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佛無異
每一位有情的真心都具足了一切法種,與佛無異。所以才能夠窮盡
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成為究竟佛。只因為眾生妄想顛倒執著的緣
故,無法證得如來的智慧德相。因此每一位眾生都不應該妄自菲薄,
應該效法世尊精進的精神,去圓滿一切法種應有的功德,最後才能
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2.一切法種
“什麼是法種?”那就是諸法的種子,種子又叫作功能差別。譬如眼
識能分別色塵的顯色,也就 是眼識能分別色塵的青黃赤白、耳識能
分別聲塵、鼻識能分別香塵、舌識能分別味塵、身識能分別觸塵,
意識不僅能分別前五識粗相的分別,而且也能分別前五識所 不能分
別的細相分別,也就是意識能分別五塵上所顯的法塵。所以說,每
一個識各有其功能差別。又種子也稱為界,界就是界限、限制,譬
如眼識僅能分別色塵,不 能分別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同樣的道理,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各有其功能限制,所以說
每一個識都有其功能限制,不能超越自己的功能限制,而有其他的
功能出現。
3.種子的種類
種子有兩種,一是本有的種子,一是始起的種子。
本有的種子,是自己的真心借着種種緣而出生了五陰世間,這五陰世間,
是以自己的如來藏為因,以父精母血、母親的四大、自己的無明、業種
等緣,而由真心出生了五陰世間,這五陰世間具足了五陰、六入、十二處、
十八界,讓眾生得以在山河大地器世間,受種種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
始起的種子,就是薰習所成的種子。一者、由於眾生不斷薰習的結果,
有了染淨法的出現,因而造作了種種善惡業,導致不斷地在三界輪迴生
死而無法出離。二者、由於眾生不斷薰習的結果,最後才能成就世間的
世俗法、出世間的二乘法,以及世出世間的佛菩提法。三者、由於眾生
不斷地薰習的結果,導致有無量無邊的習性出現,只是眾生自己不知道
而已。
4習性
所謂的習性,就是習氣、慣性,也就是某種行為不經意而且經常出現,因
此在生活上某一種行為舉止,不經意而且經常出現就是習性。
龍樹菩薩開示:習氣名為煩惱殘留之氣,好像煩惱一樣,其實不是真正煩
惱。就好像平常腳被銬起來,行動非常不便,後來腳銬解開 了,可是仍然
有行走不便的現象出現;如同乳母的衣服一樣,平常哺乳嬰兒而弄髒了衣
服,後來將髒的衣服洗淨了,仍然有垢氣存在;這是以衣服來譬喻聖人的
心, 污垢譬喻為煩惱,雖然聖人用智慧,於歷緣對境當中,將煩惱的現行
斷除,但是習氣仍然存在,沒有斷除。這已經很清楚告訴大眾,菩薩雖然
斷除了煩惱的現行,可是煩惱的習氣仍然存在,仍然需要在歷緣對境當中,
將煩惱習氣斷除。
5斷除習性
知道自己有哪些習性,然後將這些習性,於歷緣對境當中一一加以斷除。
然而每一位眾生的習性無量無邊,想要一世當中把習性加以斷除,那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菩薩才要經過前面兩個阿僧祇劫精進的修行,才能把
它斷除。譬如入初地後的第二大阿僧祇劫,於最後才能將部分的煩惱習氣
斷除,於七地滿心的第二大阿僧祇劫,於最後才能將全部的習氣斷除;由
此可知習氣的斷除,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來斷除,而不是冀望一時把它改
變及斷除。如果有情能夠依照世尊的教誨,以及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一
一加以進行,不僅可以很迅速地斷除煩惱的現行及習氣,而且還可以很快
地成就自己的佛道,到那時候就能成為四智圓明 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
有窮盡。
(筆記
)
1.與佛無異
每一位有情的真心都具足了一切法種,與佛無異。所以才能夠窮盡
三大無量數劫的修行,成為究竟佛。只因為眾生妄想顛倒執著的緣
故,無法證得如來的智慧德相。因此每一位眾生都不應該妄自菲薄,
應該效法世尊精進的精神,去圓滿一切法種應有的功德,最後才能
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2.一切法種
“什麼是法種?”那就是諸法的種子,種子又叫作功能差別。譬如眼
識能分別色塵的顯色,也就 是眼識能分別色塵的青黃赤白、耳識能
分別聲塵、鼻識能分別香塵、舌識能分別味塵、身識能分別觸塵,
意識不僅能分別前五識粗相的分別,而且也能分別前五識所 不能分
別的細相分別,也就是意識能分別五塵上所顯的法塵。所以說,每
一個識各有其功能差別。又種子也稱為界,界就是界限、限制,譬
如眼識僅能分別色塵,不 能分別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同樣的道理,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也各有其功能限制,所以說
每一個識都有其功能限制,不能超越自己的功能限制,而有其他的
功能出現。
3.種子的種類
種子有兩種,一是本有的種子,一是始起的種子。
本有的種子,是自己的真心借着種種緣而出生了五陰世間,這五陰世間,
是以自己的如來藏為因,以父精母血、母親的四大、自己的無明、業種
等緣,而由真心出生了五陰世間,這五陰世間具足了五陰、六入、十二處、
十八界,讓眾生得以在山河大地器世間,受種種可愛、不可愛的異熟果報。
始起的種子,就是薰習所成的種子。一者、由於眾生不斷薰習的結果,
有了染淨法的出現,因而造作了種種善惡業,導致不斷地在三界輪迴生
死而無法出離。二者、由於眾生不斷薰習的結果,最後才能成就世間的
世俗法、出世間的二乘法,以及世出世間的佛菩提法。三者、由於眾生
不斷地薰習的結果,導致有無量無邊的習性出現,只是眾生自己不知道
而已。
4習性
所謂的習性,就是習氣、慣性,也就是某種行為不經意而且經常出現,因
此在生活上某一種行為舉止,不經意而且經常出現就是習性。
龍樹菩薩開示:習氣名為煩惱殘留之氣,好像煩惱一樣,其實不是真正煩
惱。就好像平常腳被銬起來,行動非常不便,後來腳銬解開 了,可是仍然
有行走不便的現象出現;如同乳母的衣服一樣,平常哺乳嬰兒而弄髒了衣
服,後來將髒的衣服洗淨了,仍然有垢氣存在;這是以衣服來譬喻聖人的
心, 污垢譬喻為煩惱,雖然聖人用智慧,於歷緣對境當中,將煩惱的現行
斷除,但是習氣仍然存在,沒有斷除。這已經很清楚告訴大眾,菩薩雖然
斷除了煩惱的現行,可是煩惱的習氣仍然存在,仍然需要在歷緣對境當中,
將煩惱習氣斷除。
5斷除習性
知道自己有哪些習性,然後將這些習性,於歷緣對境當中一一加以斷除。
然而每一位眾生的習性無量無邊,想要一世當中把習性加以斷除,那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菩薩才要經過前面兩個阿僧祇劫精進的修行,才能把
它斷除。譬如入初地後的第二大阿僧祇劫,於最後才能將部分的煩惱習氣
斷除,於七地滿心的第二大阿僧祇劫,於最後才能將全部的習氣斷除;由
此可知習氣的斷除,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來斷除,而不是冀望一時把它改
變及斷除。如果有情能夠依照世尊的教誨,以及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一
一加以進行,不僅可以很迅速地斷除煩惱的現行及習氣,而且還可以很快
地成就自己的佛道,到那時候就能成為四智圓明 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
有窮盡。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