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理性-悟性:誰離認識真理更近些?
在範例思想中,我將一個集體的認知學習方式,或求取知識的方法,分為二個層次:感性和理性。西方集體發展出來自然科學,自然屬於“理性集體”;東方人沒有自然科學的觀念,所以被稱為“感性集體”,意思是他們憑藉感覺作事。這些自不待言。
但作為個人來講,情況有所不同。在東方文化中,我們又有印度教,佛教和中國學術百家, 主要是儒道法三家。個人的理解力不僅憑藉感覺,還有更被強調的求識方式,悟性。悟性被談及最多的屬於佛教,道教和玄學。其中很少的人具有一種特殊的認識能力,這種能力被受推崇被稱為“悟性”。對悟性的一般定義為,“指對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每個人的悟性是不一樣的,它依賴於後天開發的程度,不過每個人的天賦則是天生的,其可以使人在某方面事半功倍,甚至成為才賦優異的神童。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之智慧也!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百度百科)”。
我對這個佛教/禪宗/道教關於悟性的定義是:“悟性指超出常規的認識能力”。這個“常規”是什麼?常規指,大眾的理解,研究學習的理解,調查研究後的理解,從歷史上的理解等。總之,是東方人在其歷史文化中多數人所能採取的知識獲取手段之外的某種方法。在範例中,我提出了第三種西方哲學認識論意義上的認識方法,叫作“純粹悟性”。我對純粹悟性的定義是:“純粹悟性不僅吸取了東方文化中的悟性方法,而且建立在西方哲學思想,如邏輯,分析等理性基礎之上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果說東方文化的悟性是在不了解西方哲學和科學下產生的認識方法,那麼純粹悟性,則是在諳熟西方哲學和科學下另闢蹊徑的一種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知道僅靠西方現有的哲學和科學方法,無法解釋人的發明創造能力的認識機制。而純粹悟性的產生和應用則正是解釋如何發明和創造可能性形成的原因。
我的書是在這種新的認識中寫成的。成書和出版四年來,我對不下幾千人講過,專業的,業餘的,教授,博士,大鼻子,矮鼻子,白的,黑的,黃的各種顏色,多數是受過點哲學專業訓練的。幾年來,我發現真正懂得我在說什麼的,只有個把人,有二個人似乎懂點範例的本體論,其他多數人都是僅理解在別的方面。因為如果你真懂了我講的“絕對”,你不可能不激動和無反應。絕對的力量應該比談戀愛的感覺強烈十倍不止才對,否則你就是沒真正搞懂(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每天半夜二點醒來,有一年以上,而現在我的作息更接近一個常人了)。就這幾個人中,沒有一個是純“白”的文化中薰陶者。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過多的邏輯訓練,分析思維訓練的危害,腦子被“機械化”了。西方哲學家多是受到這方面訓練的,他們沒有東方人“悟性”這一說,雖然並不排除他們會有這種認識,不過自己沒有意識到罷了(比如亞氏的邏輯學思想哪裡來的?黑格爾難到沒有悟性嗎?)。
總之,目前我還沒有發現一個真正的有哲學素質的人懂我在講什麼。我覺得這個人,在我面見我的絕對之前,終將會出現的,他恐怕要先自東方來了。畢竟,悟性與純粹悟性更近些,更可能認識到“終極真理”的存在,而不僅是邏輯和分析訓練有素的西方理性“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