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 | 求知愛智14. “必然性”就是求知慾追求的“確定性”
送交者: luis 2024年05月08日16:50:1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求知愛智14. “必然性”就是求知慾追求的“確定性”

 

先搞自我批判:兩年前,發表討論“人為自然立法”的文章時,俺老漢還有點犯糊塗,沒能全面領會老康的洞見,因而指責他搞擴大化,把時空、因果等,也納入哥白尼式革命的範疇了,不承認它們原本是,自在之物的構成因素。

 

前面的帖子裡,已經部分改變了這說法,一方面跟隨康大腕,肯定了時空、因果等,也是人們加在對象上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依舊指責他,沒看到這些認知結構,原本擁有事實以及相關經驗的基礎,不可能人想怎麼加,就怎麼加。換個方式曰哈:動靜、時空、因果等,儘管是人們的認知結構,套在對象上的,畢竟還可以說是,被人們認知到的,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

 

可是吧,眼下要考察的,必然與偶然概念,卻大為不同了:它們不是人們基於好奇心,以事實以及相關經驗為基礎,提煉出來的認知結構,再加在事實上,讓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通過認知呈現出來,而是求知慾的內在訴求,直接結晶成了,“確定”與“不確定”的認知結構,然後再加在有關事實的認知結果上,卻被西哲誤以為是,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一言以蔽之哦:所謂的必然與偶然,原本只是指,人們的認知所處的,確定與不確定的存在狀態,卻被西哲說成是,事實自身所處的,必然與偶然的存在狀態,嗯哼。

 

《自由意志》9篇里,直接引了亞里士多德的話,作為兩個概念的定義,在此重引一遍:“所謂必然,就不能‘既是這樣子、又是那樣子’;因此說,任何東西,如果有必然性,就不會是‘既是這樣子、又不是這樣子’的”;相比之下,偶然則是“一個東西,或者發生、或者不發生的可能或機遇”。

 

鑑於那個系列的語境,當時僅僅舉了,擲硬幣這個簡單不過的例子,蜻蜓點水地宣布:必偶其實只是,認知的確定不確定狀態。至於圍繞認知需要的動機源頭,對此做出具體的論證,就當之無愧地成了,本系列的光榮使命,不是?

 

有趣的是,老亞早就指出了,必然與確定、偶然與不確定的語義相通:“我說的偶然是指,那些不是必然、而是不確定的東西,它們的原因,是無序可循和不明確的。……導致機遇結果的原因,總是不確定的;所以呢,機遇’對人的理智來說,總是隱晦不明的,因為偶然的原因,嚴格講就是無原因的原因。”

 

聯繫到他對好奇心的見解,事情就清楚咧:既然人們是由於無知,產生了困惑驚詫,才去認知的,那要是只得到了,事實“可能這樣子、也可能不這樣子”的偶然知識,就沒法滿足求知慾了,反倒還會加劇,他們對“事實到底怎樣”的困惑驚詫,從而推動他們努力獲得,事實“一定是這樣子、不可能不是這樣子”的必然知識,最終消除困惑驚詫,讓好奇心在確定性中,得以安頓,嗯哼。

 

這個角度看,他那段奇談怪論:“對偶然沒法搞科研。事實上,木有一門科學會自找麻煩,從事這種研究”,也就值得注意了。假如把偶然視為,事實狀態的話,這樣子說,明顯不通:科學怎麼能拒絕研究,事實的偶然狀態呀?“透過偶然看必然”,不就是主張:通過考察偶然,發現其中的必然麼?

 

可是呢,要是把偶然視為,認知的不確定狀態,這樣子說,就屬於順水推舟了:如同“偶然的原因”,是“無原因的原因”一個樣,“偶然的知識”,也可以說是“無知(非知識)的知識”。既然不確定的知識,就是無知的知識,那它肯定沒法,滿足人們的求知慾了,所以科學才不肯,追求偶然的知識,不是?

 

這個意思上講,確定性無疑構成了,好奇心固有的基本訴求:就其本性而言,它總是一根筋地追求,一定是如此、不可能不是如此的確定性知識,不會去追求,可能是如此、也可能不是如此的不確定知識,因為後面這種含糊不清、變動不居的偶然知識,沒法消除驚詫困惑,讓它得到滿足。

 

說白了,由於人自身的內在有限,他們的認知只能理解自己“確定”的東西,沒法理解自己“不確定”的東西。所以哈,無論面對萬花筒般變幻的具體景象,還是面對頻繁混淆概念的抽象理論,人們很快就會在認知上昏了頭,覺得它們莫名其妙,無可理喻——不管他們在情感上,有多喜歡這些玩意兒,嗯哼。

 

康大牛抓革命的時候,沒像老亞這樣子,關注求知慾的問題,但促生產的時候,也肯定了確定性的重要。《純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里,他就將確定性說成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之一,並與認知的真理性,直接關聯起來,強調學術研究“不允許任何方式的意見……,因為每一種被認為是先天確定的知識,都預示着它要被當成絕對必然的”。從這裡瞅,儘管木有自覺突出,好奇心的決定性效應,他其實同樣強調:認知行為的追求目標,並非可能如此、也可能不如此的不確定意見,而是一定如此、不可能不如此的確定性真理。

 

此外呢,正文中他也指出:“知性一般來說是認知的能力;認知則在於,被給予的表象,與某個對象的確定性關係”;“自然現象中的秩序和規則性,是我們自己帶進去的。假如我們或我們心智的自然本性,沒有本源地把它們放進去的話,我們就不能在其中找到它們了。因為這種自然統一性,應當是某種把現象聯結起來的必然統一性,亦即先天確定的統一性。”這樣子看,德語的“確定性(Gewissheit”和“認知(wissen)”直接相關,就相當有趣咧,不是?

 

為什麼兩位大哲不約而同地,把必然與確定等同起來呢?原因蠻簡單:“必然”的“一定是如此,不可能不是如此”的核心語義,恰恰落腳在了,“確定”二字上,以致尤其在認知維度上,兩者有理由視為同義詞。哪位要是不服氣,那就敬請給出個,有說服力的論據,反駁一下這個淺見。別沉默不語哦,親

 

由此反觀《自由意志》10篇里,給出的那個例證,就更好理解了:任何一次擲硬幣的行為,都包含了種種影響—變化的因果鏈條,從硬幣的原初位置,到向上拋擲的力度,再到最高的頂點,再到下落的過程,再到風吹的效應,再到地面的反彈,再到最後的旋轉,再到正面朝上或朝下的結果,統統處在自己如此的自然狀態,既談不上是必然的,也談不上是偶然的。

 

一直以來,人們把它說成“偶然”的,只是因為認知能力有限,不可能以一定如此的方式,指認它落地後的結果;可要是獲得了,它的所有信息,並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人們就能做出,不可能不如此的確定性預測,從而把它變型成,一個無可置疑的“必然”事件咧。

 

偶然變必然的這個過程中,擲硬幣的行為自身,木有絲毫改變,唯有人們對它的認知,從不確定轉化成確定的,更是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必然與偶然的區別,只與人們對事實的認知有關,而與事實自身的存在無關:對任何東西或事件,包括但不限於:夜空中划過的流星,深山裡倒下的大樹,拿破崙敗走滑鐵盧,幾十年前搞改開等,要是人們不能確定地認知它,就是個可能如此的偶然現象;要是人們確定地認知了它,立馬成了一定如此的必然事實,嗯哼。

 

於是乎,這對概念就成了,人為自然立法的典型範例,最清晰地展現出,人們何以要在認知行為中,從事這種立法的動機源頭:第一呢,如果說動靜、時空、因果等立法,都有事實方面的基礎的話,那麼,必偶的立法,卻不再基於事實自身的存在狀態了,而是完全徹底地直接來自,人們求知慾指向確定性的內在訴求,以致離開了這個訴求,就談不上必然與偶然的區分。

 

當然嘍,這不等於說,必偶就是先天的,人們想加就可以加,不想加就可以不加。毋寧講,人們用這對概念立法的時候,也得符合認知自身,這種主觀事實的存在狀態:當且僅當某種認知,的確具有確定性的時候,我們才能斷言,它描述的那個對象,能夠貼上必然性的標籤。

 

第二呢,基於好奇心訴求的必然概念,許多情況下,恰恰是把“law”,這種特定的必然,套在了認知對象上,從而讓它們以“規律”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因此是名副其實的,人為自然立“法”,不像把動靜、時空、因果的認知結構,套在了認知對象上那樣子,還是象徵比喻的,人為自然立“法”。

 

不過很可惜,雖然老亞揭示了,求知慾指向確定性的訴求,雖然老康掀起了,人為自然立法的革命,雖然兩位都肯定了,必然與確定的語義同一,等於自發承認了,必偶是人加在事實上的,確定不確定的認知狀態,他們非但沒彰顯這一點,反倒還背道而馳地斷言:二者是事實自身的不同存在狀態。

 

首先吧,老亞讓“必然”與各種東西的“存在”或“本質”相關,讓“偶然”與各種東西的“非存在”相關,強調:“一個存在的東西,或者出自本性,或者出自偶然。……既然出自偶然的東西,不可能先於出自本性的東西,偶然的原因就不可能在先了。”聯想到“邏各斯(logos)”概念,在古希臘語境裡,原本就有“必然規律”的語義,他這樣子講,就一點不奇怪咧。

 

其次呢,如同《自由意志》10篇所說,雖然老康鬧哥白尼式的革命時,把必然說成是,人的認知構造,但在促二律背反的生產時,又將它說成是,自然本身的因果律了,甚至還能發揮出,再實在不過的束縛作用,一出手就把人的柿油意志,給掐窒息了,結果等於拿自己腦子進的因果律大水,衝垮了自己用泥巴,辛苦堆起來的柿油龍王廟,最終只留下了,一灘稀里糊塗的泥巴漿。

 

讓這種自家人不認自家人的悖論,更顯荒唐的是:考慮到好奇心,原本也是認知圈裡的自由意志,他老先生的二律背反還意味着,從求知慾的訴求中,產生的認知結構,居然會反戈一擊,反咬一口,把自己的源頭扼殺在搖籃里,讓人不可能再找到,想為自然立法的動機啦……人間怪誕,莫過如此,不是?

 

因此說,雖然康大牌的革命宣言,已經頒布兩百年咧,雖然無數位康粉,快把他這個貢獻,吹到天上咧,可今天要確立下面的淺見:必然與偶然並非事實自身的狀態,而是認知的確定與不確定狀態,難度照舊不是一般的大,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103
2022: I cannot remember my mother by Tagor
2022: 幸福的定義——是一種心體內心界面的上
2021: 三綱五常是儒家與皇帝的大憲章
2021: 林向田:從周孝正看中文自媒體
2020: 緣起贊釋 11若後末世時聞斯無上法,應
2020: 在這特殊期間,網上下棋的多了起來,象
2019: 關於網上文章回帖的聲明
2019: 證明: 大眾永遠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