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的認知過程
在哲學中,有一個分支叫“認識論”。 它是研究人類是怎樣知道真理的,怎樣獲得知識的。它包括知識的來源,方法,步驟等等。如果範例體系是真理,它的知識是如何來的呢,從哪裡來的呢,是怎樣一步步地形成自己的體系的呢?今天我來簡要地談談這些問題。
首先,範例體系的公理是,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而相對只能來源於絕對。絕對的具體名稱是,“絕對之絕對”,或稱“雙絕對”,或叫“大絕對”。 這個大絕對,是一切一切的背景,或源泉,它包括一切可以說明的或不可說明的。
有了大絕對,就意味着有一個“小絕對”。小絕對是大絕對的“部分”,是在人的頭腦中的大絕對。因為人的頭腦是有時空限制的,所以大絕對的一部分在人的頭腦中出現才被稱為“小絕對”。小絕對和大絕對的本質一樣。它們唯一的區別在於,大絕對產生“物質”,小絕對產生“精神”。
人的身體是物質的。小絕對與人身體的結合,待人的智力成熟之後,產生的發現叫作“相對之絕對”。 這些相對之絕對,如數學,科學公式的發現,牛頓定律,或相對論,量子科學等。
當人類發現相對之絕對之後,通過這些發現,就意識到了“絕對之相對”。例子比如,牛頓發現了“第一推動”,康德發現了“自在之物”。它們都是一切相對事物的源泉。
從邏輯上推導,當人類發現了“相對之絕對”,和“絕對之相對”,很容易得出結論,人類還有“相對之相對”,和“絕對之絕對”,待發現。
那麼可以不太困難地想見,相對之相對,不就是人類活動的範圍和人類可以操作控制的事物嗎?同理,什麼是“絕對之絕對”呢?經過反覆思考和尋找,我終於醒悟到,它就是我們一切一切的來源和背景,一切可言表和不可言說的“什麼”。
這就是整個範例體系“四種關係”的形成過程。四種關係形成了幾個範疇:在,存在,思在。又形成了兩個世界: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在宏觀世界,是“物質/精神/相對”在運動。在微觀世界,是“運動產生物質”。
在宏觀世界,物質的量子態產生“波粒二象性”。在微觀世界,精神的運作是,“思維的單一性”。既是,思維或思考只有一個方向,如同時間流逝。人不可能同時對一個以上的事物同時思考,比如一邊譜曲一邊作數學題。2+1,也是範例體系的方法論。任何複雜的事物都有二個方面。這二個方面,必然存在一種發展聯繫的路線。
簡單地說,這就是範例體系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