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文如下:
公權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閒冷,親情囑託,誰肯響應,深察感幸,公權呈。
《蒙詔帖》作於唐穆宗長慶元年(821),時公權年四十四,年富力強,正是他書法創作的顛峰期,所以字如驚鴻擊空,游龍獨弋,後人曾疑其偽,但明詹景鳳《玄覽編》說:“柳誠懸墨跡帖一卷是真。筆法勁爽而縱橫悉如意也,蓋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後鈐有“紹興”、“韓世能印”、“馮氏鹿庵珍藏圖書籍印”、“安岐之印”等鑑藏印,說明曾經宋內府、明韓世能、清馮銓、安岐收藏,以後又入清內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帖氣勢磅礴,痛快酣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宏,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其結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縱勢,而是因形而變,依勢而化,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正勢,而是欹側多姿,險絕有致,不拘常規,放浪形骸,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耿介特立,而是有剛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圓,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線條以中鋒為主,飽滿圓厚,筆墨控製得恰如其分。誠如周必大說:“沉着痛快,而氣象雍容,歐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參差錯落,虛實疏密,相映成趣,前後照應,一氣貫注,擒縱收放,隨勢幻化,“枯潤纖濃,掩映相發,非復世能仿佛。”
是徑寸大的字,意態雄豪,氣勢遒邁,不僅為柳書的傑構,也為唐代法書中的典範風格。字形長短寬窄不一,或斷或連,構成章法上的變化;筆墨濃淡輕重有致,形成層次上的變化。風格豪放雄逸,遒勁流麗,枯潤穠,掩映相發。《蒙詔》—帖,具有頓挫鬱勃,開闊跌宕的藝術特點。
此帖氣勢磅礴,痛快酣暢,渾莽淋漓,意象恢宏,極具虎嘯龍吟、吞吐大荒的氣派,其結體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縱勢,而是因形而變,依勢而化,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取正勢,而是欹側多姿,險絕有致,不拘常規,放浪形骸,極少唐朝森嚴法度的束縛。其用筆也不像柳體楷書那樣鐵骨錚錚,耿介特立,而是有剛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圓,或露或藏,粗不臃腫,細不纖軟,線條以中鋒為主,飽滿圓厚,筆墨控製得恰如其分。誠如周必大說:“沉着痛快,而氣象雍容,歐虞褚薛,不足道焉。”其章法大小肥瘦,參差錯落,虛實疏密,相映成趣,前後照應,一氣貫注,擒縱收放,隨勢幻化,“枯潤纖濃,掩映相發,非復世能仿佛。”
柳公權(公元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中書舍人,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學顏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勁豐潤,自成一家,米芾曾評其書:“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相傳穆宗皇帝曾問他筆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弄得皇帝立即“改容,悟其以筆諫也。”他所寫的碑版極多,以致當時公卿大臣家的碑誌,如果求不到他的字,就會被人們罵為不孝子孫,但行書流傳極少,因此,就越發顯示《蒙詔帖》的彌足珍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