺這三位菩薩為我們示現,為什麼?不是示現,你跟他講,沒有人相信,他不相信。做出來給你看,特別是表演沒有八苦。我們這個世間人誰沒有八苦?生老病死,誰能逃得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多苦,還有五陰熾盛。他們三個人沒有,這八苦他們一條都沒有,這就是什麼?佛法教學的目的。佛法教學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八苦,沒有;得樂,真得樂。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笑咪咪的,一團歡喜,所以男女老少、出家在家,見到他沒有不生歡喜心的。一百一十二歲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人伺候,我們這個世間人,七老八十就需要別人照顧了,沒人照顧不行。這叫離苦得樂,從這兒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事情,世間貧富貴賤都不能免,淨土法門統統給你免了。老和尚他們是身教,比言教的效果更大。我們天天在講經教學,言教,要有身教的人來做證明,大家相信,這問題才能解決。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這裡一開頭我們就看到,下面,「見《漢譯》」。「彼佛住世宏法共四十二劫」,這個時候人民福報大,為什麼?壽命長。佛告訴我們,我們地球上的人,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最短的時候十歲。經上有個說法,人壽最少的時候是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就到頭了,不能再加了;八萬四千歲以後,每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一個小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以人壽,地球上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這個地方,世間自在王佛在世教授就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在世間教學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個世界這一會無比殊勝莊嚴,人壽這麼長,佛講經教學的時間久,長時薰修容易開悟。
  我們要記住,佛弟子盡可能的去學講經,說經講道,這是我們的本分,在家人也要做。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夏蓮居老居士在家人,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真正菩薩、大德。出家人應該說經講道,在家人有這個能力也要參與說經講道,報佛恩、報眾生恩。自己做不到,現在科技發達,我們講經教學錄成的光碟、做成的隨身聽,成本很低,有聲音、有文字。一個道場,每天到時候我們就來放,播放,歡迎大家來聽,一起學習。當中有一個人來發心解答問題,就是領眾薰修,指導大家修行,自己不必講。但是要能做一個好的指導,自己必須把這個經至少要聽三十遍。聽三十遍聽熟了,別人一問你就知道,你就曉得怎麼解答,引起大眾學習的興趣。要幹,我不會沒關係,我把這光碟先聽三十遍,然後就可以跟大家分享。放這光碟大家一起看,一起分享,非常有受用。我們這次,今年我們已經做了這個實驗,很成功。所以我們有個經學班,我們是二、四、六,一個禮拜三次,一次兩個小時,大家提出心得報告,共同分享。星期天、一、三、五這四天我們學經,我在這裡講。往後講經的人愈來愈少,光碟會起很大的作用,希望每個道場,每位法師、大德講經統統留下光碟。光碟好好的整理,將來都是教材,佛學院的教學肯定是以這個時代的光碟做為基礎。
  不但佛法,世間教學我也有這個感觸,二十年之後大學裡頭還有老師嗎?我的看法是有根據的,這一百年來,滑坡,學術文化走下坡,一代不如一代。我們上一代,李老師跟我來比的時候,我們就差很遠,距離很大了。我們的老師跟上一代比,印光大師、圓瑛法師、諦閑法師,那也差很大一截。這樣下去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下一代跟我們比又有差距,這怎麼辦?真有問題。所以,將來光碟會起很大作用,真正好學的人不能離開光碟。光碟需人代替、引導,有人來協助它,做為光碟的助教,做為同學的教練。
  丟掉這麼久,恢復也要時間,不可能很快能恢復,不可能,總得要一百年。一百年,社會一定要安定,社會不安定,一點辦法都沒有,社會一定要安定。希望這個社會,我們大家能覺悟,不要追求財富,要追求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要肯定祖宗比我們有智慧,我們不如祖宗。孔子的《論語》、孟子的七篇,二千五百年前寫的,現在有沒有一個人能寫得出來?沒有,這真的不是假的。怎麼能藐視古人?要肯定古人有超然的智慧,為什麼?他們見性了。他們為什麼能?他心清淨,他沒有五欲六塵,他沒有分別執著,他跟心性、跟真心是通的。所以,從真心裡頭流露出來的,真實智慧,超越時空,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這輩子要沒有一點成就,不能夠把古聖的絕學傳下去,我們怎麼對得起祖宗?怎麼對得起後代?承先啟後的大事我們要承擔起來,不承擔也得要承擔,沒話說。要學佛陀,長時間為人民說經講道,這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但是活一天幹一天,報佛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小故事大道理 心念坚定 完成创举
2022: 3、学佛修心的目标(一)B 怎样才能上
202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第6章
2020: 917是阴谋论吗:美军无人机与中共的苏
2020: 《关系着人世存亡三大学术:“人性学、
2018: 从东亚模式到中国模式
2018: 小民心中不由浮出 一堆五彩缤纷的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