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的藝術教育 |
送交者: 杜俊嶺 2004年11月28日13:24: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藝術教育就是哈佛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哈佛校園中瀰漫着濃郁的藝術氛圍,現分藝術博物館、校園的藝術活動、藝術節、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等多方面逐一加以簡介: 一、藝術博物館:其藏品從質量和數量上看均可列全球大學之首,約有15萬件從遠古到現代的藝術作品保存於此。每年吸引來自全世界的許多教授、學者、畫家來學習參觀和參展。哈佛共有三個藝術館分工不同。福格藝術館最老,建於1893年,1895年起開放,主要陳列從中世紀到現在的西方藝術品,以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不列顛的拉斐爾前期和19世紀的法國藝術作品為主。另一個是布斯馳·里辛格博物館,建立於1901年,收藏中部和北部歐洲,特別是德語國家的作品,以德國表現主義、上世紀20年代抽象藝術的收藏最為著名。第三個是亞瑟·薩克勒藝術博物館,專門收藏古代印度、中國等亞洲國家的藝術品。這裡不防舉2個例子,其一是福格藝術館收藏的一幅印象主義美術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奈的作品《查林·克勞斯橋:泰晤士河上的霧》,這是一幅名作,我在國內講《物理化學》課及開《歐洲近代美術史》講座時曾多次向學生們介紹科學與藝術在這幅畫中天衣無縫的結合,但後來在巴黎盧浮宮及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等地各大美術館裡均找不到,甚至連藏在何處的信息都無從得知,現在卻得來全不費功夫,也正因看到了這幅畫,我在哈佛第一次正式講學的題目就確定為《瑞利克散射理論與印象主義美術》。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我的講學受到熱烈的歡迎。另一個例子是博物館收藏的河南安陽出土的約公元前13世紀的一隻青銅作的酒器,十分精緻,而且基本無鏽蝕,據說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青銅器,全世界就兩隻,另一隻在中國,但出土時間比這隻晚。 在1997年3月27日出版的哈佛校報的“兩周事件日曆”欄目中記載了當時多個博物館同時為師生舉辦15個藝術展覽。這些展覽有彩色玻璃花卉藏品展;17世紀荷蘭繪畫和雕塑展;希臘花瓶上的繪畫展;非洲雕刻藝術品的鑑別展;北美地區文藝復興早期意大利美術作品收藏展;岩石山水和園林—東方繪畫的精髓展等等。 哈佛的藝術博物館不但對全校師生免費開放,還如此頻繁地舉辦專題展覽,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師生提供一個十分高雅和濃郁的藝術氛圍,讓每個人感受到藝術精品提供的社會、歷史、哲學和情感的信息,提高參觀者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二、校園的藝術活動 一方面,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社團,不但涉及的藝術領域很廣,而且有的已經達到了相當水平。 另一方面,學校常年在校園裡組織安排多種藝術活動,其中包括外請藝術團體的演出和學者、名人的藝術講座等等。在一份哈佛大學校報(英文名Gazett,雙周刊)的“兩周事件日曆”欄目中,整整3個版面被用來刊載1997年3月27日~4月8日校園與藝術有關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中有12場音樂會,5場戲劇演出,一場印度古典舞表演,15個藝術展覽,13場藝術講座,電影欣賞更是天天都有。不論對藝術的哪一方面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免費參加的。 美國雖然是文化多元化的國家,但在音樂方面古典音樂還是占據統治地位,至少在高等學校是如此。4月6日~8日三天哈佛校園安排的5場音樂演出分別為:(1)巴赫、柴可夫斯基的室內樂作品音樂會;(2)舒伯特、舒曼、巴赫、普羅柯菲耶夫的鋼琴作品音樂會;(3)舒伯特藝術歌曲演唱會;(4)布魯斯音樂會;(5)門德爾松、莫扎特的弦樂四重奏音樂會。這5場音樂會均免費。只有第一場音樂會需要提前電話申請音樂會票,其他4場不要票。有沒有收費的音樂會呢?有,但只占少數。只有那些沒有贊助的演出收費。同一期哈佛校報上預告的12場音樂會中有4場收費。最便宜的一場是4月4日由學生演出的音樂劇,入場券每人5美元,相當於學生一頓不錯的午餐,需要訂票。最貴的是3月28日在桑德爾斯劇場演出的一場《海頓、貝多芬、勃拉姆斯作品鋼琴音樂會》,演奏者擁有“波士頓音樂會藝術家”頭銜,票價普通人15美元,65歲以上公民和學生10美元。 免費並不意味着藝術水準低,也並非音樂家的知名度越高,收費越高。4月6日在哈佛最考究的專業音樂廳潘恩音樂廳(Paine Concert Hall)由著名亞裔鋼琴家蘇珊·施恩演出的《舒伯特、舒曼、巴赫、普羅柯菲耶夫鋼琴作品音樂會》,就因為由某一劇院音樂協會的主辦而免費入場。 我1997年4月8日中午在哈佛大院多德里劇場(Dudley House)聽到的莫扎特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428號),雖然僅僅是一場免費午間音樂會的節目,聽眾自由入場,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演奏水平超過了我在國內見過的最好的弦樂四重奏組。仔細看節目單,才知表演者是每年都要哈佛獻藝的著名門德爾松弦樂四重奏團。 樂曲表達得完整、準確,使我覺得他們就是海頓、莫扎特的同時代人和朋友。如果不是意識到周圍還有身着現代服裝的聽眾,連我都有穿越時間隧道,來到當年薩爾斯堡的幻覺。四重奏共4個樂章,演奏中和樂章之間的停頓鴉雀無聲,聽眾沉浸在美妙的音樂和維他納樂派這對古典主義音樂大師的友情之中,無一人鼓掌,沒有過去外國交響樂團在中國演出時經常遇到的尷尬場面。全曲結束後,聽眾起立,掌聲持續了整整4分鐘。 從門德爾松弦樂四重奏團的演出中,人們可以感受到哈佛師生的藝術修養和音樂家們對藝術教育的真誠。 那些學生自己的演出往往因為沒有資助而收費,演出的藝術質量當然遠不如上述門德爾松弦樂四重奏團,但是卻不乏聽眾,他們大多為學生的家長和親朋好友以及熱心學校藝術教育的人士,帶有中國人所說的“支持”和“捧場”的因素。這類演出的場面,往往比專業的演出還要熱烈。演出結束後,不但有掌聲,還有歡呼聲。各自叫着自己親朋好友的名字,響成一片,熱鬧非凡。 美國有不少社會人士出資,在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項目。上述門德爾松四重奏團的午間音樂會,就是哈佛大學名為“布洛基特大學藝術活動項目”中的一項。該項目由布洛基特夫婦捐助,到1997年時已有18年的歷史。門德爾松弦樂四重奏團已經是第5次應邀到哈佛參加“布洛基特大學藝術活動項目”的。通過這一項目,哈佛每年都邀請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客座講學四周。在此期間,他們舉辦音樂會、研討會、講座、指導學生作曲、演奏一年一度的布洛基特作曲比賽獲獎者的作品,供學生欣賞。 1997年哈佛大學“大學藝術活動項目”中,還有4月11日的,《布洛基特室內音樂會》,仍然由門德爾松弦樂四重奏團演出,但中提琴和大提琴由客座音樂家擔任。這場音樂會比上述午間音樂會要正規得多,不僅在晚上演出,而且曲目更廣泛。除莫扎特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外,還有理查德的第3號弦樂四重奏和勃拉姆斯G大調六重奏(作品36號)。這場音樂會雖然要票,但不要錢,提前10天即可去訂票辦公室免費取票。 另一項特殊的活動吸引了我的注意,即由美國勃拉姆斯協會、哈佛大學音樂系、波士頓大學音樂系、麻省理工學院音樂系和波士頓交響樂團聯合舉辦的講座音樂會《勃拉姆斯在當代》。講座與演出同時進行。 大學期間輕而易舉地就能在校園內接收如此頻繁和高檔次的藝術教育和藝術薰陶,學 生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大大提高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活動,同樣是為了提供一種藝術氛圍。 三、藝術節 哈佛大學每年舉辦藝術節、頒發藝術獎章,就是其藝術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貫徹通識教育和全面發展方針的具體措施。我親歷該校1997年的藝術節,印象十分深刻,至今難忘。 雖然它的形式很像中國高等學校的藝術節,但原文的意思卻是“藝術第一:’97哈佛—拉德克利夫慶典”。為強調藝術第一(ART FIRST),這兩個詞的英文字母全部大寫,在我們看來,真有點驚世駭俗的味道。但在美國知識界和教育界看起來,卻毫不奇怪。因為藝術和藝術教育,在美國的高等學校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德克利夫學院是哈佛大學過去專門招收女性本科生的學院,所以,這裡的哈佛並非指哈佛大學,而是專門招收男性本科生的哈佛學院。所以說藝術節主要是由哈佛大學的這兩個本科學院的學生搞起來的。1997年是哈佛學院與拉德克利夫學院連續第5年組織持續4天時間的藝術節,從5月1日直到5月4日。每年藝術節的日期略有不同,但都從5月上旬的一個星期四下午開始。 “藝術第一:’97哈佛—拉德克利夫慶典”聲勢浩大、規模空前、五彩繽紛、氣象萬千。慶典是全校的大事,一周以前印刷精美的“’97藝術第一指南”就發到了全校的各個角落。“指南”介紹了每一項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並附有地圖,還刊登了校長和藝術辦公室主任等學校領導人的照片和他們關於藝術的談活。 校刊此時也用大量的篇幅介紹哈佛藝術教育的傳統和即將舉行的藝術節的盛祝。大量印有“’97藝術第一”字樣的T恤衫在校內商店和信息中心等多處出售,人人都能感受到藝術節即將來臨的氣氛。 藝術慶典從5月1日到4日持續4天時間,共有200多項活動在哈佛大學的多個劇院、音樂廳、圖書館、教堂、露天劇場、校園廣場和草地上同時舉行。活動的種類既有音樂、舞蹈、魔術、戲劇、電影等節目的演出,也有雕塑、陶瓷、圖片、繪畫、文學作品的展覽,還有藝術技能的展示和教學。演出活動的種類有合唱、室內樂、通俗音樂、交響音樂、搖滾樂、民族音樂、爵士東、當代音樂、即興演奏、鋼琴獨奏、音樂劇、各種舞蹈、喜劇、鼓樂表演等。 5月3日是星期六,藝術節被推向高潮。這一天,藝術活動從早9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12點。中午,以行進演奏的哈佛軍樂隊為先導的“藝術第一大遊行”是這高潮的一個標誌。音樂聲中,大隊人馬身穿印有“’97藝術第一”字樣的T恤衫,高舉藝術節的旗幟和各色彩旗,行進在馬薩諸塞大街上,吸引了無數市民和遊客的注意。遊行隊伍11時15分在哈佛酒館門前集合,到達終點後在哈佛大學的科學中心野餐。 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這一天僅桑德斯劇院(Sanders Theatre),就有8場形式和風格各異的演出。這些演出中有哈佛巴赫研究會管弦樂隊演出的小號協奏曲和哈佛管樂團、哈佛—拉德克利夫交響樂團、拉德克利夫合唱協會聯合演出的《紀念勃拉姆斯逝世100周年、門德爾松逝世150周年、舒伯特誕生200周年音樂會》等。在紀念三位音樂家的音樂會上,師生演出的精彩交響曲、室內樂、獨奏和重奏節目,真讓人以為是波士頓交響樂團又一次來到了哈佛。除古典音樂以外,桑德斯劇院這一天還由哈佛鋼鼓樂隊、爵士樂隊、波普樂隊演出了非洲音樂、爵士音樂和百老匯音樂。來自非洲的學生在這裡演出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與合唱。 5月3日,僅僅舞蹈就有芭蕾舞、倫巴舞、印度舞、爵士舞、現代舞、吉卜賽舞、霹靂舞以及其他英漢字典上查不出譯名的多種舞蹈依次在哈佛科學中心南門前面的草坪上演。 給我以深刻印象的,還有5月2日晚8點在紀念教堂一場名為《巴赫b小調彌撒》的音樂會。它由哈佛大學合唱團和哈佛巴羅克室內樂團聯合演出。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在藝術節上也得到了展現:哈佛燕京圖書館舉辦了香港從1841年到1997年歷史的圖片展,亞瑟·薩克勒藝術館舉辦了中國宋代山水畫展覽。展覽的說明中介紹了中國宋代山水畫的特點,認為這些畫反映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哈佛的波爾斯坦大廳組織了中國書法和剪紙的培訓活動,號召師生學習剪紙這一“神奇”的東方藝術。這一切,充分地表現出哈佛的校園文化和美國文化一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藝術節的另一個特點是參加自由、形式多樣。參加表演的既有學校各個文藝社團,也有散兵游勇,還有臨時組合的群體。在福格藝術館就有不屬於任何社團的三名學生表演的小提琴、長笛、豎琴三重奏和各自的獨奏節目,也算一場“音樂會”。雖然他們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業餘音樂家,技法離純熟尚遠,但演奏得專注、認真,發自內心,令人肅然起敬,同樣
贏得熱烈的掌聲。有趣的是,他們不但使用不同的樂器,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膚色不同,所學的專業也各不相同。 5月4日下午2點,在勞厄爾院子裡演出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計劃中只有指揮而無演出單位。此項活動事先發出通告,邀請師生中精通不同樂器的樂手自願前來,即席演奏。我懷着好奇心前往觀看,還真有30幾個人帶着樂器就座。人數雖少了一些,但樂器的種類卻基本滿足演出的需要。提前臨時合樂1—2次,就開始演出,說明這些樂手在來之前,對各自的分譜已經很熟悉了。 “藝術第一:’97哈佛—拉德克利夫慶典”的活動搞得轟轟烈烈、豐富多彩、美不勝收,幾乎全體本科生和多數研究生都參與進去了。參加演出的藝術家和展出作品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校內的師生,人人都是觀眾,人人又都是演員和工作人員,每個參加者的藝術才能都得到了展現,藝術興趣都得到了空前的激發。 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哈佛在組織最優秀的藝術人才一展他們的才能時,並未忘記動員全體學生投身藝術節的宗旨。即使沒有藝術才能或沒有藝術教育基礎的人,也不是局外人。藝術節組織的各種培訓活動,為每個人提供免費學習藝術的機會。比如剛才提到的剪紙培訓,經過幾天的實踐,總能剪出些像樣的小動物或花朵來。即使你什麼也不會,在哈佛科學中心前草坪上的雜技培訓也能適合你。那裡有人教你玩兩手拋球這類雜技表演。如果兩手能同時拋3隻以上的球而不落地,可以得到甜橙之類水果的獎賞。 哈佛大學’97藝術節真正體現了哈佛大學藝術教育的特點:強調藝術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勵全體師生參與其中並為師生提供濃郁的藝術氛圍,通過耳濡目染增強他們的審美需求,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 四、藝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哈佛的管理機構是藝術辦公室,成立於1974年,是哈佛的常設辦事機構,且工作卓有成效。現任校長尼爾陸登廷教授對藝術教育很重視,每年均親自主持藝術節,並發表講話,闡明藝術在哈佛大學學生教育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號召全校學生授身其中。 五、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哈佛大學校長尼爾·陸登廷1998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出了哈佛大學重視人文藝術教育後面的哲學思想。尼爾·陸登廷校長在談到21世紀高等教育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和重要任務時,首先提出的就是“人文學習的重要性”,他說:最好的教育不但幫助人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還應使學生更善於思考並具有更強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創造精神,成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人。這種教育既有助於科學家鑑賞藝術,又有助於藝術家認識科學。它還幫助我們發現沒有這種教育可能無法掌握的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有助於我們無論作為個人還是社會是一名成員來說,度過更加有趣和更有價值的人生。” 藝術教育正是“最好的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根據我的觀察和體會,他們也承認藝術教育如音樂和美術教育,有重要的智力開發作用。但是他們所進行的藝術教育,主要目的卻不在於此,而是當做人生的一種享受,他們認為學習鑑賞自然和生活美的藝術教育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六、結束語 從美國回來,我覺得中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與德育相聯繫的特色應當繼續,但對藝術教育在審美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中的獨特功能應給予充分的重視。改變目前存在着的尖子教育、“比賽情結”,真正做到藝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是我國高等學校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環。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胡不歸西遊記: 羅斌先生 | |
2003: | 胡不歸西遊記: 發達國家 | |
2002: | 善良與聰明[譯詩] | |
2002: | 反思:中印“精英”的比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