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眾心態和狀況的“三個階段”
最近大陸的經濟失落,嚴格地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近平的愚蠢,拍腦袋作決策,這一次表現在,明明外貿在下滑,外國投資在轉走,外商在撤離,偏偏腦袋一熱搞個什麼“反間諜法”。其嚴重後果,現在很清楚了,五個一線城市掀起了失業大潮,青年失業比例更是爆表。商家倒閉關門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這次“雙節”(中秋和國慶),雖然民眾出遊仍然很多,但消費卻急劇下將,人人捂緊了口袋,準備經濟嚴冬的到來。民眾的心態和狀況,我估計會走“三個階段”:一,震驚;二,思索和沉默忍耐;三,是在“沉默中爆發還是滅亡”(魯迅)。
首先對剛過的節日之冷落感到不解和迷茫。如果你問問從商,開店,作買賣的人,最近的雙節生意怎麼樣?他們都會告訴你,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悲慘淒涼在節日的生意。昔日的車水馬龍,喧鬧非凡的人流,突然之間好像一下子都消失了。商家的門前安靜的悄無一人,整個商業街樓成了“鬼城”。人們多是震驚,不能理解,仔細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作錯了什麼?結果發現整個商業城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蕭條。因而百思不得其解。
二,如何應付這種局面。在未來幾個月就要進入嚴冬了。如果節假日生意如此,失業和作生意的敗落,在未來幾個月可想而知。這段時間如何熬過,顯然成了人們共同的憂慮。人們只有或撤回老家,或向親戚朋友借錢度過難關,最後,還有最差的,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人們開始懷疑,我怎麼今天成了這個樣子,要被社會拋棄了。這是我個人的錯,還是社會的問題?人們開始沉思,開始反省,在尋找飯碗的同時,也開始在頭腦中找尋一個答案。
三,能忍耐的時間是有限的,人們最終必須作一個結論或決則,到地自己在等什麼?是沉默中等死,還是爆發造反?肚子的忍耐時間是有限的。不過中國人還有“寧餓死不敢造反”的傳統。在六十年代共產黨宣傳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三千五百萬的農民餓死(《墓碑》楊繼繩),中國社會居然沒有任何,哪怕一點點的提起的反映,都沒有。現在的億萬群眾和當年的農民,在心態上,有區別嗎?現在的大眾會等到餓死也不敢造反嗎?我懷疑中國民眾多半是要選擇前者了 – 反正沒飯吃的不是我就行。這就是每個人活下來的人的心態。
中國的所謂“改革開放四十年”,除了高樓大廈和人們的荷包變化外,又任何精神的東西帶給中國人了嗎?沒有!這就是我對中國這次危機和未來動亂的悲觀的依據。我祝願大眾能在沉默和忍耐中度過這次危機,這次的後果,就遠不止三千五百萬了。希望我的結論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