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 20170419
誕生在天朝的中醫藥,已有數千年歷史,像算盤一樣古老。中醫藥抱殘守缺,停留在幾千年前的認知水平,在西醫引入中國本土以來,中醫中藥雖然有政府拼命撥款扶持,仍在與西醫西藥在主場對陣中,節節敗退,捲入持續沒落衰敗漩渦之中。
中藥不爭氣,中醫境況淒涼的慘象早就隨處可見。二十多年前到國內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診,目睹富麗堂皇的主樓里全是西醫各個科室,等掛號的在一樓排長龍,黃牛上竄下跳,人聲鼎沸。幾個老中醫則被安排在大樓邊的幾間破舊小平房,門可羅雀。
從經濟學和市場份額的角度看,西醫興旺發達,中醫破敗衰落,更個是不爭的事實。在患者需要自己心甘情願掏出真金白銀治病保命這塊試金石面前,中西醫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中醫藥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不到西藥的1/3。其衰減態勢,顯示中醫藥走入歷史的速度正在進一步加快。
和中醫死抱黃帝內經不放、不求上進相反,西醫作為後起之秀,站在日新月異的科學巨膀之上,無論在醫學理論研究和教學,還是在診斷技術和設備等等方面,不斷應用各個學科最新研究成果,推陳出新,持續進步神速。中西醫之戰,猶如珠算面對最新一代的計算機。珠算軟件用的還是那個口訣,硬件最多也是木料珠子改成塑料珠子。而個人計算機自1981年的8088算起,主要軟件操作系統已經從DOS進化到視窗10,主要硬件處理器不斷改進,其性能每隔大約18個月提高一倍。中醫和算盤對陣西醫和現代計算機,哪有一點勝算之可能乎?
中醫藥連連敗陣的根本原因是技不如人,藥效充其量也就是安慰劑水平。中國中藥廠家不願意出大錢、花大力和拼時間研製有真正療效的中藥,則是中醫藥持續萎縮的主因。比如,在《經濟半小時》 20150617專題中,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仁堂製藥廠副廠長、總工程師江永萍就說:
“如果沒有這些(藥物分析)數據,就很難進到西醫裡面去,所以這個產品,是走一個萎縮的道路,所以它很難發展。
一個是時間,至少得有一個5年以上;第二是資金,你得有10億左右。如果我們的中藥,每一個品種都要走這個過程,我們國家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財力。
如果參照美國FDA系統,也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西藥評價系統,要篩選出一個符合臨床有效性、安全性的化學藥品,大概要花費八億到十億美元,而且研發、臨床驗證、審批等環節周期很長。即使是就這樣,還不能確保這種新藥就一定比其他同類藥物療效好,生產製藥企業的銷售能大量增加。那麼,我國中成藥產業將如何改革、發展?它能否打破常規,找到一條不同以往的創新之路呢?”
研製人命關天的中醫藥,也想走短平快、不花精力少花錢的捷徑? 除了造假、欺騙、傷天害理之外,還真沒辦法做得到。
研發一個新的西藥,要花近10億美金和10來年功夫,還不能保證成功。你說,西藥廠家是犯傻了嗎? 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中國這句老話的哲理,勝過那本大部頭的黃帝內經。
中醫藥不走西醫藥同樣的研製道路,只能繼續敗陣,加速成為文化遺產走入歷史。