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沉思錄(49) |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2月25日16:03:2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文化沉思錄(49) 中國古代書籍的版式,給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從上到下,西方人書籍的版式是從左到右。上總是壓迫着下,左和右則意味着均衡,意味着地位的平等。中國政治講究的是統制,官職大的人是上級,如果改成“左級”或者“右級”,我們會覺得荒謬;西方政治講究的是均衡。 中國政治術語中大量出現左和右這兩個字,是中國人接受西方文化之後的事情。我們既可以反右,也可以反左,但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反上也被叫做“犯上”,差不多是叛亂的同義詞,是嚴重的罪行,至於反下,也就是“反人民”,好像罪行也不輕。 在中國文化那裡,上下關係是神聖的,起碼也是嚴肅的,至於左和右,終究都不是什麼好玩意兒。 漢字媽是一個會意字:當牛做馬的女人就是媽。在我的故鄉鄂東南,原本只有父的稱謂,但年輕一輩如今改稱為“爸”了,“爸”比父包含了更多的意思:用巴掌的父才是真正的父。父親意味着暴力。 爹指的是父親,人們造出這麼個字,當是源於對遠古時代的回憶:那時候的人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只能把眾多的男人籠統地都稱為自己的父親。爹字中的這個“多”,當是這個意思。
漢語吹牛一詞,指的是一個人在別人面前誇大自己的實力。但為什麼用吹牛來表達這樣的意思? 漢族是農耕民族,人們常見的大型動物是牛,我們對着一頭牛吹一口氣,這頭牛居然走了起來,但沒有人會認為這是我們吹的結果,因為牛走起路來四平八穩,分明受到自己的控制。總之,我們不能通過吹牛來令人信服地顯示自己的力量。只有愚蠢的人才會去吹牛。 馬也是農耕社會中常見的大型動物,這是一種容易受驚嚇的動物,馬狂奔起來,真的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突然衝着它猛吹了一下。所以,一個人真的想誇大自己的力量,他應該做的,不是吹牛,是“吹馬”。 非洲居民不大可能發明吹牛這樣的詞語,他們表達同樣含義的詞語,大概是“吹大象”。
天機不可泄漏——泄漏天機,亦即說出真理,是罪;由此而招致天譴,是罰。 可見,說出真理必有嚴重後果,為上天所不容。反過來,胡說八道,是老天爺歷來都恩準的行為。
漢語詞語“缺點”是有缺點的,因為它的字面含義是:原本完整的東西現在掉了一部分。改正缺點,是難上加難的一件事情,因為缺點不是別的,它實際上是住在我們心中的邪惡小精靈周而復始地發作。 我戒煙有十年之久了,但有一個小精靈時不時用無聲的語言在證明吸煙的種種好處。 漢語詞語“毛病”也是有毛病的,因為它把病說成是皮毛的。實際上根本就沒有“毛病”這樣的東西。
錯誤也分正確的錯誤和錯誤的錯誤。我應該給你一百元錢,卻給了你九十九元,這是正確的錯誤;我應該給你一百元,卻給了你一百零一元,這是一個錯誤的錯誤。
老年痴呆症這個病名,既羅嗦又不準確。在漢語裡,痴不表示沒有知識,而是指“病態的知識”。“病態的”意味着不符合常規,但“不符合常規”正就是真理的一個特徵。沒有痴迷,人們也就發現不了真理。歷史上有情痴的著名說法。呆從字形上看,指的是嘴像樹木一樣不怎麼說話,除非受到風的猛烈吹拂,而孔子把少言寡語的“訥於言”理解為君子才具備的德行。得了這種病的老年人既不能獲得真理,也談不上為了成為君子而節制語言。所以,老年痴呆症應該改名為民間詞語“老糊塗”。
當初,有人把漢字“溫”和“度”合成“溫度”,用來對譯temperature。只是,“溫度”具有自己的含義:溫暖的程度。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自己的特色:春季意味着溫暖,夏季意味着炎熱,秋季意味着涼爽,冬季意味着寒冷。既然有溫度,也就可以有熱度、涼度和寒度。 “哈爾濱明天的最低溫度是零下40度”,我們對這樣的說法習以為常。如果改說成“哈爾濱明天的最低寒度是零下40度”,我們反倒感覺彆扭。 如果生活於冰天雪地中的北極熊,也會談論天氣,它不可能使用“溫度”這個詞語,而只能是“寒度”,最多也只能是“涼度”。 溫度成了常用漢語詞語之一,我們無法設想,這個詞語會被熱度、涼度或寒度所取代。 溫度能在漢語中確立自己穩固的地位,並不偶然。中國古人對於春的重視,明顯地超過了對於其他三季,漢語中有“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一著名的諺語。
中國是美食的國度,所有動物的名字都可以出現在我們的菜譜上。 如果動物們認識漢字,而且明白移民這個詞語的含義,那麼,中國大陸這塊巨大的土地上,中國人早晚將是唯一的動物物種。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美國人友好.開放.樂觀:火星人來啦! | |
2016: | 趙孟鈄硎欏疤蕖保剩狘/span> | |
2015: | 貝一明這個老外有點意思 | |
2015: | 起訴哈佛是某些華人個人行為 | |
2014: | 什麼是無政府-工團主義? | |
2013: | 文化是人類社會時代的智慧行為和產物。 | |
2013: | 中國科技界有時似乎很詭異,你能看懂這 | |
2012: |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鼎新論方韓之 | |
2012: | The Sagnac Effe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