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韓國人“癟三穿西裝”的心態
送交者: 漏斗子 2005年01月26日10:49:1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韓國人有一種“癟三穿西裝”的心態

2005-01-25

如果把朝鮮半島一九四五年光復後,種種行為串聯起來看,就會得出如上結論,我的話有點刻薄,但找不到更好的詞彙形容。

朝鮮半島的歷史,就是中國歷史的副產品或者說得露骨一點,就是中國歷史地方史、諸侯史。這即使無奈也是事實,歷史就是歷史。現在韓國隨着經濟發展,出現了民族自大情緒,如果是將來不與中國文化為伍,走自己的道路,那倒也值得尊重。可是現在韓國國內出現的是,偽造韓國游離於中國歷史的“獨立”發展史,顯現出一種無知狂妄的“癟三穿西裝的心態”。而這種心態不是今天才有的,把歷史事實連接起來,就可以看清“漢城”改名背後文化心理。

一、在結束日本占領以前,朝鮮半島是通用漢字的。朝鮮光復後,南北差不多同時取消使用漢字,已顯現與朝鮮民族自強和獨立而相應的文化上獨立性。

五十多年過去了,韓國發現新一代受教育的年輕人因不懂漢字,看不懂光復以前的朝鮮歷史上的文學作品、歷史著作甚至官方檔案,出現了文化的斷層。在韓國和朝鮮所說的“代溝”與我們不一樣,是指懂漢字和不懂漢字的兩代人之間的思維差異。朝鮮情況不明,在韓國,年輕一代成了沒有文化根的“草頭人族”,要他們弘揚朝鮮文化,那就是被美國化以後的韓國浮萍文化。要真正弘揚高麗文化就要懂漢字。前總統金大中在一九九八年發布總統令,在韓國中小學恢復漢字教學,列入課本的約近兩千個漢字。

二、韓國歷史學家通過見不得人的考古發掘,寫書說紙是韓國發明的,中國的紙是從韓國傳入的。中國歷史學界召開國際會議,聲稱韓國發明紙的歷史學大拿又不敢來照面。

其實,東漢時期蔡倫發明紙一說,來源於《後漢書》。以後考古學早就證明,紙在西漢就已使用。敦煌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古紙,陝西出土的“灞橋紙”、甘肅出土的“金關紙”、“中顏紙”等等,都是西漢時期的。史學界只是認為蔡倫對紙的推廣、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才沿襲《後漢書》的說法,把發明的桂冠給了蔡倫。

當我們的考古學家把西漢的紙拿出去展覽,韓國把可以翻的地挖編了,也沒找出更早的,就不敢再爭了。但是韓國出版的歷史書,還有不改悔的。

三、八十年代,中韓舉行建交談判時,韓國向中方提出,兩國建交後,中方不能再繼續使用“漢城”這個稱呼。理由是,漢城的名字是中國古代的叫法,是中國人給起的,是殖民主義、霸權的產物。建交後,中方必須改稱漢城為韓國人起的名字,應叫SEOUL。中方表示,漢城的名字由來以久,歷史上韓國人也這麼叫,一旦叫中方改稱SEOUL,中國的史籍、尤其是教科書和地圖等的改正,牽扯的面兒太多,實際實行起來困難重重。

但韓國就是不肯答應,兩國的建交談判就僵在這兒。這個問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呢?說來好笑,為打開局面,中國的學者開始查找歷史書,結果發現,SEOUL也是中國給起的,其歷史比漢城的叫法還要早,中國史書裡用的是“蘇塢”,和SEOUL的發音極其相似。面對史實,韓國人這才啞口無言,只好接受中方漢城的叫法。

還有前不久,中韓兩國關於“高句麗”世界文化遺產糾紛等等,韓國人就如癟三穿了西裝,是款爺了,要抹掉癟三歷史,甚至不需人提他的過去。這也太霸道了!

我的觀點是,韓國人把他們的首都叫什麼,是他的事情。我們要翻譯成什麼漢語,是我們的事情,說大一點,這是主權,說小一點,是話語權。韓國再有錢,也不能讓別人只能鸚鵡學舌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薄德棄物,自墮不惜"的清華
2004: 香港科大崛起的“密經”
2002: 拿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來宣傳!
2002: 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