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振寧先生,我真不知道這些話該不該說?
送交者: jbxx 2005年03月06日11:42:1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楊振寧先生,我真不知道這些話該不該說?

酒半仙

  從個人對楊振寧先生的印象來說,前後有兩個不同的感受。很久以前,從所能了解的各種書籍及媒體介紹來說,印象還是非常好的,沒有任何一點讓人感到奇異的地方。可是這一兩年來,對於楊振寧先生的一些言行,我個人實在是難以將過去的一切美好的印象繼續延續。那天,我也看了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的個人採訪,又一次讓人感到無比的無可奈何下的失望。
  這幾天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思想認識上的情緒一直不是非常理想,確實懶得敲打鍵盤來談一些事情。我不像有一些人那樣,在認識過程中完全徹底在一個非常理性的情緒下寫一些認識。沒有激情,我是寫不出東西來的。也就是說,在寫任何東西的時候,激情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激情表述完畢,我的文章也就到此結束,連文章的修改都懶得去做。因此,在一些論壇上發表的自己看法,幾乎是不修改的,直接就上貼了。可是,看了愛你一萬年網友轉貼清華學生對楊振寧先生的一些看法之後,我個人也覺得應該和他們一樣,也跟着瞎嘈嘈一番,也算是對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主持人的一種積極回應吧。

  在這個積極回應中央電視台《面對面》欄目主持人的過程之前,其實本人對於楊先生個人所發生的“個人事件”隱約地表述過自己的一些看法。想個人問題,無論是百姓,還是多麼光彩照人的顯要,都應該將“個人問題”納入到個人的範圍內,也就必須在談論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度,何況是一個曾經也似乎是偉大過的人。

  關於個人問題,是需要談的,今天也想談,只是認為我們還是從楊先生的否定《周易》開始談起。

  楊先生在中國的影響,在先前還是作為一個科學技術節的友好人士來看待的。雖說從小出生在中國,畢竟後來是加入了美國國籍。現在雖然拿着中國的綠卡,畢竟還是綠卡,還難以說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中國人了。就如同那些拿了美國綠卡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方便了,也可能給一些需要的人增加了一點什麼味道,但是畢竟從國家認可方面來說,是不能完完全全等同於美國人的,我想美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吧?

  都說要葉落歸根,可是從目前來看,這種歸法,從國家或者民族的真正意義上來說,都是難以認同的。關於這點,我想楊先生是應該冷靜知道的,哪能因為年歲大了,也就忽然之間的忘記了。

  無論怎樣,說實話還是需要的。從激情來說,我們所迸發出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所直接面對的我們偉大的民族來說,我們可能不是那么正確,很多時候一定是要存在錯誤的。但是,無論怎樣錯誤,我們都是在一種為了我們自己這個民族之上的,絕對不是一種判決死刑般的?穸āR簿褪撬擔頤嵌雜諞恢治頤竅熱說囊桓鋈鮮叮蛘叨雜諞歡撾頤竅熱說囊歡衛罰頤竅衷詰娜絲梢院鶯蕕廝的鞘欠淺4砦蟮模茄現夭歡緣模切枰邪俜種俚吶械模薔圓換嵐涯歉齦頤塹穆罡溝狀蚍詰氐摹T俳徊剿擔褪俏頤強梢運擔蛺斕耐矸共緩貿裕裉煸綬掛膊緩貿裕遣荒芤蛭齔隼吹姆共緩貿裕頤薔塗梢園鹽頤親約杭業墓伊恕K檔礁荊褪嵌雜讜夜蛺氖慮椋頤鞘遣換岣傻摹S忻揮腥爍桑肥狄燦校侵泄艘話愣幾杷且桓魷砸拿啤杭欏?

  從一些介紹楊先生的文章中知道,楊先生年幼的時候,是學習過《周易》的,而且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小學階段是沒有學過《周易》的。後來大了,也從書架上瀏覽了一下。從客觀上說,目前像我們這些三四十歲的人,基本上來說古文知識是非常欠缺的,對於一些古代歷史方面的知識也是相對要膚淺一些的。因此,在瀏覽《周易》的時候,直接看幾乎都是難以看懂的。好在有一些人可以多少從字面上知道,也就像翻譯外文一樣用現代漢語的方式翻譯了一番。我們現在這些人,至少是像我這樣的人,是從看現代漢語的“翻譯文”知道那麼一點點的。既然是“翻譯”,就必然存在“翻譯”不準的問題。因為需要“翻譯”,也就必然有一些人在“翻譯”的過程中丟三拉四的,還有就是一個“翻譯人”強加給《周易》本身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基礎就是這樣,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是“入鄉隨俗”,就這麼去看一些像《周易》這樣的書籍。

  面對楊先生,面對楊先生所要嚴重去否定的《周易》,我們這一代人在文化的造詣上來說是特別淺的。對於文化上的深淺的認識和定義,我覺得魯迅先生的評價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有的時候對於文化上的一些“淺”,在很多時候的很大範圍內,往往是“淺”得清澈見底的。我們是應該奮進,我們也是希望我們在我們民族的文化素質上變得高深起來,但是前提依然還是以我們民族自己的為根本的。

  《周易》的誕生,並不像楊先生的規範場理論那樣,在一個歷史的很短時間裡由那麼幾個人來完成的。也就是說,《周易》的最終成書之前,是有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和過程的。就比方說我們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天下無賊》,你可以認為天下就是無賊,你也可以認為馮小剛將原作者的思想推向熒幕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天下的人是有賊的。只是後來針對第二種觀點,就是很少再有人去思考一下,假如天下有賊,而且有成火車的賊,那麼這些天下之賊都是誰呢?關於這個討論過程,就是一個歷史的現實瞬間,我們就不能說《天下無賊》的編著者和導演的這個作品是有一個很長的歷史時間和過程的。可是面對楊先生的否定,我們確實沒有看到楊先生關於《周易》的歷史過程的解釋和說明。

  在評判一個歷史的過程中的一些事情的時候,這種少了歷史過程的解釋和說明的一些直接徹底的否定,無論是對於那個幾千年的過程,還是對於現在不算太遠的歷史過程,我個人覺得都是不負責任的,使得我們這些後來沒有經歷過那個過程的人,難以從真正的認識過程中去接受。

  也許是自己的年歲長進了一些,也許是酒醉了一回又一回,對於認識的接受已經是覺得應該是需要自己的那個麻木的大腦了。那些堅決徹底進行了否定的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恰恰是他們的堅定不移的否定,反而激起了一些麻木者的好奇,偏偏要自己去看上那麼幾眼。我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越是大人不讓看的東西,我們越是要想盡辦法去看一下,而且是藏得越深,這種認真的勁頭越大。當然長大了,也恰恰是就這麼看上幾眼之後,也就懷疑起來自己的那個麻木的頭腦了,也就開始了對那個堅定的否定者產生了懷疑了。

  先哲們說,認識往往是從懷疑開始的,我想也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恰恰是否定者沒有想到的。

  對於三千年前的祖輩們來說,開始是連懷疑的都沒有,只是感到了很多恐懼。為什麼,因為當時作為自然存在的人,他們作為群體的力量在面對人類本身和自然的力量的時候,是非常顯得無能為力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那個時候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還是非常低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低,是不是就說那個時候人類社會就沒有一定基礎的物質基礎和思想認識呢?從楊先生的觀點上說,是需要“否定”的,是因為這種不應該屬於精神文明範疇的東西,已經嚴重使得我們民族的科學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在不久的以前,就中華文化一個所謂的落後的原因,下了一個結論:就是“黃河”不如“大海”。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黃色文化”必然要落後於“藍色文化”。這種觀點,後來被後來的中國人所唾棄了。

  時間過得快,我看也不見得,因為在一個時間被壓縮了之後,也就有了楊先生的將中國之所以落後的原因,歸結為《周易》。

  不要說現在,就是在很久之前的一千多年,中國有幾個人在研究《周易》。即使是後來的所謂的讀書人——儒者,也不過就是按照一個規定的模式去背那麼幾段吧了。

  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楊先生即使是光榮地假如了美國的偉大國籍,但是在他踏入美國偉大國土之前,偉大的楊先生還是應該深刻學習過一些中國的歷史的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之中,對於整個世界的文明史來說,至少史輝煌過四千年的吧?就說這《周易》最終成書的那個時候開始,我不知道現在以美國為特徵的藍色文化在那個時候是一個什麼東西。

  關於中華文化中的歷史積累,由於其歷史時間太長了,就一個很短的歷史階段?難芯浚塗梢院姆岩桓鋈說納獺K凳禱埃姑揮腥魏穩爍以諡謝幕媲八抵酪磺械娜恕N頤強梢蘊溉鮮叮梢圓鱟約旱墓鄣悖且靡恢質擯值姆穸ǚ絞餃プ觶腋鋈司醯醚釹壬嗌偈竅朐僖淮臥諡謝幕媲跋緣米約閡彩俏按蟮摹?

  至於您與李政道先生的個人恩恩怨怨,我們這些不算年長的人,不想說什麼,因為那實在是一件很沒有意思的事情。我想中國人講究一個天地良心,所有的一切,面對蒼天的時候,自己應該是明白的。

  還有就是面對像鄧稼先這樣的民族英雄,他已經完全徹底地融入了我們民族長久過程之中了,已經沒有時間這個概念了,這是你楊先生作為美國人已經是不能理解的了。每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母親的時候,在一些時候是可以耍一點小脾氣的,就當自己的孩子在耍嬌。可是,您對自己那种放棄做中國人的起碼最低限度,都給予了最大的程度的拋棄,再多的解釋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中華民族的寬容,也就體現在對待一切事物上,不簡單的只表現在對你楊先生一個人身上。因此,目前再來談楊先生你那幾滴眼淚,也是沒有意義了,也是不需要再談的。

  個人問題確實是個人問題,法律之外的問題也依然還是一個法律之外的問題。可是中國人在很多時候,對於一些行為是不能單純從個人和法律這個角度簡單地用一加一就一定等於二來說明的。

  作為楊先生,從年歲上來說,是屬於那個比我們大一倍年齡的人。不要說您感到“上帝送給了你一個偉大的禮物”,就是我們這些人都是“羨慕”得不得了。看到您的偉大壯舉,我個人在這之後有兩個不是主動的的主動想法。就是我看到那些年歲是老奶奶的人,我力爭去思考一個“愛戀”的“如楊先生的正當理由”下的思戀過程,可是我依然都得不到這種良好的感覺出來。第二個感覺就是面對我的妻子,我是不是在一個“如楊先生正當理由下”,去尋找一個還沒有出生的幼女,作為我未來的“上帝送給我的一個偉大禮物”。妻子居然是“上帝的禮物”,那麼作為妻子的她,又將自己從婚姻法的角度稱呼為丈夫的人,又能稱呼為什麼呢?

  我現在也想培養自己一種習慣,但是想想看,又怕現在的人在一種憤恨之中戳了自己的脊梁骨。可能是為了人的一輩子的快樂一生吧,適當流出那麼幾滴眼淚,也認為是值得的。這麼想起來,我也愈加更加深切地知道,作為我們民族的英雄的鄧稼先先生他們,我們哪裡能去忘記了。倒是楊先生您,我覺得今後您的年歲也就隨着生命體的消亡在中國人的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會消亡的,只是在講笑話的時候,可能會想起楊先生。

  看來,對生命的追求,其實就是對一個民族自我價值的追求,這可能是像鄧稼先這樣的先輩們的人生體會吧。今天,我們能有這點認識,也算是再對他們的無比長久的尊敬之後,已經開始對他們敬畏了,這就是英雄泣鬼神的原因吧。

  我就這麼說了,絕對是一種激情下的個人看法,沒有理性,也沒有那種需要的斯文,是否說得有道理,我不知道。依然還是那樣,即使說錯了,我也不想修改,因為“修正主義”在中國可不是一個好聽的詞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語意不清[譯詩]
2003: 關於普及12年制義務教育的建議
2002: 回國不分先後,愛國沒有疆界
2002: ZT - 想給孩子弄個北京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