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西文化中的“和”與“爭”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1月18日14:05:2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在於一個“和”字,而西方文明的特質剛好與中華文化相反,在於一個“爭”字,西方的傳統文化具有貴“爭”輕“和”,追求主體性,講征服,形成主客對立的特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已經融匯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在這巨流之中,那亙古不絕,一脈相承的精魂究竟是什麼?那就是上應天理,下合人倫,貫穿於萬事萬物之根本的一個“和”字。  

  “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諧、和樂、和美、和合、和祥之謂也,這種“和”的思想,在我們儒、釋、道、醫、易的諸多典籍中,不僅隨處可見,而且正是所有這些典籍的核心與靈魂,在傳統的中華文化中,無論哲學、醫學、文學、武學、農學、商學、社會學、倫理學,還是各種藝術,都以“和”為一貫的主流、最高的境界,所以李大釗先生有言,東方文明“為與自然和解,與同類和解之文明”。  

  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形成了貴“和”輕“爭”,講和諧,求統一的特點。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君子無爭”。《淮南子》中說:“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而生萬物”。《中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天人關繫上,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以上這些無不強調一個“和”字。而最形象生動的表述,則要算“太極圖”——陰陽魚合抱、互含,兩條魚的內邊無衣無縫,兩條魚的外邊是為正圓。這個“太極圖”告訴我們:第一,任何一個事物都包含着兩個對立面;第二,兩個對立面相互包含,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第三,兩個對立面的協調吻合,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三點內涵中,以第三點內涵最為重要,因為從中可以引申出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凡是有利於對方的,便有利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於自身;反之,凡是有損於對方的,便有損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損於自身,這就是從“太極圖”內涵演繹而來的“太極和諧原理”。這個“太極和諧原理”,無論對於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還是對於個人間,家庭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乃至人類與自然之間,都是廣泛適應,概莫能外。 

  從這個“太極和諧原理”去觀察世界,可謂茫茫宇宙,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則俱損,和則兩利;哲和,則哲理和融;醫和,則醫道入神;文和,則文風俊雅;武和,則武德純正;農和,則農耕適宜;商和,則商譽隆盛;人和,則事業繁盛;事和,則相輔相成;聲和,則悅耳動聽;色和,則悅目賞心;身和,則血脈通暢;心和,則怡樂安祥……故人類與自然應當和,每個人的身心也應當和,唯此才是順應自然法則的正道。   追求和諧的天人關係和人際關係,形成溫良、平和的性格特徵,靜態的、整體的和諧觀,這樣有利於促進文化的延續、思維趨同和社會的穩定。正因為這“和”的精魂,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化便如黃河、長江,發源於凌雲高山,奔騰於千仞峽谷,融合了八方來匯的千溪百川,蜿蜒而不阻,曲折而必伸,始終以其不凝不滯,磅礴浩蕩的氣派東流到海。但中國傳統這種貴“和”輕“爭”,講和諧,求統一的特點也有其不足之處,如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求穩怕變,制約了社會、科學和生產力的發展。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在於一個“和”字,而西方文明的特質剛好與中華文化相反,在於一個“爭”字,西方的傳統文化具有貴“爭”輕“和”,追求主體性,講征服,形成主客對立的特點。伯里克利認為“人是第一重要的”。洛克講:“追求個人幸福或快樂是人的本性”。在洛克那裡人、社會、國家要儘可能地幫助和保護人的幸福和快樂。科萊蒂強調“人的本質是社會歷史的主體”。《聖經》則更進一步強調“人是世界的主宰”。在這裡,西方的傳統文化強調一個“爭”字,強調人的主體性,追求對自然和社會的分析、理解、征服。促進人們進取、創新,促進思想解放,使人們具有獨立、批判精神,促進社會時時更新,蓬勃發展。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新航路開闢以來的殖民侵略,三次工業革命無不體現了一點。  

  這種“爭”的消極面也是顯而易見的,“獲顯利而憂隱患,得近利而播遠憂”雖有些絕對,但並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正是由於這種“顯利”和“近利”的驅動,包含“爭”的特質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於世,經過三百多年“工業文明”的發展歷年所伏的“隱患”漸漸顯化為“明患”,歷年所播的“遠憂”漸漸進逼為“近憂”,西方文明強調突出個人,強調物質財富,而強調突出個人,務求一枝獨秀,由於人與人的競爭的激烈,經常發生人與人之間……過分地追逐奢侈豪華,從而導致人與自然的對立,造成愈演愈烈的社會危機和生態危機,以致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為了對付這些危機,世界各國已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卻無法從根本上扭轉這些危機繼續惡化的勢頭,原因何在呢?就在於沒有能夠從觀念上徹底地化對立為和解,現在雖然有“和解”的舉措,但總的還是在唱着對立的老調。  

  可以斷言,只要人類依舊熱衷於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對立,人類就絕不可能從危機的泥潭中解脫出來,而想要徹底化對立為和解,就必須高揚東方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義,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價值所在。這同時說明,中華傳統文化並非“夕陽文化”,而是生機不竭的“朝陽文化”。我們在為悠悠綿長、燦爛繁盛的中華文化深感自豪之際,必清醒地認識到:中庸,保守等庇暇的存在。同時應該正確地理解西方文化能在短短的幾百年通過“爭”而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先進性。“世事萬物,有容為大”,“和”即是“容”,容一切先進的東西為已之用,才是“和”的精髓。21世紀不僅是東西文化合流的世紀,而且應當是從“以西方文化為主流”轉向“以東方文化為主流”的世紀,惟有如此,才能實現恩格斯所主張的“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從而化解各種危機,締造一個和平和睦、融融樂樂的人類理想社會,因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全球炎黃子孫共同的歷史使命。當然我們講主流,還有個支流的問題,我們講“和”很有必要適當地引進西方的“爭”。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才能推進社會進步。  

(人民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一部驚心動魄的大抄襲之作
2002: 盧梭也抄襲?——為王銘銘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