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囚”字,我認為是漢字不夠抽象的證據,而在你看來是漢字非常“抽象”的例子,我想,你恐怕是從“抽象”這個漢字詞彙本身的字面含義中獲得的認知。“抽象”從字面上看,有“從形象中抽出”的含義,所以你認為“囚”字非常抽象,而我認為“囚”字非常象形,是個典型的象形字,缺乏抽象性。
這是個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它揭示了中國人思維的一種慣性,也就是中國人習慣於通過漢字單字的含義,來從字面上理解漢字組合詞的含義。同樣:“革命”這個詞在很多中國人看來,聽來,就是殺人的意思;“共產主義”同樣也對很多人來說,具有吃大鍋飯的含義;“進化”恐怕是具有進步的含義;“機器人”如果不具有人形恐怕是不對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說漢字不抽象的意思。
即便每個漢字都具有抽象性,但因為使用有限個漢字(常用的只有三五千個),多數中國人概念的表達是通過字的組合(詞)來實現的,而構成漢詞本身的漢字具有字義,所以詞本身也就失去了抽象性。
至於邏輯,我認為漢語在表達邏輯上非常難,因為漢語缺乏充足的編碼空間來給邏輯安排表達的形式。
此外,漢字詞彙的省略表達也是一種非常怪異的方式,“人大”到底是“人民代表大會”還是“人民大學”?“中國”到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還是“中華民國”?“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而當漢語用省略造名詞的時候,它實際上是從言語者口中奪去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因為這些原本是言語者自由表達的空間,現在成了社會約定俗成的“名詞”了,它造成了漢語表達上的混亂。
此外,我把語言上升到思維層面,而你似乎只認為語言文字是文化層面上的,這也是我們之間的不同。
我非常同意你在原文中的很多觀點,有很多和我的類似,上面不過是些補充。看得出,你是個有心人,也是嚴肅在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歡迎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