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是哪里来的?-再谈宏观物质世界结构的“三位一体”本质
范例哲学有个思想:“凡是‘定在’,必来自‘存在’。凡是存在,必来自‘潜在’。凡是潜在,必先有‘形’。而凡是有型的,必然是有规律的。”所以最后的问题 - well, almost the last one - 是:“形 = 规律”?
首先必须说明,范例这里所说的‘形’,仍然延用柏拉图的‘形式’的意思,但是,‘形’比较‘形式’要更加广泛和深刻。毕竟从他老人家那时二千五百年过去了,如果今天的哲学家还在嚼他的冷饭,那后代简直都是饭桶,科学进化论就纯粹是胡扯了。那么,范例的‘形’与柏拉图的‘形式’区别何在呢?其主要区别是,后者比较具体,而前者更抽象。后者是多数,前者是唯一。比如,柏拉图认为,“每一”物质都有其“永恒”的形式。比如“蓝天”,“蓝牛仔裤”等,都是“形式蓝”的“例子”。同理可以看待其他颜色的形式和例子。而范例所说的‘形’,是“唯一”和“逻辑本身”,既“规律”。所以下面就谈“规律”是怎么回事。
规律的存在,东西方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早已注意到了。中国老子说的“道”就是规律的意思。西方人对规律的研究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前期的哲学家,如巴门尼德等就开始了。我没有听说过从古到今任何中国人再问老子,“那么,规律是哪里来的?”,也许这个问题有点“犯上作乱”的意思,最少是“不敬”吧,这在东方是大忌(有点阻碍探索真理吧?)。在西方,起码牛顿就确实是问过,“第一推动是谁造成的?”类似的问题。
范例认为“规律就是形:形的产生,就是规律的产生。”而规律或形的形成过程,是走完一个由“潜在-存在-定在”的全过程。全面地说,这个过程是:“绝对-潜在-存在-定在”,的整个的过程。形(规律),从潜在开始,是范例所谓“微观世界”的部分,具体讲,就是“原初范例”和“高级范例”的“生成过程”。也就是说,规律,在范例这里,不像柏拉图认为的那样,是永恒的,而是相对于“宏观世界”的永恒,既“绝对的相对”,或“相对的永恒”。
范例进一步认为,这个过程的终结,既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果,到人类可以从“经验”上认知的阶段,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过程。也就是,它是中国老子说的“一而二,二为三,三为万物”的过程(中国人凭这一句话就足可以骄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范例的解释是,“一”是“形”;“二”是“态”,也就是“原始范例”或“高级范例”,“三”是物质的多样性。一,存在与微观世界,从二以后,都是存在于宏观世界。
“三位一体”是说,一的形/规律,仍然“控制”被“drop”到宏观世界的“一对儿”,既量子的“缠绕”性质:“能量相同,极性相反”。其实不止是量子,其他我们在宏观世界还可以发现这种性质的物质。比如,正负电子对儿,磁体,男女的出现等。就男人女人生到世界上来说,女孩儿常说,我要找到我的“另一半”,“你这个前世的冤家”等等,是有道理的。因为微观世界是不与宏观世界的时空性质“一对一地配合”的,因为微观世界比宏观世界“绝对一些”。所以从宏观世界的角度看“隔世”是经常发生的。所以,这个“sad truth”是,如果“今生无缘想见”,那么只有等到来世了:It's true, it's true - 这就是爱情是永恒文学主题的原因:时空只是宏观世界的性质,不存在于微观世界,尽管宏观世界的物质(肉体)无法逃脱其“魔掌”。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这一切关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三位一体的构思,都可以在我们的思维中发现:因为,“思维产生思想”的过程,就是“绝对产生世界”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