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曾錚:再談“文化自信”
送交者: 千金萬金 2017年01月28日17:15:4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前些天寫了一篇文章,《也談“文化自信”》,從筆者個人的角度分享了作為一名普通中國人怎樣獲得真正的文化自信的經歷。今天想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談一談“文化自信”這個重要的問題。

2015年秋,我請母親到美國來玩,想讓她散散心。自一年前父親去世後,她的臉上似乎再也沒有了笑。

之前我在美國雖然已經待了多年,但從來沒有專門去玩過,也不知哪裡好玩。於是就想偷個懶,參加旅遊團吧!為此,我報了幾個華人公司辦的那種幾日游的團,也報了一個在新唐人電視台做廣告的西人公司的遊輪觀光項目。

遊輪旅遊是事先交了費,在遊輪上的吃住玩樂都包括在內了。早餐午餐是自助餐,放開肚皮隨便吃,食物種類很多,質量也相當不錯。晚餐則是在正式的餐廳點菜,吃真正的比較有檔次的西餐。

其實我和母親一樣,早已斷了晚餐,平時在家只吃早餐和午餐。但既然出來玩,又已交了費,更主要的是,母親之前沒去過正經的西餐廳,我也想帶她去體驗體驗。於是我們正兒八經穿上比較正式的晚宴服,來到遊輪上的西餐廳就餐。

遊輪上人雖然很多,有近五千吧,但大家都按房間號分配到不同的餐廳,所以倒也秩序井然,不會太擁擠。到了指定餐廳坐定後,侍者拿來菜單請我們點菜。由於我們平時根本不吃晚飯,所以沒什麼胃口,因此我只象徵性的點了很少的一點點開胃菜和配菜,沒有點主菜,主要就是想讓母親嘗嘗鮮,體驗一下西餐文化。

結果,點菜單交上去以後,不一會兒前前後後一共至少來了四個人,關切而誠摯的問我:“你確定只點這麼多嗎?你確定不要主菜嗎?你確定你們能吃飽嗎?”

被四個看起來身分不太一樣的人問過四遍同樣的問題後,我簡直驚呆了:西方人是這樣服務、這樣做生意的嗎?按我的想像,以及與跟華人公司打交道養成的習慣性思維,錢已經交到他們手上,吃不吃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吃、少吃,正好給他們省錢,他們應該巴之不得才是,怎麼還會一次次來真心問你是不是點少了?

當我終於把這些來問我是否點少了的人都“打發”完之後,我心情大好,開始環顧四周,看到旁邊的餐桌上坐着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帶着兩個五、六歲的小孩。小孩們等得好像有點百無聊賴,看起來不是很開心。

這時,我看見兩個侍者一起走過來,其中一個拿一塊大大的白餐巾,三下五下疊成一隻小老鼠,然後又像變魔術似的,讓老鼠“活”了起來,還會“逃跑”。侍者讓小男孩來摸著這個老鼠看它怎麼“逃”,小男孩被逗得開心的笑起來。然後侍者又拿老鼠去逗那女孩,直到那個女孩也“咯咯咯”的笑得前仰後合為止。

我在邊上用手機拍攝、記錄著這場面,既覺得新鮮,又再一次深感震撼。這兩位侍者做得那麼自然、那麼開心,完全就是要逗這兩個小孩高興,而沒有一絲一毫的利益算計和考量。他們是那樣的開心,那樣的熱愛自己的工作,又是那樣的敬業,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另一位不經意的、默默的震撼了我的,是負責打掃我們房間的服務員。我和母親住在遊輪上一個靠海的小房間,窗戶外直接就是大海。

開始時我並沒有注意到這位服務員的存在,因為他總是趁我們出去玩的時候,默默的把房間打掃乾淨了,等我們回來時他早就不見了。

忽有一天,我們回房時,發現浴巾被疊成了一隻可愛的小狗,瞪着兩隻黑黑的眼睛,頑皮地趴在床頭的小桌子上。我大為“驚艷”,趕緊用手機照下來。

再後來回來時,也天天有驚艷。有時浴巾被疊成一顆心,有時被疊成一隻小兔子……以前只聽人說過花有“花語”,給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可以表達不同的心意。在這艘遊輪上,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浴巾也可以“說話”。

再後來,我終於注意到了這名服務員。他看起來只有二十多歲,長得像東南亞一帶的人,時常在過道或我們對面的房間裡默默的站着,目送我們走出走進,並尋找合適的空檔進來打掃。如果彼此在過道里碰上面,他也會微笑着用不是很好的英文跟我們打招呼。

我很驚異的發現,他很快就掌握了我們的起居和出入規律,總是在我們出門時間最長的那個空檔進來打掃房間,所以從來沒發生過他還沒整理完,我們卻已經回房的尷尬局面。

其實我們在遊輪上的“生活”規律和作息時間,完全是到了遊輪上才開始形成的,說實話,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幾點將要出去幹什麼,經常是臨時起意才安排的,或去游泳,或去甲板上散步煉功,或去看各種表演之類的。因為是在度假中,當然很隨意。而他卻在我們的隨意之中,正確的找出了規律,總是貼心而周到的服務著,並用“浴巾語”跟我們溝通,讓我們開心。

生平第一次,我有一點點體會到了,做一名貴族是什麼感覺。在我的想像中,貴族家的僕人,一定就是這樣侍候他們的主人的。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卻時時在享受着他的服務。

要離開之前,我有意與這位小伙子多聊了幾句,問他各方面的情況。他的語言非常樸實,卻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滿意。把客人服務好,在他,是理所當然的。他自然、快樂、用心的做着。

走的時候,我也非常快樂的、心甘情願的、像“貴族”那樣給他留了一筆小費。他淳樸的笑臉,作為這次愉快經歷的一部分,也永遠留在了我的心裡。

再反過來說一說在華人公司參加幾日游的經歷。只說一個例子吧。

那是在參加完“美東八日游”之後,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去逛奧特萊斯。許多國內來的遊客,都大包小包狂買東西。

逛完奧特萊斯,所有的行程就結束了。按合同規定,旅遊公司應該派車把我們送到機場。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和母親與一對南京來的老夫婦回程班機的起飛時間比較接近,就被放在同一輛小麵包車上,由司機拉去機場。陪伴我們八天的導遊,也就由此分開了。

由於雨大,路不好走,一直堵車,司機很不高興,一直在罵、在抱怨。我們四人只能默默的聽着、忍着。

罵了半天,司機突然問我們要去哪個航站樓。南京的老夫婦急忙說是四號航站樓,我和母親則需要去七號航站樓。

結果司機說,只能送我們到其中一個航站樓,不能分別送去兩個,讓我們四人自行商量,是去四號航站樓還是七號。

我們聽了這話,都倒吸一口冷氣。下着這麼大的雨,不管停到哪個航站樓,總得有兩個人得在瓢潑大雨中拖着笨重的行李,自行想辦法去另一個航站樓。紐約肯尼迪機場四號航站樓與七號航站樓之間,雖然不算太遠,對汽車來說,就是“踩一腳油門”的事,而要是在雨中拖着行李步行的話,那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去坐連通各航站樓的免費的通勤火車(AirTrain),上下火車也要費好多事,走好多路。打出租吧,也不知打不打得到,且覺得已經給旅行社交了錢,為什麼還要另外花錢打車?

我一看司機那樣,心知也不可能跟他講道理,或向他求情,於是就默默地給導遊發手機短信,問他怎麼回事,並問他可否讓司機把我們送到各自的航站樓,同時提醒他:旅遊合同里可是標明“機場接送”的啊。

導遊很快回短信說,合同里是標明機場接送,但沒有說航站樓接送啊?不管送到哪個航站樓,都是已經到了機場不是?司機說得沒錯,公司的確只要求他送到某一個航站樓。

我看着這個回信,一時無言以對。南京那對老夫婦緊張的看着我。他們知道我在跟導遊交涉,但不知道結果。同時他們當然很擔心司機不送他們去他們的航站樓。他們人生地不熟的,英文也不會,真把他們丟到另一個航站樓,還不知道能不能自己找到對的地方呢。

我只好嘆口氣,對司機說:“送我們去四號航站樓吧。”聽到我這樣說,南京老夫婦才算鬆了一口氣。雖然我也很不願意讓七旬老母淋著雨拖着行李在兩個航樓之間“掙扎跋涉”,但我也總不能讓那對老夫妻去受這苦吧?我好歹算個“地主”,怎能讓他們這“外來戶”去為難呢?

主動把“便利”讓給他人之後,我心反倒輕鬆起來。想起包里還有幾根香焦沒吃完,

便掏出來請大家分著吃,同時也誠心的請司機吃。

司機剛開始又些意外,因為他本來拉着“架式”準備着我們可能會跟他吵架的。結果我不但沒跟他吵,主動“先他後己”,還心中毫無芥蒂的請他吃香焦。

他可能真是餓了,也就接過香焦吃了起來。他吃完後,我又默默將香焦皮替他收拾到我隨身帶的垃圾袋中。

不過,這件令人不快之事,最後卻意外地有了一個不那麼壞的結局。我不知是因為我主動“犧牲”自己的姿態,還是那根香焦打動了那位司機,總之是到了機場,把那對老夫婦送到四號航站樓後,他突然主動說:我把你們送到七號樓吧。

這個結局雖然還算“圓滿”,同時讓我意外的領略到善待他人的“好處”和力量。但我總是在想:如果換作別人呢?或者,換作還沒有修煉過法輪功之前的我呢?我猜我會跟他大吵,會打電話到他公司投訴,或者是,就算是勉強做到“先他後我”,我心中也一定是氣鼓鼓的,絕對不會如此平靜的微笑着面對一切,心中沒有一絲一毫對此司機的怨氣。

現在再回到文化。“文化”絕對不是說我掌握了多少知識,我會背多少教科書中的標準答案,我會在考試中拿下多少高分,或者我家造的神舟幾號又飛上天了,我就是有文化了。

“文化”,除了是知識、藝術、科技之外,更是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處事方式和原則,以及對待他人的方式,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我短短的旅行之中,在西人公司與華人公司體驗到的不同“文化”,那之間的差異,可說是天壤之別。

在西人開設的公司,你能感覺到善意,感覺到他們真的是用心用意的要把顧客服務好,讓客人開心滿意,用盡心思給顧客製造驚喜和氣氛……這是他們做生意的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你雖然覺得自己像個貴族一樣高貴起來,但又會覺得服務於你的人,也不並低賤。相反,他們的人格、行為方式和待人方式讓你肅然起敬。

相反,在大陸華人開的公司,你往往感覺到,他們和你之間只是賺錢與被賺錢的關係。就算公司也按服務條款拉你去了該去的地方,可是你會非常清楚,他們是為了賺你的錢才這樣做的,為了錢才勉強在面子上的一些事情上稍微顧及一下的,他們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並不享受服務於你的過程,在這裡工作只是他們無可奈何的一個掙錢方式或跳板。他們心中想的,常常是些醜惡之事,他們心中算計的,基本也就是成本與收入……有這種環境中,你也很難高貴、高尚起來,因為你心中要時常提防著,他們會鑽合同的空子,在大雨天把你拋在什麼地方不管了……

說到“自信”,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大陸出來的遊客,我看很多時候是只有“荷包自信”而已,而絕對沒有文化自信

生活的品質、文化的品質,是由方方面面、很多細微細小的事情組成的。那些可憐的只有“荷包自信”的國人們,享受不到西方正常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正常的、“有文化”的關係與處事方式,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了”。再有多少神舟幾號飛上了天,這與八輩子也坐不上飛船的平民百姓有什麼關係?相反,天天見面的人、天天要與之打交道的人,處處都在算計你,甚至想盡辦法坑害你,這才是要緊的。

中共國與西方正常社會的這種“文化”差距,這種從思維模式到行為模式,再到待人態度之間的差距,是怎樣養成的?又要再經過多少年,才能消除?

不用講什麼“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也不用講什麼雄偉的“中國夢”。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共產黨破壞貽盡之後,就單單是讓服務業這一個行業的中國人,能夠像西方社會的人那樣“有文化”起來,都不知要再經過多少的努力才能做到呢。

“文化自信”?不先把黨文化認清肅淨,想也別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簡史24.茅草屋中的家庭二
2016: 129.如來藏任運而德用周遍
2015: D.QU著:"回波樂"正反二格詞譜修增
2015: D.QU著:"拓枝引"正反二格詞譜修增
2014: 是真是假?
2013: Dawkins & Tyson:自然科學的詩意
2013: 總結一下“龍芯”為什麼失敗吧
2012: 民主理論401: 理論的壟斷必然導致權
2012: 天蓉:陰謀政治-59-欲破陰謀逃避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