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18
送交者: 亦宛然 2024年06月13日04:37: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一八集)【日期】2016/3/11【地點】澳洲淨宗學院【檔名】02-041-03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五十七頁第一行,科題是「妙果」。請看經文:

【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我們學過三輩往生,都是教導我們求生淨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上輩、中輩、下輩,統而言之,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什麼會有三輩九品?發心求願,我們的真招摹⑽覀兊那鍦Q心、我們的恭敬心,各人都有差別,所以果報裡頭有四土三輩九品。念老註解裡頭告訴我們,「本解崇尚他佛,或疑有昧心宗」,心宗是禪宗,跟禪宗講的有沒有相悖,「茲引三論,以為佐證」,下面有三段。
  第一,靈峰大師的《要解》,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裡頭說,「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何也就是為什麼。問得很好,佛既然是心作心是,就是自心作佛、自心是佛,為什麼不乾脆說自佛就可以了,何必又用他佛為勝?勝是殊勝,他佛是阿彌陀佛。有人提這麼個問題,何也是為什麼。下面是蕅益大師解答的,「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一句話重要,了是明瞭、是通達,他是阿彌陀佛。這句話說得好,這個法門,淨土法門,信願持名往生的法門,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瞭、通達,他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他的心得報告,像現在學校的博士論文。五祖聽了之後,衣缽就給他了,下面經不講了,為什麼?他全明白了。五句最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萬法裡面,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包括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我們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是自性變現的。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在此地用一個他字做代表。
  要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為什麼?自性是一個,一個裡面沒有自他。十方諸佛剎土自性所現,最極莊嚴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所現;這個世界,十法界是自性所現,六道輪迴也是自性所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樁事情,學佛的同學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搞清楚、明白了,功夫就得力了,你才能真放下。你為什麼放不下?沒搞清楚。不知道全宇宙,佛家的話說,遍法界虛空界自性所現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之外所謂的他,是你起了妄想分別才有他,如果沒有妄想分別,自他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不能不知道。搞清楚、搞明白了,前面這個問題就沒有了,前面變成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自性裡頭沒有。
  說「若諱言他佛」,你忌諱說他佛,那是什麼?「則是他見未忘」。你的邊見沒忘,邊見是二邊,自是一邊、他是一邊。你的見惑沒斷,我見對面是人見,自見對面是他見,這個東西是六道輪迴的根本。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就是從這個錯誤見惑裡面生的。你看,見思惑斷了,六道就沒有了,阿羅漢證得,超越六道輪迴。我們接著往下看,「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這是引證佛在經上常講的四悉檀,四悉檀第一個是世界悉檀,後面為人等,都是要從世界悉檀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這才能生起來,才能悟入理即佛。
  下面淨宗常說的,「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這一句話說得好,這個事實真相誰知道?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的人;龍樹菩薩,大乘八宗共祖;智者大師,天台大師,天台宗的祖師;永明延壽,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祖師,這些人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們這些人徹底明瞭。換句話說,除了真正大徹大悟之外,一般大悟小悟都做不到。世智辯聰,這裡頭有大悟、有小悟;通儒,歷代儒家的大德;禪客是宗門,禪宗裡面的大德,小悟大悟,他沒有徹悟。小悟聲聞緣覺,大悟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賢菩薩,他們是盡思度量,愈推愈遠,他們要想知道,憑著自己的智慧去推想,愈推愈遠就愈推愈錯了,反而不如老實念佛的這些阿公阿婆。為什麼?他們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執著,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就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這些阿公阿婆念佛念久了,豁然明白了。明白以後怎麼樣?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他往生。他也不會給人說破,為什麼?不是這個境界他不懂,不是不說,說了他聽不懂。暗合道妙,道,妙極了。
  老祖宗這些徹悟的人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時間久了,到什麼時候?一門深入,讀書千遍,它的功德是什麼?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收穫,你得到的什麼?功夫是斷煩惱,功德是開智慧。智慧不在外面,外面沒有智慧。外面學來的,知識;從內裡面開發出來的,智慧。智慧,開悟就有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通常讀書千遍,小悟;再千遍,大悟;再千遍,大徹大悟,這叫潛通,這叫暗合。這是念老引用的第一個,來討論這個問題的,蕅益大師的《要解》。
  底下一段《無量壽經起信論》。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這個註解名字叫《無量壽經起信論》。這個人,在家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是一代的大善知識。這個註解裡頭用問答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有人問,提出問題,「臨終見佛」,見的這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云何往生」,問得好。我們沒這個問題,沒想到,如果要有人想到自佛、他佛,很可能就想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障礙你不能往生。
  我們看看彭居士是怎麼解答的,下面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相忘,自他不異」。這兩句話給我們解決了,你心裡頭還有自佛,還有他佛,這是什麼?分別執著沒放下。學佛必須人我相忘,人相我相要放下。《金剛經》上前半部教給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什麼地位?阿羅漢,小乘人的境界。四相沒破是什麼人?六道凡夫四相沒破。四相破了是小聖。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的麻煩就在這裡,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真正講功夫,我們的佛學常識比那個阿公阿婆多,講得頭頭是道,論功夫不能跟他們相比,為什麼?他們已經不分別了,不執著了,就比我們高。他心清淨,他沒有污染,他心平等,他沒有分別,他還有妄想,妄想太微細,他沒辦法,他也沒想到,這個我們曉得。所以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我們跟他相比,我們對於佛的理論好像知道得不少,其實遠遠不如他,我們的妄想雜念比他多,他的心比我們清淨,比我們平等,他往生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我們往生有障礙,這些事實不能不知道。
  我們的功夫在日常生活當中。《金剛經》是惠能大師從這個經開悟的,所以這個經就特別出名了,在中國經典知名度最高的。《金剛經》,大家都喜歡念它,它是般若,是智慧,真實智慧,無論你學哪個法門,你學哪個宗派,它都能幫你忙。它幫你什麼?幫你破執著。你看,上半部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真幫助我們往生。破四相就是把這四樣放下,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你執著這個是錯誤,心裡頭有這四樣東西,叫輪迴業,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它製造的。所以《金剛經》的後半部是大乘佛法,不是講四相,是講四見。相,偏重在物質現象;見,完全是念頭,我們講心理。相是物理,見是心理,心裡怎麼樣?痕跡都沒有了。要破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大乘菩薩。前面是小乘羅漢,後面是大乘菩薩,你才能夠圓滿菩提。四見破了,生實報莊嚴土,破四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他到哪去?到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
  相沒有了,自他是一不是二,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跟釋迦牟尼佛也是一不是二,回過頭來再看,我們跟地獄餓鬼畜生是一不是二,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平等的,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起用有善、有惡,善念善行感三善道,惡念惡行就變成三惡道。念不是真的,相也不是真的,我們自己不知道,把它當真,所以在這個裡面受苦受難。如果事實真相真的明白、真的了解了,才真正能放得下。為什麼那麼難放?為什麼放不下?假的當成真的,麻煩就在此地。誰知道是假的?大徹大悟的人,法身菩薩,前面講的馬鳴、龍樹、智者、永明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們不往生極樂世界,都在華藏世界。所以記住,人我相忘,自他不異。
  接著下面看,「諸佛法身,湛然常寂」。諸佛的法身,也就是自己的法身,湛然常寂。這句話說什麼?這句話是法喜充滿,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湛然是清淨,清淨平等到極處。常寂,這個裡面什麼也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諸佛實報莊嚴淨土也沒有。淨土宗在常寂後面加了一個字「」,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在不在常寂光裡?在。我們在常寂光,見不到常寂光,誰能見?前面說的,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他們見到,不但見到,他們還安住在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相,能現一切相,不現相的時候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無,現相的時候不能說它有,這是什麼境界?契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得大寂定,得大安樂。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常寂光土,我們要到往生極樂世界,最後圓證常寂光,圓滿證得常寂光,這叫圓滿,究竟圓滿佛。
  下面是彭際清居士為我們解答問題,「以本願故,感應道交」。像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不是為自己,願願都是為迷而不覺的那些苦難眾生,是為他們。眾生有苦,沒有樂,這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有感,他有迷,佛菩薩來應,他只有覺,他沒有迷,感應道交,這就現十法界,這就現六道輪迴。我們一般人能知能識的宇宙,或者說萬有,佛法講萬法,感應道交。「即自即他,無虛無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這個四句說得好,這是諸法實相,就是我們常說事實真相,這四句是事實真相。自他是一不是二,自是我自性現出來的,他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我的自性能生能變,他跟萬法、跟整個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自他,即自即他,無虛無實。虛是虛空,什麼也沒有;實是現象,森羅萬象,千變萬化不能形容。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念的時間多長?現在科學用秒做為時間的單位,一秒鐘,這個虛實的現象一秒鐘生滅多少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念頭。這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一秒鐘可以彈多少?我來彈可以彈到五次,我可以彈到五次,彈得快,彈五次。年輕人體力壯的、精神很好的,他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一秒鐘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無法想像。說實在的話,這個現象就在眼前,最貼近的身體,再就是身外的一切物,一切人事物統統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波動。換句話說,它每一個波動就是一個現象,無虛。但是這個頻率我們沒有辦法掌控,不但沒辦法掌控,實在講概念都沒有,誰有這個概念,一秒鐘我們生滅多少次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誰知道?所以這八個字就兌現了,「即自即他,無虛無實」,這八個字來形容一念,也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即自即他,無虛無實。所以不可思議,你想不到,你也沒辦法說,說不出。你說這一句話多少秒?記住,一秒二千二百四十兆。下面兩句把真相說出來了,這是事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這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沒法子執著。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舉一個比喻,眾生完全是依業,這個業是什麼?業是造作,造業。起心動念是意業,意在造作。起心動念最微細,就是剛才講的,這一個念頭出現、消失了,時間多長?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裡頭它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單位是兆。所以叫幻有分段,一段一段的。它速度太快了,我們的意識分別、七識執著,分別來不及,執著更來不及,所以分別執著是幻覺、是妄想,不是真的。分段,佛在大乘經上說,八地以上對於這個事實真相他看到了,八地菩薩的定功,這麼微細波動的現象他看得清清楚楚。那就告訴你,七地之前還模糊,登地就可以見到,但是不清楚,到八地才清清楚楚,上面九地、十地、十一地等覺,妙覺這算十二地。
  所以眾生,我們微細的起心動念不知道,那這無可奈何。粗念,貪瞋痴慢疑,粗念我們知道,很清楚,這念頭很粗,時間很長。知道了怎麼樣?知道了要曉得業因果報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錯了,罪更重了,為什麼?跟天跟人沒關係。這個天包括整個自然,與大自然界沒關係,與一切眾生沒關係,完全是自作自受。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要斷惡修善,言語要斷惡修善,行為要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得善果,才不受惡報。如果不知道在這個地方修行,修正錯誤的念頭,不善的果報現前,你怎麼能夠擺脫?不可能,這是因果。所以因果了解了,這個人決定不作惡,極其微細的惡念他都不起,叫真修。眾生不了解事實真相,不了解唯一真如,周遍法界,所以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剛才講了,一段一段的,一段就是一個念頭,記住,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多的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我們住在房屋裡面,房屋把外面的太陽遮住了,看不到了。
  「念力請裕鎂壦箿Q」。念力,這裡講念佛真請怨蹋盍φ堅,念佛我們把這兩個字抓緊,真鍘怨獺怨蹋^對不能夠換題目,最忌諱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麻煩。念佛的時候講求的,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就對了。幻緣斯淨,清淨心現前了,平等心現前了,清淨心是事一心不亂,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亂,到這個境界決定得生。不但決定得生,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得自在!「如撤屋蔀」,好像把房子這個屋頂打開了,太陽看到了,在屋裡面,屋蔀就是屋頂。「天日豁然。任咄同本得。」這個人念佛往生,任呤親栽冢畹絞亂恍模畹嚼硪恍模栽諏耍朧顫N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想什麼時候再來就可以再來,得大自在。
  「此論掃盡一切分別」,這個論就是彭居士他所說的,把所有一切分別統統掃除乾淨了,自佛、他佛,「自他生佛總成戲論」,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不是真實的。真實怎麼?真實的說不出來,你心裡清清楚楚,你沒有辦法表達。不是跟你同境界的人,他聽不懂,他看不到。一定跟你同一個階層,會點頭、會微笑,確確實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唯一真如湛寂周遍。任咄鷺O樂,還在本心之內」。心太大了,我們沒有離開心,極樂世界也在這個心裡頭,所以我們出不了這個心。這個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它是真的,為什麼?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它充滿智慧、充滿德行,也充滿相好。整個宇宙是它變現的,它不是物質,它不是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但是它能現自然現象、能現精神現象、能現物質現象,真的是萬德萬能,沒有它不能的。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末後是引用《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作的。「《彌陀疏鈔》云:著事而迷理」,執著事,以為事是真的,理完全不知道。就好像,這個「」是一類,好像蒙童,「蒙童讀古聖之書」,蒙童讀古聖之書當然不懂。「昏稚未開」,昏是昏迷,稚是幼稚園的小孩,小朋友智慧沒開,沒透露出來,「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以幼稚園的小朋友,用什麼教材?最好是教他認字,不必教他讀書,一個字一個字教他,他會感到很有興趣。讀書,像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讀這些東西,童蒙的教材,應該在四、五歲的時候,讀這個好,給他奠定基礎。因緣生居士編了一部教材,古時候的私塾所用的,對十五歲以前的小孩。這個根之根,應該是在十二歲以前用這個。十四、五歲可以讀經,就是古聖先賢的註疏,他可以讀,他的智慧慢慢開了。幼稚園、小學一二三年級,還沒開。小學四五六年級可以,可以讀經,讀經不重視講解,因為他記憶力好,智慧沒完全開。智慧開在十五歲以後,十五歲以後學習的經論可以講解、可以討論,可以聽小朋友的心得報告。十五歲以前不需要講解,不需要研究討論,不需要,只是背誦,念得愈熟愈好,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道理在此地。昏稚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我們接著看下面,「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自雲巨富,不知數他人寶,於己何涉」。蓮池大師舉個例子,貧士,士是讀書人,貧窮沒有福報。他得到一張豪富人家的券,就是契約這一類的東西,現在講的證券,自己歡喜,發財了,得到大富了,不知道那是別人家的寶,與自己不相干,它不能兌現他們家的帳單。「所謂雖知即佛即心」,這是佛在大乘經上常講的,「判然心不是佛者也」,這是說的我們。「是故約理則無可念。約事,則無可念中,吾固念之」。不能講理,理太深了,我們講理也是一知半解,不透徹。透徹行,不念也成佛,禪宗大徹大悟,他不念佛,他成佛了。他能不能到極樂世界?他想去就去了,他沒有障礙。為什麼?他把事實真相完全搞明白、搞清楚了,念行,不念也行。我們現在沒搞清楚,沒搞清楚咱們還著相,我們講因果,著相,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念阿彌陀佛這一句萬德洪名,它所招來的果報是究竟圓滿。好,我們就著相念佛,所以念佛法門是指方立相,它不是空宗,不是性宗。它的方法是告訴你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認定西方,沒錯。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有阿彌陀佛,你都把它當真,將來念佛最後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淨土。這個要知道,我們今天在娑婆世界凡聖同居穢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凡聖同居,是淨土不是穢土,那個清淨的程度跟實報土、跟方便土很相似,真清淨,不是假的,容易往生。
  例子明白之後,「所謂雖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約理則無可念」。理上講,一切法都是自性流出來的,佛是什麼?佛就是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從理上講無可念。從事上講呢?「約事,則無可念中,吾固念之」,我老老實實念它。為什麼?大乘經上說「念即無念」,無念而念,念跟無念是劃等號的。「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這是個很好的方法,真的是大智,為什麼?你永遠離開六道輪迴,永遠離開十法界了,這是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出不了十法界,出不了六道輪迴。真能超越,這就是真實智慧。你能相信這個法門,能相信蓮池大師這些開示,把理跟事都講清楚了,我們可以理事雙修,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淨土永遠超越,在極樂世界肯定一生成佛。
  「又《疏》云:然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老實念,真幹,一句佛號念到底,品,九品,你往生極樂世界,九品裡頭一定有你的分。如果「執理」,執著理,執著理怎麼樣?「心實未明」,你就不念佛了,你就不求淨土了,「反受落空之禍」。那怎麼樣?你依舊搞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十法界,這個虧吃大了。《鈔》裡面,《彌陀經疏鈔》,《鈔》也是蓮池大師作的。我們看鈔文,「《鈔》曰:假使騁馳狂慧,耽著頑虛。於自本心,曾未開悟,而輕談淨土,蔑視往生,為害非細」。非細,不是小事,那是大害,不是小害。我們自己一定要認識自己,於自本心,未曾開悟,沒有大徹大悟,我相信我們大家都不會動這個念頭,都知道自己沒開悟。一般學禪的、學教的容易,教下沒有開悟,自以為大開圓解,把小悟當成徹悟,誤會了;宗門得一點定功,實在講他沒大徹大悟,以為大徹大悟,以為明心見性了,有人把淨土介紹給他,他不能接受,他以為他自己已經成佛了。這種狂慧的人有沒有?有,我們在國內外都見到。可是自己要清楚。
  下面所說的,這是大乘經上常常講的,「豁達空,撥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莽莽蕩蕩招殃禍者」。這個殃禍就是又到六道去了,到六道不是人天,到三惡道去輪轉去了,這叫大禍。「讀者當三復斯言」,就是這三句話,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這三句要多念幾遍,警告我們,「慎勿執理廢事」,理不能執著,事上應該要修,我們還是著相。淨宗指方立相,從有門入,不是從空門入;從事門入,不是從理門入,但是它的背後有高深的理論,它的體性是真如自性,是諸法實相,所以我們不能忌諱阿彌陀佛。「輕視淨土」,「自招殃禍」,那就是大錯特錯了。上輩上生,到這裡我們告一段落。
  下面是第二大段,「中輩」。中輩也是分兩段,前面一段「因行」,因行裡頭有兩個小段,第一段「發心專念」。請看經文:

【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略論》云:中輩生者,有七因緣」,就是說有七樁事情。第一個,「發無上菩提心」。《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三輩九品最重要的綱領,統統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這一句話就太重要了。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把八個字更簡單扼要的變成四個字,叫「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講得好,愈簡單愈好。真正深信不疑,我相信佛說的,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完全相信,接受了,發願求生淨土,發願親近阿彌陀佛,我希望到極樂世界去,跟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是我的老師,我是他的好學生,這就是無上的菩提心,這個心要發,往生頭一個條件。第二,一向專念,「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是信願的落實。如果沒有一向專念,這個信願不踏實,這個信願不牢靠,靠不住,未必能往生。所以信願怎麼落實?一向專念,這就落實了,往生的條件就拿到了。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溕睿罘鶚顫N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是功夫。念佛沒功夫呢?功夫沒有成片,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生方便有餘土,下三品,功夫成片的;念到事一心不亂的,是方便有餘土裡面上三品;念到理一心不亂的,生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但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有一句願文說,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無論什麼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願太稀有了,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菩薩?是圓滿證得三種不退轉的菩薩。第一個不退轉是小乘,位不退,小乘初果以上位就不退了,這個是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薩。菩薩度眾生不容易,他不會退心,永遠度眾生,什麼樣的苦難都能忍,所以他們往生的是方便土的上三品。念到理一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是法身菩薩,生實報土。生實報土,念不退,念念都趣向薩婆若海,薩婆若海是智慧的大海,圓滿智慧大海,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法身菩薩才能證得。換句話說,往生極樂世界,即使是我們所說的凡聖同居淨土下下品往生,可是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無量功德的加持,讓我們在待遇上完全達到法身菩薩的標準。也就是說我們生到那邊,地位是小小班的地位,待遇是博士班的待遇,這是難信之法,誰肯相信?
  一品煩惱沒斷,能享受法身菩薩的待遇,就是實報莊嚴土的待遇。好處在哪裡?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舉一個例子,阿彌陀佛神通廣大,能夠分無量無邊身,他能分身,他分身幹什麼?念念都有不可思議的念佛人往生淨土,阿彌陀佛要分身去接引,去接引他們。有多少人往生他就現多少身,我們這地球上人不多,十方世界加起來可不得了,每一天往生的人無量無邊無數,阿彌陀佛接引他。我們也有像阿彌陀佛同樣的能量,分無量無邊身,我們分身幹什麼?我們分身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去拜佛,去供養佛,我們有這個能力,阿彌陀佛加持的,一尊佛都不漏。拜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也就是福慧雙修。所以極樂世界容易成就,那就不僅僅是阿彌陀佛親自教你,還有附帶教你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在教導你。我們這個地方,遇到一個善知識都辦不到,到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統統做你的老師,讓你道業成就。所以要念無量壽佛,念阿彌陀佛就行,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當中包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名號,一個也沒漏掉,還包含一切諸大菩薩,也一個沒漏掉。要相信,不能換題目,不能改動,這是念佛,一向專念。這七個條件裡頭,這兩個最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三者,多少修善,奉持齋戒」。不是完全要求,多多少少要修一點善,隨緣,盡心盡力就好。奉持齋戒,齋是過午不食,叫過中不食,這叫齋;戒,五戒,十善業道,這屬於戒律。所以,我們淨土宗是以念佛為主,這句佛號裡頭就圓滿的齋戒,都在這佛號當中。諸位好好去聽聽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他講得清楚,一切諸佛的心咒,這密宗的,一切諸佛教給我們的戒律,三聚淨戒,統統都圓圓滿滿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現在對這個知道的人不多。還有很多人認為,念佛號不如念咒,念阿彌陀佛不如念他方佛,生病了念藥師如來,求佛菩薩保佑平安就念觀音菩薩,都認為阿彌陀佛還比不上。其實一句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也在其中,要搞清楚,要搞透徹,才不至於錯了方向。所以奉持齋戒。
  第四個,「起立塔像」。這是什麼?這是幫助眾生跟佛結緣。他看到塔,心裡有塔的印象,見到佛像、菩薩像,所以是這個念、這個根落在阿賴耶識裡頭永為道種,用現在話就是弘揚佛法。我們今天印送經書,都是屬於這一類的。第五,「飯食沙門」。古時候出家人托缽,你是佛門的弟子,你有責任,有這個職責要供養出家人,他來托缽要供養他飯,這個飯是飯菜。第六,「懸繒燃燈,散華燒香」。這都是利益眾生,這裡面也供養佛菩薩,也供養鬼神,供養六道眾生。最後「以此迴向,願生安樂」,以我們發心發願求生淨土。誦經禮佛,最好講經教學,至少一個星期講一個小時,將這個功德迴向,利益很大,幫助初學解答問題,這都是好事,我們應該要做,而且出家在家同修都可以做。我們沒有智慧,依這個來修學能長智慧,能增福德,迴向都能幫助我們往生。
  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常常勉勵我們,沒有智慧、沒有福報,又短命,老師看到這樣的年輕人,都勸他來學講經。為什麼?講經可以幫助你消罪業,長福慧,能夠長壽命。我的壽命,年輕的時候,多少有名的這些看相算命的算我,得的結論相同,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的壽命,是講經修行功德延長的。命可以延長,那些普通疾病,那都是小事情,自然就少了,沒什麼大毛病。這是佛法現生的果報,用世間人說,得智慧、得財富、得健康、得長壽,為什麼不幹?要懂得這裡頭真正的意思,真實義,做起來你會很快樂,效果非常殊勝。我們看到我們同修當中,真幹的真得到,不是我一個人得到,胡小林得到了,劉素雲得到了,還有不少同修,得到的人很多,法喜充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人民幣逼近7.18!
2023: 未解之謎真實麥克斯韋妖
2022: 聽師父講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
2022: 中國新聞事業編年紀事【32】
2021: 審案:會不會是這樣的?
2021: 愛心和愛欲之心兼之於後現代問題的剖析
2020: 906嘉靖皇帝和李時珍;讓身體更年輕;
2020: 巴黎的璀璨夢想-長笛音樂和她的故事
2019: Five Stag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2019: 8歲男孩質疑語文課本出錯:后羿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