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爆炸前期到黑洞” 与从“虚无到实无”的范例本体
哲学的本体论是这样一种学说,它一方面探讨世界的事实,另一方面探讨它们的逻辑过程。哲学的命题是否正确,像科学一样,最终要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在很少的情况下,哲学需要探索逻辑过程的源头,也就是“逻辑零”的情况,如范例本体所作的那样。问题是,在逻辑零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经验数据来证明,是否逻辑探索的结论正确与否。所以,唯一人类可以作的,就是凭借认识的感官和悟性的认知来判定。分析定量的思维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了。尽管如此,人类凭借自己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还是可以从侧面和间接地证明哲学理论的确定性。下面,我试图用现代天文物理学的大框架来类比范例本体的概念。是否这样作合适,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知道,现代天文学起源于开普勒,后经过哥白尼,牛顿,伽利略,到现代的爱因斯坦等,逐渐建立起来的。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之后,用了半生的时间找寻,是谁作的“第一推动”,不得其果。牛顿的时代,典型代表还有拉普拉斯,是“物质运动”被发现的时代。
范例的本体规定了两个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在宏观世界里,范例称之为,“运动,是物质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中的物质,是继承下来的,一直如此。从哪里继承的呢?从”微观世界“。物质,是宏观世界的本质,正如我们不能问,”为什么总‘是’为什么?“一样。因为除了”是“,我们无法表达,自身反问,是自我矛盾的。
在微观世界,运动,根据范例,的功能与在宏观世界相反。在那里,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在这里,物质,是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运动,导致了宏观世界的物质。我们不能用宏观世界形成的“动“的概念对运动提出疑问,不能问,“是什么在运动,如果不是物质的话?”。因为运动是一切,除了运动什么也没有,是完全的虚无。
因为在微观世界是逻辑零的状态,所以无法给出直接的经验证据来证明,物质是运动的结果。但我可以从“侧面”来证明。从范例里,我们知道,每人有一个大脑,其中包含一个“小绝对”。在我们感觉头脑空空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是安静的。突然,你头脑中产生了一个主意……这表面的安静,掩盖了头脑的思维功能在运动,否则你的新主意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就是头脑的运动产生了新的思维。同理,在外界,也是运动产生的物质。我认为,发现这个断论的证据是迟早的事情,也就是,“无独有偶”。精神的活动与物质的过程是同步的。唯一贯穿两个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只有运动。当然,运动产生物质,和物质才能运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应该看到两种命题的联系。虚无中的运动,和存在下的运动,有同一性(用哲学话讲)。最后到了范例本体的大尺度比拟。可以想象,范例本体,从“虚无 - 在 - 存在 - 实无”的过程,类似于现代天文物理学的“大爆炸前的无 – 大爆炸 – 物质与人类文明存在 – 黑洞”,这麽一个过程。
一切诞生的都要发展;一切发展的都要完善,一切完善的都必然灭亡。因此,一切 产生的都要灭亡。这就是范例的本体论,就是世界的本体规律,既真理。认识到命运服从命运。没有认识到命运,被命运拖着走。知与不知,区别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