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六二集)【日期】2015/10/12【地點】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1-02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六百三十四頁,我們從倒數第七行看起,「超日月光」,從這:
『超日月光』。「淨影曰:過世色相」,過就是超過,超過世間的色相,「名超日月」。「憬興曰:日夜恆照,不同娑婆二曜之輝,故超日月。」極樂世界沒有日月星宿,光明遍照,身放光,大地也放光,樹木花草樣樣都放光明,所以它不需要太陽,也不需要月亮,這是超日月的意思。「曇師讚曰:光明照耀過日月,故佛號超日月光。又《超日明三昧經》曰:日之光明,照現在事。人物蠕動,百穀藥木」,前面一句是動物,這一句是植物,「諸天龍神,皆因日成,普得茂活」。這就是日月所起的作用,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來說,動物、植物,乃至於鬼神,都要靠日月光明。「日不能照二鐵圍間」,兩個大鐵圍山當中,太陽照不到。「亦不能照人心之本」,不能照人心之本,「令開達也」。沒有聽說日光照到會開悟的,沒有聽說,只能照人的外表,不能照人的心之本,心之本是意念,沒有辦法叫人開悟、叫人通達。「但照有形,不照無形」,無形的它照不到。「超日明三昧,所以勝者何?」超日明三昧,它的殊勝在什麼地方?念老給我們解釋超日明三昧,「殊照十方,無邊無際。三界五道,靡不徹暢」,我們前面念到此地。三界就是六道輪迴。五道,除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他是哪一道的,那這就只有五道。通常講六道,是把天阿修羅列為一道。實際上,天阿修羅可以從天,人阿修羅就不說修羅說人,畜生阿修羅說畜生。所以在哪一道,這個六道裡面除了地獄道之外,其他的都有阿修羅,鬼道、畜生都有。「何況彌陀光明」,彌陀光明遍照,沒有照不到的地方,「故名超日月光」。「上之經文,勝餘諸解」,比一般註解的地方都殊勝。「蓋以日光能照一切有形,生長天地萬物,但不能照無形,不能透鐵圍山」,括弧裡頭說「故不能照兩鐵圍山之間」,「不能照明人之本心」,這個它照不到。所以「超日明三昧勝之。但彌陀光明又遠勝此三昧」,超日明三昧勝過太陽、勝過月亮,阿彌陀光明又勝過超日明三昧,「故名超日月光也」。這是我們在這部經裡面學過多少次,都能夠理解,也能夠深信。
最後一條,『不思議光』,「見唐宋兩譯」,這兩個譯本上都有「不思議光」。《魏譯》把這一光說成兩個光,就是開為兩光,「開為難思光與無稱光」。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按難思即不可思,無稱」,無稱是沒法子說,「即不可議也」,所以不思議光含這兩種光。「淨影曰:過世心想」,過是超過,世是世間,心是眾生心,眾生的心想,超過世間眾生的心想,「故曰難思」。超過世間眾生的語言,「過世言相,名無稱光。過者超過之義」。憬興大師說:「光非諸二乘等所測度,故難思。」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叫難思。「亦非餘乘等所堪說」,也不是這些人,小乘聲聞緣覺、大乘權教菩薩,他們也說不出來,所以叫「無稱」。也就是不可思議,不能想像也沒有辦法議論,這個議就是言說,你也說不出來,你也想不到,就這個意思,所以叫難思、無稱。
「又曇師讚曰」,曇鸞法師的讚頌,我們看,「其光除佛莫能測」,這一句話講透了。除佛之外,有等覺菩薩、有十地菩薩,大乘經常說的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等覺菩薩也莫能測,也無法想像,所以叫難思。餘乘,除佛之外大小乘菩薩都不能思議,所以叫無稱,難思、無稱。曇鸞法師讚歎說:「其光除佛莫能測,故佛又號難思光。」這話說得好,除了佛之外,沒有人能夠測度,沒有人能夠想像,故佛又號難思光。「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這是《魏譯》裡面的兩種,難思、無稱。在中國,《無量壽經》註解只有兩種,這兩種都是依《魏譯》本,就是康僧鎧的本子。日本比我們多,有十幾種,日本的祖師大德對於《無量壽經》下了很大的功夫,留下有十幾、二十種的註解,都值得做參考。念老的註子好像有四種,日本祖師註解裡頭有四種。
「光離光相,故除佛莫測」。光有光的相,光要沒有相,這個光就難測了。這句話我們懂,古人很難懂。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說明,光的波長,波的長短很多,我們的眼睛能夠看到的,只限於這樣的光波,比我們肉眼看光波長的光波我們看不見,短波我們也看不見。我們借用儀器,可以看到紫外光,可以看到X光,要用儀器。比X光、比紫外線更長的或者更短的還不知道有多少,確實我們沒有辦法測度。故除佛莫測,只有佛,自性圓滿的起用,他知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不能入常寂光;這一品無明斷了,他就入常寂光;入常寂光,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對於光這樁事情,妙覺如來完全明瞭,等覺還不行,何況等覺以下那就更不必說了。光微妙,非常微妙,是性德的起用。明心見性,習氣沒斷還不行,必須習氣斷乾淨,回歸常寂光,圓滿的明白了。
這下面有個括弧,是念老為我們解釋的,「至於無稱光既前合於解脫光,茲又合於不思議光,實亦無礙。蓋諸譯開合有別,錯綜不一,故顯差異,但其實質亦無二致。解脫乃涅槃三德之一,正是不可思議也」。不思議就是不可思議,我們翻成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無法想像,思是想,議是議論,說明無法說明,不可以想像,無法說明,這是它的意思。現在跟不思議光融合,也沒有妨礙。五種原譯本開合有別,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原譯本裡面的差別,世尊當年說法的時候所說的,錯綜不一,有些是佛說的,有些是翻譯家他們翻的,故顯差異,但其實質亦無二致。又何況解脫是涅槃三德,涅槃的三德都不可思議,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
「又不思議即不可思議。本經小本之原名」,小本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經》是鳩摩羅什大師他老人家題的,世尊講這個經沒有說叫《佛說阿彌陀經》,沒有。羅什大師為什麼要這樣題名?希望大家多念一聲佛號,用意很深,這句佛號功德無量無邊。這個地方有這麼一個佛號供養在那裡,人家看到都念一遍,不但是無量功德,這個地區消災免難。所以造佛塔,在現在這個時代有做紀念塔的,就可以用佛名號做塔,「南無阿彌陀佛」,塔的四面都用這句佛號,無論在哪一邊看到,念一遍,功德無量。小本經的原名,「為《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小本裡頭有說,不是沒有說,用阿彌陀佛名號做經名這是羅什大師的別義,意思很好,我們能理解。
「又《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這裡頭一段經文說,這也節錄在此地,「爾時十方恆沙諸佛,皆共讚彼安樂世界」,安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若有能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這段文好,真好!《鼓音王經》裡面所說的,十方恆沙諸佛皆共讚彼安樂世界,安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所有的佛法,法是方法,我們一般稱法門;門是門徑,你依照這個佛法去修行,你能證果,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就是這個意思,佛的意思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確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極樂世界所有一切法都能教人得定、開慧,光明能教人開智慧,得無生法忍,光能,音聲也能;佛說法能,菩薩說法能,花草樹木統統都說法,七寶池中流水也說法,沒有一法不能。所以極樂世界確實一切法皆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真正不可思議。所以到極樂世界沒有不開悟的,不但開悟,快速開悟、徹底開悟,所以功德大。一切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第十二願講定成正覺,成正覺就是證得無上菩提。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下面這就更難得,若有能信如是之事,特別指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人看到《無量壽經》、看到《阿彌陀經》、看到《觀無量壽佛經》,能相信裡面所說的事,對它一點不懷疑,這個人不可思議。他為什麼能信?我們在大乘經裡面看到,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現在他見到經文,或者聽到人讀經,聽到念阿彌陀佛的聲音,念誦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聲音,他就歡喜,他就能接受,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現在一看一聽就歡喜,得到諸佛如來加持,所以他不懷疑。
我們也搞了不少年,懷疑。懷疑,還是勉強接受,還是用功來讀誦、來研究,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就是把我們供養諸佛的功德補足了。我們還差那麼一截,或者是用稱念,教你念,相信佛沒有妄語,你依照佛教給你的去念決定不會有錯誤,念到若干年,補足了,不懷疑。供養諸佛如來功德圓滿,那種人不多,他能接受,少數人。還有一些人,就是功夫差一點的,要靠補足,這種人不少。在這一生當中補足的,他到臨命終時信心堅定,沒有絲毫懷疑,所以能夠念佛往生;念佛的時候看到佛來接引,這是什麼?這補足了。明白這個道理,回頭想想我們自己的根性,就知道了。沒有絲毫懷疑,好!真難得,要加功用行。有一點懷疑,不要緊,經念多了、聽多了,佛念多了,自然就相信,疑根就拔掉;只要把疑根拔掉,那就保證你往生。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所得的業報是什麼?往生極樂世界,無論四土三輩九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業報不可思議。
又蓮池大師《疏鈔》裡面解釋「不可思議」,他說:「此分為四」,分四點來說,「一是施法廣大功德。謂無量壽、無量光、三寶道品種種等」,這是第一個不可思議。施法廣大功德,我們要記在心上,遇到緣要做,遇到緣都勸人念佛,念佛真能解決一切問題;或者念觀世音菩薩,都行。臨終的時候,佛菩薩來接引我們往生,決定沒錯;阿彌陀佛接引,或者是觀世音菩薩接引、大勢至菩薩接引,西方三聖都是本尊,都沒有錯。不是這三個佛菩薩接引,就不能去,靠不住,一定要等到這三位佛菩薩接引。
「二是神化周遍功德,謂水鳥樹林咸宣妙法,衣食服用,受用自然,眾生皆具相好神變等」。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上的相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阿彌陀佛的相好,法身沒相,報身有相。《觀經》裡面告訴我們,彌陀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看到諸佛菩薩在那裡講經教學,這是相好。神變,不要說多,說一樁事情。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阿彌陀佛的大講堂我們看到了,看到佛坐在當中講經說法,再仔細一觀察,有個位子空著的,細細看,位子上有自己的名字,那是你自己的座位,你就會安安穩穩坐到這上面聽法。這一坐下去之後,什麼時候離開講堂?成佛才離開,不成佛不離開;先成佛的先離開,後成佛的後離開,不成佛不離開。為什麼?極樂世界得的身是法性身,不是肉身,法性身,法性身不生不滅,法性身沒有改變,相好光明無等倫,法性身不需要飲食,法性身不需要睡眠,法性身坐在那裡,無論坐多長的時間,他沒有疲勞,歡喜,愈聽愈歡喜,法喜充滿。他有神通變化,我們看阿彌陀佛坐在那裡講經說法,沒動,多久了?十劫了。極樂世界成立到今天,十劫,他老人家坐在那如如不動坐了十劫,講經教學沒中斷。一音說法,眾生隨類統統學會了。彌陀身不動,但是你看到他時時刻刻化無量無邊身。我們相信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三輩九品,人人都能夠見到,見阿彌陀佛化身去幹什麼?去接引十方諸佛剎土裡頭念佛求往生的人,他壽命到了,佛去接引他。佛化身接引,又不礙講堂講經說法,你看,同時他能做這些事情。
這裡頭還透一個信息給我們,眾生皆具相好神變,我們也有。哪怕是我們剛剛到極樂世界,才見阿彌陀佛,坐自己的座位上,才坐好座位,就能現神通變化,也能化無量無邊身。我們化無量無邊身幹什麼?十方世界過去跟我們有緣眾生,他念佛功夫成就了,佛去接引他,我們跟隨一道去接引他。一見面就知道,我們是哪一生哪一世在哪個佛國土,是什麼關係,統統知道了。所以極樂世界熟人多,老朋友多。而且到極樂世界都是好人,惡人、壞人都變成善人,統統改變了,純淨純善,沒有不歡喜的。這是跟著佛接引眾生。另外,化無量無邊身,另外的那些分身到十方諸佛剎土幹什麼?供佛,去拜佛,供佛修福報,再聽佛講經說法,修慧,福慧雙修。你想想看,十方諸佛無量無邊,每一尊佛那裡聽一句,你就聽了無量無邊,這《大藏經》聽完了,這真的不是假的。你就可以從這裡能想像得到,到極樂世界成佛的快速、成佛的安全,那個地方沒有障礙,統統是善緣、助緣,幫助我們成就。不能不去,不去就錯了!一生,這樁事情擺在頭等大事。然後我們辦這些,隨緣辦這些事,這都是小事,這些小事是善事,這個功德可以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絕不要這個世間天上名聞利養,決定不要,請我到天上去做上帝我也不幹。你看忉利天主,上帝。色界天都有天王,色界四禪十八層天,最上面的摩醯首羅天王,這是六道裡頭地位最高的,四禪天的天王,你願不願意去當?求這個不難,認真努力修福修慧,到天上去享天福。可是都有壽命。無色界天最高層的,壽命八萬大劫,非想非非想處天。八萬大劫到了,沒有辦法往上提升,怎麼辦?就往下墜落了。這個事實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們對於天上的福報就不想了,就不會產生貪戀。天福都不要了,何況人間福報,你要這個幹什麼?人間福報如果有,要分給大家享,做布施;沒有,正好,省事、不操心,一心念阿彌陀佛,福慧雙修,這句佛號裡頭有圓滿的福報、有圓滿的智慧。
「三是信受宿根功德。謂難信之法,能信受者,宿修無量善根等」,這條重要。如果不是過去生中修大福慧,這一生當中遇到生不起歡喜心;一聽能生歡喜心的,這個人過去修的無量善根。人與人的關係亦如是,過去不認識,你看,一見面他就歡喜,有些一見面就討厭,都是過去生中在一起,還有過去生中的習氣,喜歡的看到歡喜,不歡喜的看到討厭。這是第三種的。
「四是果報難勝功德。謂即得往生,即得入上善會,即得不退轉地,畢竟成佛等」,果報,果報太殊勝了。果報裡頭頭一句,即得往生。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所遇到的人,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入了諸上善人的俱樂部,你跟他們在一起,多難得!特別是現代的社會,現在社會,諸上善人純淨純善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了。中國古人的標準,做人的標準,像個人,一定要具足五常,五常是人的標準。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具足,這是人,這是正常的人;五常不具足,缺一個、缺兩個,殘廢的人;缺三個、缺四個,不是人,這中國古人的標準。「仁者愛人」,愛人就不能害人,哪有害人的道理?「義者循理」,義,用現代話說,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我應不應該想?應不應該說?應不應該做?要考慮到情、理、法,都不違背,可以;有一條違背,就要慎重考慮,這是做人的第二個字。第三個禮,這個禮是儀表,就是禮貌、禮節,要懂禮。禮不能不學,五經裡頭有三禮,《周禮》那是治國的,《儀禮》是做人的,應當要學。基礎基本的東西,就是古人編的《弟子規》,從小就要學規矩、懂規矩。智是理智,不能用感情,要用理智不用感情。最後一個要守信用,人言為信,信是人言。這五個具備,這是正常的人,也叫好人。做人做得不錯了,這才能影響別人。從哪裡影響起?從家庭影響起;我自己身修了,家就齊了,我是以仁義禮智信對待家人。從家再擴大到社會,再擴大到國家,再擴大到全世界,「凡是人,皆須愛」,這個愛字就是五常,仁義禮智信施於天下,天下就和平,現在講地球的盛世。能不能做到?能,只要把這五個字人人都能做到,從我自己開始,要做到讓人相信。我們在澳洲圖文巴十四年,二OO一年我們住進去,到今年整整十四年,我們就用五常、五戒、十善業道自行化他,這個小城的人民感動了,人人都起而行之。大家有個共同的願望,把我們的小城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和諧多元文化城市,就是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好事!這多有意義。沒有十四年,別人不相信。十四年,我們努力遵守五戒十善、中國的五倫五常。十年效果就出來了,他們就找我。現在大家愈談愈歡喜,希望我們真正做出榜樣,讓世界各地到我們小城來參觀、來考察。當然,小城就興旺了,這好事情。我們再看後面這條,第四條,果報,即得不退轉地,畢竟成佛,這是功德圓滿了。這些「皆超越常情,故云不可思議。如《金剛般若》云:是經義不可思議」,《金剛經》的義理,「果報亦不可思議」。用《金剛經》上這兩句話,在這裡做十二光的總結。
「又小本依正因果皆不可思議」。蓮池大師《疏鈔》裡頭說,「依謂同居即寂光」,這句話意思很深,同居土就是寂光土,那方便、實報就不必說了,都是,四土是一體。一體不礙差別,差別不礙一體,這是實相,諸法實相。那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是同居就是寂光?是,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但是我們今天同居妨礙寂光,寂光又妨礙同居;我們同居見不到寂光,在極樂世界同居見到寂光。見到寂光的福就太大了,寂光裡頭是什麼?無量無邊無數諸佛如來,妙覺,不是等覺。常寂光都是證得究竟圓滿的,我們想見他,他現身;我們想見是緣、是感,他現身就是應。無論現什麼身,統統是法身,果報殊勝。「正謂應身即法身」,在同居土見的是應身,方便土見的也是應身,實報土見的是報身,統統是法身,四身即一身,四土就是一土,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因謂七日功成,果謂一生不退」,這一生就是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轉,果報亦不可思議。這是「亦復超越常情,故俱不可思議也」,講不可思議。這些話都非常重要,蓮池大師《疏鈔》說的。
「又《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說的,「曰:不可思議,略有五意」,蓮池大師說四個,蕅益大師說五個。第一個,「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不需要斷煩惱,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信願持名,他就能往生。信願持名,橫超三界,不俟斷惑,花開見佛,這個不可思議。第二,「即於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這就跟蓮池大師講的是一樣的,同居就是寂光,四土就是一土,無論在哪一土都橫具四土,都是圓滿的,不是漸漸證得的。不是說我們到同居土,在同居土裡面修行,等到我們大徹大悟才能提升到方便土、提升到實報土、提升到常寂光土,不是的,一生一切生,這個不可思議。第二,即於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第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容易!但持名號,不用一切方便,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榜樣。他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好!身心清淨。老人的心,念到什麼程度?把清淨平等覺念出來了,一句佛號念出來了。除這一句佛號,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是清淨心,沒有染污;他是平等心,沒有分別;他是覺心,沒有迷惑,圓滿了,清淨平等覺圓滿了。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陀,一證一切證。所以不用禪、不用觀,觀是什麼?觀是教,華嚴宗有五止六觀,天台宗有大小止觀,他們修行的方法全不用;這裡頭「諸」包括密宗,包括戒律,律宗,統統都不要,就是信願持名,我們要相信。不相信也是正常,為什麼?難信之法!你那麼容易信,怎麼可以叫難信之法?信的人有福報,信的人便宜佔大了,他一生去作佛去了。這個世間,要真的想一心作佛去,記住一句話,這個地方統統放下,捨得乾乾淨淨,你才能學到像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那是圓圓滿滿的信願持名,是真真實實的信願持名,他不是假的。我們還有貪瞋痴慢在裡頭,還有七情五欲在裡頭夾雜著,這不行,這不能成就。徹底放下,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佛法也放下,這個裡頭講的禪觀諸方便就是佛法,佛法也放下。
第四個,你看時間,短,「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幾天成功?一個星期。我們能不能做個實驗,一個星期放下,什麼都放下,念七天佛?這叫精進佛七,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個星期不跟外頭往來,打佛七,不需要很長時間。最後,「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一個佛名,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念這一句全念了,一尊佛也沒漏掉,這是事實真相,不是假的。念佛名,還要念別的菩薩名,現在有人提倡還要加上拜懺,懺除業障,修地藏菩薩的占察懺,好不好?好。你對於佛號不相信,所以還要加上懺。你對於祖師大德這些教訓你都不懂,海賢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的榜樣你沒有看懂,你不得利益。真正得利益,一句佛號就行了,講得多清楚,這一段,蕅益大師在《要解》上說的,前面是蓮池大師說的。這些大德,祖師大德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是普通人,他們可沒說錯。你們自己念這一輩子佛,不能往生,要自己負責任,是你的信心不足、願心不足,有懷疑、有憂慮、有牽掛,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
《金剛經》上說得多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老祖宗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就成了。劉素雲居士一門,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二十年。胡小林居士一門,《大乘起信論》,六年。古大德教學的理念、方法妙絕了,就是你不肯相信,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相信就成就了。一門就是普門,一佛就是一切佛,《華嚴經》上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說的一點都不錯,世法佛法都不例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能夠把這句話聽懂了,你這一生就能成佛,當然你能往生。天天念這句話,這句話不懂,白念了,這個責任要自己負。佛菩薩、聖賢人不騙人,句句都說實話,你會錯了意思,你走偏了,你走邪了,要自己負責任。
我們再往下看,「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導師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的修行,所成就的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依正莊嚴,這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下面,「又曰: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這句話說得太好!可見得你迷惑顛倒,你糊塗,這麼清楚你都沒有能體會到,你還搞許許多多,雜了、亂了,雜修亂修怎麼能往生?記住,往生要清淨心,最低的標準,清淨心就能往生,生方便土的下品。如果得清淨心,那你決定生方便土。得平等心,生方便土的上品。如果真開悟了,清淨平等覺,覺也得到了,你生實報莊嚴土。可是告訴你,極樂世界四土在一起。有沒有四土?有,在一個教室上課,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阿彌陀佛在一個講堂上課,這個講堂很奇妙,不可思議,我想學《華嚴》,我坐在講堂上聽阿彌陀佛講經就是講《華嚴經》;跟我隔壁這個人,他喜歡聽《法華》,他所聽到的全是《法華經》,他沒有干擾我,我也沒有干擾他。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想聽什麼,聽到就是;想讀什麼,看到的就是,妙極了。想讀經,經本展在面前;不想讀,不見了,沒有了,不必去收藏。不可思議的世界,太難得,這麼容易去,七天就成功。所以這一句說,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的功德,信願持名這四個字就把他的功德變成我自己的功德,這還得了嗎?相信的人,恭喜你,你成就了;不相信的人,你慢慢來。
我也不是一入佛門就相信,我不相信至少是三十年,好在壽命長,要沒有這後面三十年,我還是不相信。我學佛今年六十四年了,前面三十年不相信,所以我對於經上講的難信之法,我是深有體會,我從這走過來的。真正相信,得力於《華嚴》、《法華》、《楞嚴》、《圓覺》,般若跟法相,這些經典幫助我覺悟了,幫助我明白了,再不懷疑了。八十五歲之後,萬緣放下,就是一句佛號。我跟海賢老和尚學習,我追隨他老人家,我連經也不讀了,就一句佛號,綿綿密密。偶爾還有流失,沒趕上老和尚,老和尚一生不曾丟失,一句接著一句,我們偶爾時間短暫還丟掉,忘掉了,應酬多。應酬也不能輕慢,為什麼?人家很遠的地方來,有很多從國外來,難得見一面,多勸勸他念佛,重要!多勸一個人到極樂世界,好事,沒有比這更好的事。
我們再看下面《要解》說的,「《要解》所云: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真是紅心裡面中紅心之語」,古人射箭,現在打靶,紅心,紅心裡面的紅心,中心點。「近代印光大師讚歎此書曰」,此書就是《要解》,《彌陀經要解》,印光大師對它的讚歎:「理事各臻其極」,臻是到頂,到頂頭,不能再高了,「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這真的不是假的,「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底下四個字,「赵帐茄」,這一句是黃念老說的,我也這樣說。
這是二十年前了,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有一次請我吃飯,在素食館,客人就我一個。我們兩個一見面,都是老朋友了,他就問我:淨空法師,我今天請你吃飯,你知道為什麼?我說我不知道,我沒神通,不知道你為什麼要請我吃飯。他說我有一樁事情懷疑,我要向你請教。我說不敢當,我是後學。他大我十歲,從小出家,我初學佛的時候喜歡聽他講經。他就問我,就問這句話,他說印光大師對於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這個稱讚,就是這一段,「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這個話是不是說過分了一點?他就問我這句話,是不是過分了?我就告訴他,一點都不過分,印光大師說的話千真萬確。他是修彌勒淨土,他追隨彌勒菩薩,想往生到兜率內院。跟近代的大德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生兜率內院。他想跟彌勒菩薩,彌勒將來下生成佛,他就是彌勒佛的大弟子,像舍利弗、目犍連的身分,他搞這個,他不求生極樂世界,可惜,真可惜!八十多歲就過世了。非常難得,他在近代可以說代表法相宗,他法相的經論講得不少,著作也非常豐富,有《演培法師全集》。我們晚年,由於我在新加坡住了四年半,他也住世,我們有機會常常見面。
後面這一句是念老給我們做的總結,「不思議光中,全攝阿彌陀如來不可思議功德,故名不思議光」。這就是十二光最後這一個光,把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完全攝受在其中。十二光佛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面再看「顯光用勝」,光的作用非常殊勝,經上說了三種,第一種,「庚一、普照十方」: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右面這段雖然只是兩句,是這一品裡面第四段,「顯彌陀光明妙用之殊勝,是為第十四觸光安樂願之成就」,四十八願第十四願。所以佛放圓滿的光明,十二種就是十二種德,是十二種類,每一類裡頭都無量無邊。佛放光是幫助眾生成就,幫助眾生得清淨平等覺,幫助眾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幫助眾生提升境界,證得究竟圓滿。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我們這有沒有?有。我們為什麼沒看見?我們心不清淨,我們的心不平等,所以看不見。念佛人念到功夫成片,清淨心現前,如果跟佛有緣,得佛力加持,你就見到了,見到佛光。見到佛光,當然首先你生歡喜心,佛光給你做見證,遞信息給你。你繼續努力,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障礙,不放在心上是正常的,信願持名,希望日夜不斷。功夫再深了,到事一心不亂,見光的機會就更多了。到理一心不亂,想見就見,不想見就不見,到理一心不亂。真的不是假的,只是我們功夫不夠,沒有達到標準,所以沒見到。
展開《無量壽經》,我們這一遍讀過去,有沒有悟處?悟處就是光明。你讀十遍有十遍的悟處,讀百遍有百遍的悟處;讀千遍有千遍的悟處,那個悟得深、悟得廣,就不是初學能體會到。讀經不求解義,求解義是你打妄想,你全想錯了,你沒有想對。為什麼不求解義?它沒有意思,你解什麼?它是自性般若,它不是妄想執著,是自性般若,所以這個要懂。一切佛經都是佛菩薩從自性當中流出來的,你怎麼能解?他心中流出來的,流智慧;我們心中流,天天流,時時刻刻流什麼?流煩惱,流妄想分別執著,流這個,流是非人我,流貪瞋痴慢,這個東西跟智慧不相應。所以讀聖賢書,好好的讀,不要求解義,遍數讀多了,心清淨了,妄念少了,雜念少了,貪瞋痴慢少了,七情五欲少了,它就起作用,就見到經的意思。用一般讀書人的方法來讀佛經,沒用,他讀一輩子是他自己知見,不是佛知佛見。一定要懂,你自己可以做實驗,三年、五年效果就出來,你就相信了。
我教胡小林,真的,他念個三、四年的時候就真有感應,真的突然意思出來了。告訴我,一千遍他看出的意思,他看古人的註解,知道這個註得好、這個註得有問題,他能看出來;念兩千遍,不一樣了,看到什麼?更深更廣。現在他往三千遍出發了,他三千遍決定跟兩千遍不一樣。古人的這個註解是給我們做什麼用的?印證的,我們的悟處跟他悟的一樣不一樣。所以要看古註,不要看今註,古註是有悟處的,今註是他意識裡頭寫出來的,不一樣,他的思想裡面夾雜著煩惱習氣,不純,所以那個不可靠,要找純的。清淨平等覺現前,染污、分別、成見統統放下,這才管用,這叫真修行,學般若的菩薩,學三摩地的菩薩。
請看下面第二段,「庚二、見者獲益」。這分兩個小段,第一個小段「遇光善生」。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
你看看,佛光遍照,無時不照。如果你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破迷開悟,你會見到佛光,佛光一見就加持。我們看這一段註解,『其有眾生,遇斯光者』,「表佛光雖普照十方,無邊無礙。但以眾生根性不同,其根下緣劣者,喻如覆盆絕照,日光雖遍,但人覆盆於頂,則不見光明,故有能遇與不遇者」。這段我們先說一說。眾生根性不同,根下(下根)、緣劣(緣不殊勝),這樣的人好比覆盆絕照,頭頂上用盆蓋起來,不讓太陽照到,這是舉這個例子。日光雖然遍照,可是這個人頭上戴個盆,我們現在說戴個帽子,一樣的意思;戴上個帽子,太陽就照不到,這樣就是雖遇跟不遇沒有兩樣。
「若有機緣」,這是根利的,上根人,有佛緣,「遇斯光者」,遇到佛光,佛光是無處不照、無時不照,「則必獲如下之光益」,下面所講的利益。第一個『垢滅』,「垢」是什麼?底下講的貪瞋痴,「《魏譯》為三垢消滅」,這是經文,「三垢即貪瞋痴之三毒」。『善生』者,像《十住毘婆沙論》裡面講的,「善根者不貪不恚(就是不瞋)不痴」。三毒反過來就是三善根,一切善法都是從這三根出生的。佛光能幫助我們遠離貪瞋痴,為什麼?佛光是智慧。佛光,果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最湹男±妫那鍦Q了,心定了、神清了。再向上提升,分別沒有了。沒有分別,心就平等;沒有染污,心就清淨;覺就是開悟。「善生」,三善根就出現,斷惡修善,『身意柔軟』。
這個地方舉《大智度論》上說的,「一切諸善法,皆從三善根生增長,是明垢滅則善生也。又《魏譯》為善心生焉。善心者,以慚愧之二法,及無貪等之三根」,無貪等就是無貪、無瞋、無痴,這三善根,「為善之自性。與之相應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這個念頭、言語、行為是從善生的,所以言善、行善,心善沒有一樣不善,這個要懂。反過來是三惡,貪瞋痴。意貪,心裡想的是貪,言貪、行貪,三業都是貪,所有一切惡業都從這生的,這個惡業所感的是三惡道的果報;三善根所感應的是三善道的果報,這個沒有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六道輪迴是在底下一段,底下一段「三途解脫」,這就提升了。我們把這一段念下去,「今約彌陀本願,則指對淨宗之真實信心也」。
『身意』,「即身、口、意三業」。『柔軟』,「謂心柔和而隨順於道」。「如《法華經》曰: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蓋此土眾生剛強難化,若身意柔軟,便易調服教化。」這需要善根、善緣。我們在國際會議當中,遇到的人都是第一次見面,從來沒見面的。討論問題的時候,有些彼此就都不能接受,要辯論很久。雖然都有君子之風,不至於翻臉罵人,但是執著成見,他執著他的見解是對的。特別東西方文化不一樣,我們說,他能相信、他能接受,那就是質直意柔軟。有沒有?有,少數,這個我們都結成好朋友;他一聽,他就能接受,他就歡喜,確實這樣的人不多,不是沒有,有。要慢慢的感化他,那就不是一次了。如果我們在一起開會,年年都碰面的,就不一樣了;年年都碰頭,年年都在一起討論,三年、五年之後,他慢慢轉變了,這個有。第一次見面就身意柔軟,很難,很少見,不是沒有,真有,那談得都很投緣。念老在此地做的結論,一句話,「若身意柔軟,便易調服教化」,很容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