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110.有情皆有真心第八識(四)
送交者: 小百合 2016年01月01日06:45:3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110. 有情皆有真心第八識() --正光老師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同修會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裡面有很多子題,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有情皆有真心第八識

上一集已談到:每一位有情的真心都是清淨的,卻含藏了七轉識染污的種子;今天將繼續談,七轉識染污的種子到底有哪些內涵?借着詳細的說明以後,大眾於歷緣對境當中,來汰換自己煩惱的種子,乃至汰換究竟清淨,最後成為一切種智的究竟佛。

七轉識的煩惱種子,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煩惱的現行,一是習氣種子隨眠。所謂煩惱的現行,是指煩惱已經現起了,乃至形之於外,可以讓人看見所表現出 來的狀態,譬如貪,有人貪財、有人貪酒、有人貪色等等。貪財的人,看到錢財在眼前,眼睛就亮了起來;貪酒的人,看見美酒在前,就會品酒論足,想喝酒乃至酗 酒,而有行為失控的現象出現等等;又譬如瞋,有的人起瞋,因而發起脾氣,有的人氣得臉紅脖子粗,乃至有人因為起瞋,看人不順眼而殺人等等;又譬如痴,真善 知識已經告訴大眾,於佛門中有種種外道法,包括了以意識心為常的常見外道,否認一切有情真心存在,一切法都是緣起緣滅,一切法都是性空唯名的斷見外道,以 及以男女交合所產生的淫樂,作為報身佛境界的邪淫外道等等。可是就有人不相信真善知識所說,於公開或者私底下,用寫書或者在網站上,或者用訴訟等不正當的 方法來抵制真善知識所弘傳的正法,乃至於毀謗真善知識為邪魔外道、自性見外道、邪淫外道、外道神我、梵我論等。諸如等等,其貪瞋痴煩惱都已經現行了,乃至 形之於外,這樣煩惱已經現在前,名為煩惱的現行。

所謂的煩惱習氣,它好像是煩惱,但不是真正的煩惱,是為煩惱的殘留之氣,因為久習煩惱而眠藏着,故稱隨眠。它是真心所含藏的種子,遇到有因緣而現 行,因此稱之為習氣種子隨眠。這個道理,猶如樟腦丸放在櫥櫃裡,久而久之,衣服都有樟腦味,久久不散。不僅如此,在經典中,有許多關於習氣的真實例子,可 以為大眾來說明,譬如畢陵尊者,五百世曾為尊貴的婆羅門,因為使喚奴婢習慣了,今世遇到有因緣,使喚的習氣不經意流露出來,因此才會叫往昔曾為他的婢女的 恆河神為小婢。因此 佛開示:此人五百世來,常生婆羅門家,常自憍貴,輕賤餘人,本來所習,口言而已,心無憍也。(~《大智度論》卷1)也就是說,這是畢陵尊者本有的習 氣,因而叫恆河神為小婢,這就是經典中非常有名畢陵尚慢的真實例子。

又譬如須菩提本身是一位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因為往昔曾在 迦葉佛為比丘,一時沒有得到順心,於是起了瞋心,罵另外一位比丘為毒龍,所以舍壽後下墮傍生道,五百世為毒龍。雖然今世得以在 釋迦世尊座下成為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可是瞋的習氣仍然存在,瞋心仍然很重。所以佛開示:以是業緣,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觸嬈眾生。今雖得 人,宿習不除,故復生瞋。(~《撰集百緣經》卷10)由於須菩提瞋習比較重的緣故,不僅今世有很多師兄弟,譬如難陀比丘等人,不喜歡與須菩提接近,而且 眾生也不喜歡與須菩提在一起,導致須菩提與眾生所結的緣比較淺,所以須菩提必須花費很長的時劫與心力來攝受廣大的眾生,未來才能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這也 是須菩提在師兄弟們當中最晚成佛的原因。

又譬如憍梵缽提,本身是一位大阿羅漢,曾經七百世為牛,所以今世仍然有牛的反芻習慣存在,不時地將吃進的食物吐出來,像牛一樣咀嚼着。所以 佛開示:是比丘前世宿命時,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余習未盡故。(~《佛說處處經》卷10)由於憍梵缽提還有牛的習氣存在,常遭世人指指點點而引人非 議,所以 佛叫憍梵缽提到忉利天去接受天人供養,以免世人毀謗。

又譬如有人當面罵阿羅漢,阿羅漢絕不會回罵,因為他已經斷了煩惱現行,可是他仍然會不高興,不會跟你說話,面無表情地轉頭就走了,這表示阿羅漢還有 瞋的習氣存在,沒有斷除。又譬如在佛世,某甲說某乙阿羅漢不是阿羅漢,某乙阿羅漢還是會有瞋的習氣現行,仍然會舉椎打雲板集眾,要求某甲懺悔,避免某甲因 為毀謗某乙阿羅漢,成就毀謗賢聖的重罪,未來要下墮地獄受苦。諸如上面所說的種種例子,都是習氣使然,導致某種習氣出現。這種習氣的出現,與煩惱現行不一 樣,因為它不是真正的煩惱,而是煩惱殘留之氣,久習煩惱而眠藏着,故稱之為習氣種子隨眠。

接下來談的是,這些煩惱與求證三乘菩提有關。凡夫之所以被稱為凡夫眾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三乘菩提之任何一個菩提的見道,因為見道與斷煩惱有 關;譬如聲聞的見道,就是斷了三縛結,也就是斷了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其中的我見也稱之為身見,是見一處住地煩惱,譬如將色身我或者意識我當作真實我, 使得眾生在三界當中不斷地造作種種善惡業而輪迴不已。在佛門就有這種將意識心當作真實我的人存在,譬如有人主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的心就是真 心,師父在台上說法這一念心,你們在台下聽法這一念心,就是真如佛性。在過去的念頭已滅,未來的念頭尚未生起時,中間是否有當下的意識,清新的、原始的, 即使是毫髮般的概念,也改變不了的一種光明而純真的覺察?是的,那就是本覺,當妄念都放下,一點不起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知覺,還是了了分明,這了了分明的 靈知,就是我們的佛性。諸如等等,就是將意識心當作真實心來修行,妄想將生滅不已的意識心修行清淨,變成不生不滅的真心。

然而 佛在《雜阿含經》卷9曾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也就是說,不論是什麼意識,包括了佛門的法師、居士們,以 及以男女淫樂為主要修行的喇嘛們,所主張的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或者第六意識、第七意識、第八意識等等,都不離粗細意識所含攝的範圍,本身就是 佛在經中所破斥的常見外道,本質根本不是佛法,卻假借佛法名義,混入佛門的外道法。由於眾生不了知這些就是外道法,因而相信這些外道所說的假佛法,導致眾 生被這些外道法誤導,因而無法成就三乘菩提任何一個菩提的見道最主要原因。

由於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很詳細去作觀察,了知這個意識心乃是生滅不已的法,不是真心,就不會將意識心當作是真實我,就會成就斷我見的功德,同 時也斷了疑見、戒禁取見,因而成就三乘菩提任何一個菩提的見道功德,成為三乘菩提初果的須陀洹。這時候已經不再是凡夫眾生了,這樣的人如果是二乘的初果 人,於舍壽後,七次欲界天人間往返,並於最後一次誕生人間,成為四果的阿羅漢,於舍壽後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現身意;如果是菩薩的話,他已經成就聲聞初 果,但仍然不是菩薩初果,唯待菩薩親證生命實相,打破所知障以及轉依真心無生的體性以後,才能稱為菩薩初果人。這時已經知道,二乘所證的無餘涅槃本際,其 實就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因此菩薩於當下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不必如二乘人一樣,要將思惑斷盡才能入無餘涅槃,反而繼續受生於人間,忍受種種生 老病死苦,不斷地以正法來攝受眾生,不斷地廣度有緣眾生,以此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

又行者斷了三縛結,成為初果的須陀洹以後,知道意識我的虛妄性,不再將意識我當作真實我,所以漸漸地將自己的貪瞋痴加以淡薄,也就是將性障——貪、 瞋、睡眠、掉悔、疑加以降伏,尤其是欲界男女貪愛,降伏得很淡薄,但仍然有一分欲界愛未斷,仍未發起色界的初禪,像這樣將性障伏得很淡薄,但仍未發起初禪 的人,名為薄貪瞋痴的二果斯陀含。如果是二乘的二果人,於舍壽後,可以欲界天人間一往返,究竟解脫,故名一往返。也就是說,二果人舍壽後,上生欲界天,並 於欲界天舍壽後還生人間,於人間取證四果阿羅漢,最後入無餘涅槃而究竟苦邊。如果是菩薩二果的話,他還是繼續受生於人間,不斷地以正法來攝受眾生,不斷地 廣度有情,以此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成為二果斯陀含以後,再將五下分結斷除,也就是將欲界貪與瞋,色界瞋,色界的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加以斷除,主要將 欲界最重的男女貪愛斷除,因而發起色界的初禪,成為三果的阿那含,也就是心解脫的三果人。所以在阿含解脫道中,有證得初禪的凡夫,沒有不證初禪的三果人, 也沒有不證初禪的慧解脫阿羅漢。

如果是二乘的三果阿那含,於中陰階段或往生色界,乃至往生無色界究竟解脫,名為不還,也就是不再回來欲界,而在色界乃至無色界般涅槃。如果是菩薩三 果的話,仍然繼續受生於人間,不斷地以正法來攝受眾生,不斷地廣度有情,以此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又成為三果阿那含以後,行者再將五上分結斷除,也就是 將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痴斷除,主要是將無色界微細的意識斷除,因為這個微細意識的我慢,在無色界仍然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很微細而已,眾生不 容易察覺。譬如在非想非非想天,仍然有微細意識的我慢存在,只是意識沒有反觀自己,仍然樂於自我存在而不願消失,行者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再將微細的意識斷 除,成為四果的阿羅漢,自己作證而說: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中阿含經》卷1)這是因為二乘的四果人,將最微細的思 惑,也就是將最微細、不反觀自我的意識斷除,於舍壽後,將自己的蘊處界滅盡而入無餘涅槃,永不再三界出現。如果是菩薩四果的話,有定力、慧力、廣大的福德 來莊嚴其身,並於佛前勇發十無盡願,因而圓滿第十回向位,成為通達位的初地入地心菩薩。但是不論是二乘四果或者菩薩四果,都已經斷了煩惱的現行,都有能力 入無餘涅槃,但是菩薩為了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故意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續受生在人間,繼續修學地上階位的道種智,無有休息。

從這裡可以看出,三乘的修學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一者,雖然三乘同樣地將煩惱的現行斷除,其中二乘人於舍壽後入無餘涅槃,菩薩則不入無餘涅槃,因為他 知道二乘所證的無餘涅槃本際,其實就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菩薩在當下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所以不必如二乘人一樣,將煩惱現行的見惑、思惑斷 除而入無餘涅槃,反而繼續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二者,菩薩也知道,雖然自己已斷除煩惱的現行,但是仍然有煩惱的習氣種子隨眠, 以及無關煩惱現行與習氣種子隨眠的所知障還沒有斷除,仍然會障礙菩薩成就佛道,所以菩薩窮盡後面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斷除煩惱的習氣種子隨眠以及所知 障,最後才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

由上面說明可知,煩惱的現行是三乘所應斷的煩惱,它包括了見惑、思惑,也就是我見、我執、我所執,這些七轉識所含攝的煩惱,會障礙二乘人入無餘涅 槃,所以二乘人才要斷除這些煩惱的現行,成為四果的阿羅漢,並自作證,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於舍壽後入無餘涅槃,永遠不再三界 出現;菩薩在修學大乘法過程中,雖然也如二乘人一樣斷除煩惱的現行,可是菩薩不像二乘人,於斷除煩惱現行成為菩薩四果以後,卻故意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 續在無生法忍的道種智用心。所以菩薩於第一大阿僧祇劫斷除煩惱現行以後,才能轉進第二大阿僧祇劫,來斷除習氣種子隨眠,來成就色陰盡、受陰盡、想陰盡的功 德,最後得以成就七地滿心的菩薩,證得念念入滅盡定。這時菩薩不僅斷除了煩惱現行,而且也斷除了三界愛的習氣種子隨眠,因為心極寂靜的緣故,想入無餘涅 槃。這時 佛出現在這位菩薩面前,勸慰菩薩不要忘了初地以前所發的十無盡願,並傳授七地菩薩一個三昧,名為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這個三昧勝於七地滿心菩薩以前所修 的種種三昧,所以七地滿心菩薩樂於修學而不入無餘涅槃,因而轉入第三大阿僧祇劫,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因而次第成就行陰盡、識陰盡的功德,成為四智 圓明的究竟佛,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由此可知,二乘人所斷的僅是煩惱現行而已,最後僅能成就四果的阿羅漢,不如菩薩所斷的煩惱極為廣大,所以菩薩才於斷除煩惱現行以後,窮盡後面二大阿僧祇劫,來斷除習氣種子隨眠以及所知障,因而成就連阿羅漢所不能思議的 佛陀,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

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CN/a/a12/2907-a12-cn110

                                           gu shi hua (2).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vi
2015: 冠軍mom:常春藤大學錄取通知
2014: 美國政治的安那祺主義傳統
2014: 頂級期刊才是學術造假的罪魁禍首?
2013: 莊銳:黎曼猜想是什麼(1)
2013: 岩子:看不見的痛苦——少兒為何也輕生
2012: 居日華:高分高能,北大清華當屬世界一
2012: 天蓉:腦電波之謎-33-切身體會隱身之趣
2011: 方舟子為啥要為增白劑辯護, 與沒有穩
2011: 竊書不能算偷, 介紹一下孔乙己和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