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跟帖
(7)為什麼我對中國文化持基本否定態度?
送交者: hare 2017月11月24日08:19: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7)為什麼我對中國文化持基本否定態度? hare 於 2017-11-24 08:09:30

(7)為什麼我對中國文化持基本否定態度?

在下面,我要從本體的角度談談文化的起源。當然,哲學的本體包括的遠不止文化,那就讓我們來共同追溯這些內容。本體是一個哲學上的困難的概念,即使對西方大眾也是如此。因此我將儘量用淺顯易懂的道理說出。

西方哲學上的“因果規律”(休謨作的總結),與哲學的本體有關,但又不完全一樣。作為規律,有必然條件和充分條件等區分,具有邏輯的性質,這是必須知道的。我們可以先暫時將本體理解為“某物”的存在,正是這個物體的存在,導致了我們看到結果。比如,我們前面提到,是因為中國政治的需要,作為思想的一派,儒家,得到了當政者的推崇,所以導致了先秦時代,類似古希臘的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氛遭到扼殺,導致了“一花獨放百花殺”的古代思想或學術開始的局面。我又將政治的需要與大陸平川的地理便利聯繫起來,造成了當政者可以推行“順者昌逆者亡”的便利條件。

撇開政治影響不論,我們來看看意識思想的方面。中國文化中“最高的某物”,老子在《道德經》裡既提到“一“,又提到“道”。先不論它們各自是什麼,首先是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老子並沒有說清。如果“道法自然”,那麼“一生二”的“一”和自然又是什麼關係呢?可以說,老子開創了中國思想家“模糊論”的先河。中國人這種模糊,不求準確的習慣延續至今,我認為與中國文化的黃土地背景有關。古希臘的地理以水為主,白莎衣服,藍色水島是鮮明的特點。這時期是文化的開端,這種區別與以後的西方分析哲學和東方(中國)的模糊習慣有必然的聯繫。後來人對“一”和“道”的解釋有上百種以上,這就導致了老子的思想不可能是非常有效的文化指南的原因。後來又有“道是陰陽”,“太極”等主要說解,都不能挽救作為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思維的局限性。西方人批評中國思想的一個說法就是,中國人以言簡意賅來掩飾思維的貧乏。

從哲學的角度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中國的“道”或“一”不是“最高”或“最基本”的哲學本體的概念。因為道,明顯是“被規定的某物(determined being, Hegel)”,不論是什麼。也就是,道是相對於“非道”存在的,既,非道的某物是道的前提。同理,“一”是算數的一部分,顯然不是本體,或者說,沒有“二,三等”的存在,哪裡有“一”的存在呢?類似思想的表達在西方,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起源。其他古希臘哲學家認為,“某(一)個事物”是世界的起源,如“水,氣,不定物,火”等。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也提出“金木水火土”的概念,雖然可以與古希臘的思想類別,但關鍵是這些思想的發展,最終導致了“涇渭分明”的兩種不同的文化體系(文化圈)。

西方哲學認為“存在”是最基本或最高的本體。我認為存在,確是高於中國古代思想家的“道”或“一”。但存在是否真是最高或最基本的本體概念呢?讓我來慢慢敘述,你聽聽是否有道理。存在,首先是巴門尼德提出,到海德格爾形成了封閉的一個圈。海氏認為,(人)存在是“thrown into the world”,我稱之為“given”。這個本體最高,最基本的事物,存在,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中,是在“天下”的範圍中的“道”,或自然,或“一”,或陰陽,或太極等等。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世界本體認識的不確定,模稜兩可,和混亂狀態,是在漢代政治“獨尊儒術”的高壓之前的中國文化發展前的先天缺陷。它以後又受到中國政治的高壓,這樣由於受到“裡應外合”的打擊,是中國文化天生孱弱的根本原因。

在開始談導致中國文化的狀態前,讓我引用黑格爾在談歷史哲學中的一個思想(我想是總結出來的,因為我找不到原話)大意是:一個人從孩子成長到成人對周圍和社會的認識成熟過程;一個民族從游牧或種植農業到商業社會過渡中對世界的認識過程;整個人類從茹毛飲血岩居穴處到製造工具最終不斷駕馭自然力量的過程,都存在某種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從哲學認識論上看,感性是認識的初期階段,感性的成熟需要發展為理性,都屬於同類的思想。(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霧霾變幻莫測, 我說我以陣法去除, 可中
2016: 天兔遨遊28重天
2015: 地球人類到底是否想修真?
2015: 上學問題在日本
2014: 數學競賽VS數學研究
2014: “動”-而不是物質或精神-是世界的真正
2013: 國際頂尖數學家唐納森教授等再揭田剛學
2013: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012: 漢語語法中的承認或默認雙重國籍
2012: 三一神註解(18-54)-出埃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